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纪德一生著有小说、剧本、论文、散文、日记、书信多种,主要作品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戏剧《康多尔王》、《扫罗》、《俄狄浦斯》,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游记《刚果之行》、《乍得归来》等。
安德烈·纪德
纪德的日记从一八八七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一九五○年他逝世前为止,在二十世纪所有的作家艺术家当中都堪称绝无仅有。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道德观的形成、他的海量的阅读,他的著作的起源和经历,他的同性恋癖好甚至他数次猎艳的详细经过,这些内容都是他最少雕饰的“自传”,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成为另一位蒙田。少女时代的桑塔格在某一天的凌晨看完纪德的日记后,这样写道:“我本该看得慢点的,而且我得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和纪德获得了极其完美的智性交流,对他产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体验到那种相应的产前阵痛!因此,我想的不是:“多么不可思议地清晰易懂啊!”——而是:“停下!我无法这么快地思考!或者确切地说,我长起来没有这么快!”“因为,我不只是在看这本书,我自己还在创造它,这种独特而巨大的体验清空了这可怕的几个月来充斥在我脑子里的许许多多的混乱与贫乏——”她从纪德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志同道合,从此致力于反抗庸俗与愚蠢的艺术崇拜。
安德烈·纪德
纪德是个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刚果之行》和《乍得归来》是其游记的代表作品,纪德在这两部游记中严厉地批评了法国的殖民政策,揭示出殖民制度不可避免的恶果;同样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有《访苏归来》及其“补正”,面对当时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奉为理想的苏联,纪德不盲从、不盲信,坚持真理和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了对苏联现实的失望。纪德的游记创作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写,又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诚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纪德游记》除上述代表作之外,还收入《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和《布列塔尼游记》三部作品,纪德一生的游记作品精华尽收其中。
安德烈·纪德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一部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讲述其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逃离家庭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是作者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安德烈·纪德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的各种文本的结集,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的存在,还借助“魔鬼”之力,以达揭露恶魔、丑恶、罪孽的目的。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行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揭示心灵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说“实现了一个奇迹”。
安德烈·纪德
《梵蒂冈的地窖》是纪德四部不同时期小说作品《帕吕德》《浪子归来》《梵蒂冈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帕吕德》是纪德追求“改变”,不安现状,希望改变自己也同时渴求唤醒身边人的一个故事。《浪子归来》是纪德的短篇小说,浪子回到父母身边,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他还鼓励并帮助小弟离家出走,别有深意。《梵蒂冈的地窖》是一部讽刺性小说,一出“傻剧”。故事发生在一八九一年,围绕“蜈蚣”组织成员以营救罗马教皇之名行劫掠财富之实展开。《忒修斯》是纪德*后一部重要作品,讲述雅典城的创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
安德烈·纪德
本书是纪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又是一部侦探小说、成长小说、伦理小说、冒险小说、心理小说。通过多线头、多线索的纠合来展现当时的社会全景。描述了几个误入歧途的孩子犯下使用假币的罪行,以及一群善于自欺又习惯于寻找理由自欺以及不自觉地安于自欺的人。以裴奈尔·普罗费当弟发现自己是私生子而离家出走开始,经历一连串事件,从青涩走向成熟,以回到他父亲的身边结束。记录当时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他们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却又不断迷失。裴纳尔偶然间发现自己私生子的身份而离家出走,又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作家爱德华的秘书,而爱德华又正是他最好的朋友俄理维所爱恋着的叔叔……小说真实地记录下了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记录下他们如何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又不断迷失。“伪币”寓意丰富;追查伪币,也即揭露用话语及行为编织的各种谎言、伪装和虚假表象。
安德烈·纪德
《人间食粮》被称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它是作者青春激情的宣泄,是追求快乐的宣言书;它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在《新食粮》中,作者甚至修正“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哲学命题,代之以“我感知,因此我存在”,将直接感受事物的人生姿态,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食粮》再度弘扬 “感性”的力量,赞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作者写道:“快乐对我来说,就不仅像过去那样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还成为一种道德的义务。”“我的幸福就在于增添别人的幸福,我有赖于所有人的幸福,才能实现个人幸福。”
安德烈·纪德
本书为纪德的“道德三部曲”或“爱情三部曲”第三部《田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是纪德的经典作品。1947年他凭《田园交响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悲悯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这个事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在情与义之间承受着折磨的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香消玉殒……
安德烈·纪德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小说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安德烈·纪德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的作品,小说描写一个以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