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8年3月6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豆瓣9.2分神剧《毒枭》主人公原型,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他曾控制美国约80%的可卡因买卖,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七大富豪”之一,是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毒枭。因惧怕被引渡到美国,埃斯科瓦尔绑架了九名哥伦比亚记者和一位政要亲属,作为和政府谈判的筹码。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诗人的视角、利落的笔法,记述了人质所受的严酷折磨,以及营救者与绑匪进行的匪夷所思的谈判。这部作品像电影般紧张激烈,充满悬念,有着新闻的严谨和令人兴奋的语言,是非虚构文学的典范之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不是来演讲的》讲述了:“我不是来演讲的。”首次登台演讲,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1970年《百年孤独》已大获成功,他演讲时又说:“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都是被逼的。”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是来演讲的》收录了加西亚·马尔克斯1944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文化发展、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与科塔萨尔、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让我们第一次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本书,奠定你人生的基调。★《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诺奖得主、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马尔克斯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正是回忆中的这些细节、生命中的这些人将马尔克斯带到了《百年孤独》的门口; 能够解开《百年孤独》密码的,只有《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小说中的人物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原型。“要么写作,要么死去”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人,一船,无食物,无淡水,身处茫茫大海,面对无尽时间★“我只是大难不死,却因此成为英雄。”“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于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将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巴尔加斯·略萨一阵风浪把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本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
加西亚·马尔克斯
那个尴尬的傻子死了,人们这才发现他美得动人心魄。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收录《巨翅老人》《世上最美的溺水者》《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等名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欢迎来到马尔克斯的暗黑童话世界!在这里:死去的人会变回年轻时的模样,乘着洋流漂过全世界,带着所有经过的地方的鲜花和水草。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觉醒来可能会看见天使掉在你家院子的烂泥里。触礁沉没的巨轮会变成幽灵船,一遍遍重复不祥的命运。但若碰上执拗聪明的小男孩,也能从阴间驶进阳世。魔法师会为死去的仇人造一座最坚固雄伟的陵墓,然后让他在棺材里一次又一次复活。残忍的祖母会押着孙女当妓女,陷入爱情的男孩能听到千里之外情人绝望的呼唤,渴望自由的女孩什么都可以抛弃。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族长的秋天》运用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情节、排山倒海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独裁者无所不能却孤独落寞的一生。他在难以数算的岁月中享尽荣光,却无法改变“没有能力去爱”的命运,于是他一边用权力的罪恶补偿这无耻的命运,一边在只有母牛的宫殿里沦为自己孤独的祭品。《族长的秋天》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成就最高的杰作,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也最好地体现了他在诗歌、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素养,被誉为“近五十年所有语种里最伟大的小说“。它又是马尔克斯倾注最多情感的内心告白,融入了他个人对孤独的深沉感受:族长的孤独,正是在名望光环下马尔克斯孤独内心的写照。★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尔曼·拉什迪★有一天,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果你看到的不是独裁者,而是一位对自己的名声非常不安的作家,便可读到此书真正的含义。马尔克斯在写这本书时,自传性的元素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挖掘人类存在的最黑暗深处、并深刻地反应在他自己的灵魂上。——《马尔克斯的一生》★马尔克斯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族长的秋天》,而不是《百年孤独》。因为它把《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他作品压缩在其中。如果说《百年孤独》是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族长的秋天》是他作品的中心点。 —— 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研究权威)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恶时辰》里你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就是权力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作品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马尔克斯对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揭示,对社会动荡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读者依然深感共鸣。
加西亚·马尔克斯
★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序篇 :“ 马孔多的礼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枯枝败叶》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成名作。故事发生在《百年孤独》的小镇马孔多。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折射出小镇被香蕉公司侵入后二十余年来的变迁。因其具有《百年孤独》雏形而被誉为“《百年孤独》序篇”,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加西亚·马尔克斯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马尔克斯自认《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艺术成就超越 《百年孤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举世公认的中篇巨作,其饱满的张力、谨慎的节奏和杰出的结局几近完美。——(文学评论家)杰拉德·马丁《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而固守尊严的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记者:有人说《百年孤独》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作品,即使它的作者也不能超越。对此你怎么看?马尔克斯:它在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实上,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一部完美杰作。——《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我认为,从叙事技巧这方面来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在多年前就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我一直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哪怕是《百年孤独》,也没有能超越其带来的震撼。——著名作家、学者格非
加西亚·马尔克斯
德劳拉神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长发委地的少女,坐在一扇无始无终的窗户前吃葡萄,窗外是大雪覆盖的原野,女孩每吃掉一颗,葡萄串上就又长出一颗新的来。他被派往克拉拉修道院为一个女孩驱魔,十二岁生日前夕,她被一条疯狗咬伤了脚踝。踏进修道院,神父愣住了:和他梦中吃葡萄的女孩一模一样!在那间幽暗破败的牢房里,他们疯狂地相爱了。★万物都和爱有关 ,献给浸在泪水之中的人们★爱情是什么?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它是一种病,在《爱情和其他魔鬼》里,它是疯狂的魔鬼。《爱情和其他魔鬼》是马尔克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是马尔克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从写法上,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魅力可以与《百年孤独》媲美,故事围绕四五个人物展开,以十二岁女孩和中年神父的爱情为主线,魔幻依旧魔幻,现实更加现实。★ 这些天里,女孩问过他,是不是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样,爱情能战胜一切。“没错,”他答道,“可你最好别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马尔克斯四大经典短篇小说集之一,魔性与灵性交织的杰作!★ 马尔克斯的14种孤独,梦境中,困境中,恐惧中,欲望中,沟通中……★ 关于对失去了的世界的回忆;关于不同处境下个人的孤独。★ 收录《蓝狗的眼睛》 《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有人弄乱了这些玫瑰》《伊莎贝尔 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等名篇★ 翻开本书,不一定能找回每个人失去了的时光,但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观看已逝世界的方式,获得和岁月角力的可能。他们在时间里迷了路,他们为失去了的世界哭泣。我和一个女人在梦中相爱,她凭着我们的暗语“蓝狗的眼睛”在现实中找我,可我每次醒来都会把梦境全部忘掉,我该如何找到那个在梦中爱我的女人?今天是星期天,雨也停了下来,所以我打算带上一束玫瑰去给自己上坟。可那个女人一直守在祭坛前面,二十年了,趁她出去找灯,我总算选准了几枝特别棒的玫瑰……
加西亚·马尔克斯
因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欢聚一堂,我开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七十六岁的老妓女在梦中窥见自己将死的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到她的墓前哭泣……德国家庭女教师简直是个纳粹。我们从爸爸的古董罐子里弄来些残存的希腊毒酒,掺在那女人偷喝的酒里。第二天她看上去一点事儿没有。但第三天她真的死了!淑女和小混混相爱了。钻石、豪车、貂皮、盛宴护卫的真挚爱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直到淑女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
★ 不容错过的马尔克斯经典短篇小说集,略萨、余华、三毛力荐★ 《礼拜二午睡时刻》入选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收入美国大学文学课本★ 除了生活没有别的目标,输了,也输得愉快,别有风格。★ 这些故事与冷酷的官方无关,关于普通人面对逆境时的作为。★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那个没有姓名的母亲成了一位永恒的母亲。★ 诞生了“格兰德大妈”——拉丁美洲文学作品最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共收录8篇经典短篇小说,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巴尔塔萨午后奇遇》《蒙铁尔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纸做的玫瑰花》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这些故事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私人生活,用特写的镜头、温暖的色调讲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尽自己一切力量在逆境中活出勇气、活得体面、保有尊严且心怀敬意。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前7篇故事当中,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十分简练、十分明晰、十分客观。故事虽然平凡简单,但情感深沉、笑中有泪。人物原型和故事主题等大都和马尔克斯的生命有着某种重要的联系。《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形象来自马尔克斯童年时代记忆中的一个印象;在根据《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马尔克斯积极参与剪辑,更亲自在影片中扮演电影院售票员;《周六后的一天》则展现了一系列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主题,以瘟疫和人类的孤独为开端……不同于前7篇,在《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马尔克斯以夸张的笔法和磅礴的叙述,讲述了马孔多独裁者“格兰德大妈”宏大奢华的葬礼,在神话传说方面拓宽了《枯枝败叶》中马孔多的前景,预示了《百年孤独》的诞生。★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而不动声色,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余华★ 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深的感动,《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本书里面说的东西是很平凡的生活故事,可是又那么深刻。马尔克斯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三毛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被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称之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爱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逼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小说通过一个小题材,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迷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黑心祖母逼良为娼的故事。作品情节生动感人,催人泪下,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它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百年孤独》中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它遵循了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为真 的原则。通过作者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者创作真谛的欲望。
加西亚·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加西亚·马尔克斯
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继《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的力作,描写一八三○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西蒙·玻利瓦尔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四天,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去圣玛尔灯塔作的一次幻影般的旅行。透过旅途中的种种事件与追忆,我们也逆溯这位英雄人物辉煌的一生。他的一切爱与憎,理想与破灭,以及宿命的孤寂,都在流亡的旅途中,划上了句点,留给历史的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加西亚·马尔克斯经过三四年的辛劳,自读了所有关于玻利瓦尔和玻利瓦尔本人的全部材料,包括他的大约10500封信件纲领和演说词之后,以严谨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许多著作、电影、照片、雕塑的铜像既有相像之处,更有不同之点文学形象,比那些难免为官方所操纵的历史学家和史记作家刻画得要人性得多的玻利瓦尔,一个深受欧洲浪漫主义影响的加勒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