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刘震云小说特有的辛辣风格更是让读者印象深刻,你看过哪些刘震云作品?觉得最好看的刘震云小说是哪部?本文为大家带来了刘震云十大经典小说,如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手机等等,你看过的刘震云作品在不在其中呢?
刘震云
五一节到了,单位给大家拉了一车梨分分。分梨时,办公楼门前设了个磅秤,杂草弄了一地。男老何跟男小林将分得的一筐梨抬到办公室,大家开始找盛梨的家伙。有翻抽屉找网兜的,有找破纸袋的,有占字纸篓的,女小彭干脆占住了盛梨的的草筐,说到家还可以盛蜂窝煤。接着大家又派小林去借杆秤和秤盘,回来进行第二次分配。女老乔这天去医院看医生(据女小彭讲是子宫出了毛病,大家不好问候她),回来得晚些。进门见大家占完字纸篓和草筐等,心上有些不高兴,便径直去翻梨筐。
刘震云
阅读刘震云的小说集《官场》,深深为其小说艺术所惊叹折服。在这部小说集子里,刘震云展露了他惊人的创作才华,以鲁迅式的白描一针见血地写人,写官场中的人,写权力纠缠下的人。作为小说家的刘震云是将“一切实在的真实转化为写在文本中的真实”。他更关心某种“返回平民”或“返回真实”的意识。《官场》是刘震云关于“权力意识”的一种文本解析,尤其是《官场》中的省委书记许年华,虽然着墨不多,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此人对官场的权力操作娴熟自然,但在整体的权力角逐中依然是一个牺牲品。
刘震云
九年前,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用爹的话讲,在外四年,白混了:既没入党,也没提干,除了腮帮上钻出些密麻的胡子,和走时没啥两样。可话说回来,家里也没啥大变化。只是两个弟弟突然蹿得跟我一般高,满脸粉刺,浑身充满儿马的气息。夜里睡觉,爹房里传来叹气声。三个五尺了五高的儿子,一 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妇的年龄,是够他喝一壶的。那是一九七 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气。爹不同意,说:兵没当好,学就能考考上了?再说……再说到镇上的中学复习功课,得先交一百元复习费。娘却支持我的想法:要是万一……
刘震云
《一腔废话》写的是在一个叫五十街西里的地方,住着一群富于幻想的人们。这些修鞋的、搓澡的、卖杂碎汤的、当三陪的、捡破烂的,每天向往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生活。他们喜欢模仿秀、辩论赛和欢乐总动员。他们喜欢在修鞋时、搓澡时、卖杂碎汤时、饭后茶余说些笑话。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被自己所说的话和做过的事吓破了胆。为了恢复往常的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开始对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进行修补。一些人开始倾家荡产地补胆、补钙、换血或换了自己;一些人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些车轱辘话,一天下来又发现说的全是废话。这时他们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有些疯和有些傻呀。为了找到医治的办法,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了异域异地。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巡游有着非常伟大的现实目标,即为了寻找疯和傻的原因;而在实际过程中,他们却不断地挣脱了一个又一个的常识和经验,使寻找一步步地陷入极为可怕的历史内幕中。
刘震云
《故乡面和花朵》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型或板块组合的叙事结构,它的结构方法也不限于时空交错和线型,而似立体交叉等等,它建立在一种崭新的小说观念的基础上,把传统和现代揉合在一起,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把故乡延津的老庄与整个世界的大舞台融合起来,采用某种物景描述,插进书信、电传、附录以及歌谣、俚曲等各种可以调动的叙述形式,组成一种使人眼花缭乱然而又井然有序的新的结构形式,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特点和意义,当然有待更周密深入的研究才能详述,但只要浏览一下作品,即可以为其新的艺术风貌所吸引。至于小说叙述方法的独特和多样,排比句式的成功运用以及调侃格调的设置,在这篇短文里也都难以一一阐述了。
刘震云
《故乡相处流传》突破了《故乡天下黄花》的寓言写作的模式,反以一种戏仿的形式打破了历史寓言或政治寓言的类型化的方式来显示自身。作者从严肃与正统的历史与政治的讲述中跳出来,像是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像打闹天宫的孙猴子,无所顾忌,不知深浅,随随便便讲出他眼中的历史与政治。讲话的方式和讲话的内容是紧密联系 的,小说的意义也正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以一种嘻嘻哈哈的方式来讲,历史和政治也就变得嘻嘻哈哈,非常好玩起来。
刘震云
《故乡天下黄花》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精心创作奉献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民国初年,北方某村的孙村长被人勒死在土窑里。一桩命案,结下两家世代冤仇,物换星移,更朝改代,谁当村长,贪权贪色,仍是干戈杀戮,血水溅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展示了古老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岁月。小说语言洗练幽默,人物故事神韵无穷,充分表达了作家的文学性格。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刘震云
《手机》讲述了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主人公严守一是电视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小说开始写了六十年代童年时的严守一,他不爱说话的父亲,他的表嫂、朋友及奶奶。接下来写到当下,长大后的严守一从事了让全村人都不信的以“说话”为生的职业——在电视台当主持。小说最后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追寻严守一话语的源头。在充分展开的中间部分里,作品里长出了许多嘴,都在说话,有说假话的,有说实话的,有不爱说话的,有话中有话的,也有说心里话的。
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作家刘震云的首部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不能不为人知的、关于饥饿的故事。刘震云形象地说:1942年河南因旱灾饿死的民众,相当于在那里建了三座奥斯维辛!冯小刚说:“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当年旱灾、蝗灾使粮食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刘震云为重温那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历史,走访灾难的幸存者,完成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19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电影故事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面对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电影故事比小说更直观,甚至更具文学性,电影中未拍或删掉的镜头在书中都予以保留。也由此看到刘震云获茅奖力作《一句顶一万句》前身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