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我给郭敬明推荐《圈里圈外》
2003年“榕树下”被卖掉了,同时被卖掉的还有我们的文学梦。没有了“榕树下”,我们急需寻找一块新的家园,去根植我们未完成的文学梦想。找来找去最后我们找到了“天涯”社区。“天涯”社区里面有一个文学版块名叫“舞文弄墨”,相比“榕树下”而言,“舞文弄墨”里面作品的质量更高也更严肃,作者也绝非“榕树下”般鱼龙混杂,慢慢的,到“舞文弄墨”去看小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个习惯。三月份的一个傍晚,我在“舞文弄墨”里闲逛时,突然看到首页上有一篇小说的点击率和回复率都特别多,于是立即打开了这篇小说,其实本来只是想随便看看的,结果刚看了开头就完全被吸引住,然后一口气看到连载的最后。
我忘记说了,这篇小说的名称是《圈里圈外》,作者是个北京姑娘,叫庄羽。
说心里话,《圈里圈外》写的真是太好了,不但语言幽默、鲜活,而且情结跌宕起伏,非常扣人心弦。绝对是那两年我看到的最好看的都市爱情小说。看完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在网上见到郭敬明,一定要把这篇小说给他推荐推荐。
大概半个月后,我终于在QQ上遇到郭敬明,于是我对他说:“小郭,我给你推荐一部超级牛的小说啊,太好看了。”
“好的呀,你发给我好了。”来上海没几天,郭敬明说话已经有点上海腔了。
于是,我把《圈里圈外》在“舞文弄墨”上的地址发了过去,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好好看,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他不喜欢的话尽管找我算帐。
生活就是这么神奇,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如此感慨了。我不知道,如果那天我没有做这个动作,是不是历史就会改变?是不是某些人的命运就会改变?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太有点大言不惭。但我现在回过头想想,确实觉得挺神奇的。为什么我会突然看到这篇小说?为什么我会认识郭敬明?为什么我会把它推荐给郭敬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些东西你一旦做了,就会产生很多连锁后果,有可能很好,有可能很快。
总之,2003年5月份,我在《萌芽》的“惊奇”增刊上看到了郭敬明连载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我看到这篇小说里面熟悉的语言,熟悉的人物名称,甚至很多熟悉的故事情节时,那一刻我真的百感交集,我没有因为郭敬明文风大变而有丝毫欣喜,反而觉得有点愤怒。他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样做算什么呢?他这样做胆也未免太大了点吧?他就不怕别人说他什么吗?但是,也只是些许的愤怒而已,我并不会有很多其他的想法,我能有什么想法?他是那么聪明,他对自己做的一切都心知肚明。无论他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这些朋友除了祝福还能怎样?
2003年,我已经不再像过去两年那样时刻都在关心着郭敬明,和他联系也越来越少。以前两个人相隔千里,反而能天天联系,现在两个人相隔不过一辆公交车的距离,却几乎从不联系。以前是天天渴望能够到一个城市为了梦想奋斗,现在在一个城市了,连话也说不上几句。这样的现实多少让人难受。我没有再关注他在萌芽上连载《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情况,我不想再为这些事情心烦意乱。我只希望越少人关注他这篇小说越好,平安是福。
然而根本不可能,或许郭敬明真的太喜欢庄羽的这篇小说了,或许他总是追求标新立异,总之,2003年6月到10月期间,在接受很多媒体采访时,当记者问他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时,他都特别自豪地说最喜欢的作家是庄羽,然后看到别人一脸纳闷觉得特别神气。当我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除了叹气再无其他表示,只是心中的恐慌变得越来越明显,隐隐感到仿佛要发生些什么。
2003年底,春风文艺出版社盛大推出他的同名长篇小说,并且给郭敬明带来了更大的财富,却也带来了更大的劫难。没过几天,“郭敬明抄袭庄羽”的言论开始在互联网上迅疾传播,接着是打官司,接着被判断抄袭,赔款20万。一时间,骂声百出,郭敬明成了众矢之的。有意思的是,当事发之后,再有记者问他知道不知道庄羽时,他居然特天真地回答:庄羽是谁?前后的矛盾也给了很多人抨击的把柄,刚涉江湖的他多少显得还很稚嫩。
关于郭敬明“抄袭”庄羽,已经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论文集,这里我不想说太多废话,一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判决,二是这本书并不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我只想结合这几年和他的交往说两点:
第一,郭敬明是很聪明的人,他对市场的把握是超过一般人,他知道读者需要什么,并且会在最短时间里生产出目标读者喜闻乐见的“产品”。
第二,因为阅历、生活环境等客观原因,郭敬明确实不太会写小说,但是郭敬明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也喜欢去模仿别人。无论是最初模仿痞子蔡,还是后来模仿安妮宝贝,甚至是模仿颜歌,他都模仿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第三,正因为他的模仿能力太强了,所以在他的小说中他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点同样反映在他模仿上述几个人的作品中。
我只能说这三点,因为我知道的其实和别人一样多,而别人已经知道了很多很多。
那么,郭敬明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我没有去问他,但是从一审判决下来后他写的一篇帖子里,多少可以看到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