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Liusuola

作曲家、人声表演家、作家,音乐制作。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早期作品包括小说《你别无选择》(获全国中篇小说奖),《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早期音乐创作包括摇滚歌剧《蓝天绿海》及交响诗《刘 志丹》等。在英美移居期间创作小说《混沌加哩咯楞》、《大继家的小故事》(《女贞汤》),录音乐专辑《蓝调在东方》(英美世界音乐排行榜前十名)、《中国拼贴》等。回国后创办了图文音响出版物《刘索拉艺术工厂系列》(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成立了“刘索拉与朋友们”现代民族室内乐队。目前正创作大型室内乐歌剧,此歌剧将由欧洲“现代室内乐团”与“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自二○○六年起联合在欧洲巡演。

【主持人手记】

和索拉是熟得不能再熟了。访谈是半躺在她在“七九八工厂”loft卧室里那张特大号的床上做的,床上置一木制长托盘,摆满各色瓜果、小吃和饮料。还没开说,忽然发现我上午出门忘了带录音机,于是索拉打电话叫来平常给她开车的陕北人赵师傅,自己也陪我坐上那辆黑色“红旗”一起回家拿录音机,又兜风回她家,又爬上大床,拉开架势说,说到一半,忽然发现磁带有毛病,全没录上。索拉气得骂道:“你丫居然这么不专业,我伺候了你大半天连根话毛儿都没录上!”说完两人大笑,只好换了磁带从头再来。

我和索拉初次见面是在一九九○年春天的一次会议上,那个会散散漫漫从挪威开到瑞典,好像就为了让从各个国家远道飞来的新朋旧友们聊个够。多年后我给索拉的小说《大继家的小故事》(大陆版改名《女贞汤》)写的序中回忆到当时情景: “那个会上只有我们两个女的,住一个旅馆房间,一下子就熟了。白天开一天会,众人讲的是现在、未来、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索拉坐在那儿挺蔫。晚上我们一人靠一个大枕头,对着说,说来说去全是过去。她精神来了,各种手势、表情、妙语、针砭,接不暇接。

说到后半夜,眼睛越发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来脸有点绿。那场没有睡眠的会开了十天,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这人极念旧,二是这人能把陈年往事说出花儿来。”

如今回想,那是我们俩第一次长谈,谈得最多的其实也是八十年代。

这次谈,索拉对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中国艺术家的种种心态和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有极为敏锐的反省与针砭。几年前读到她在《乐》上写的一组乐评,在不长的篇幅里品味西方音乐流变,集专业知识、直观洞见与洗练文字于一体,那真是字字见功夫的干货,像一碟碟辣萝卜干那么有嚼头。八十年代出门远行,归来的索拉“段数”确实更高了。

时间:2004年7月14日 地点:北京,大山子,酒仙桥路2号 查建英:你刚才说八十年代是个“弄潮儿的年代”,仔细说说。

刘索拉:其实想想,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点儿像欧洲的十八、十九世纪 ——信息不发达,哪个国家发生点儿什么艺术上的事也就进入史册了,是吧?那么在中国, “文革”咣啷一下把信息全斩断了,“文革”一完,马上出了第一批各类文化潮流人物,马上就成了事儿,因为国门其实还是关着的。就像以前欧洲,每个国门都关着,他们觉得就这么几个人,也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西方在二十世纪前也一直以为就他们有音乐。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派,其实就是靠着进来的那一点儿信息,加上胆儿大,敢把那点儿信息玎玲桄榔地攒巴出来一点儿东西,其实也就是因为在这个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于是乎大家就觉得:哇!整个国家就冲着这几个人去了,把他们的成果夸大,夸张了多少多少倍,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这些人一不小心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纪少有的天才,因为被这么大一个国家给夸张到这般地步了,不是人物是什么呢。

紧接着,国外对这些各类潮流人物的邀请来了,国外的各种奖励也来了。这下子就要出人命了,因为命运的转变马上带来了很多的心理学问题。比如:如果你出国接着当艺术家,一跨出国门,面临那个大世界,马上突然发现你其实什么都不是;再者,如果你不出国,就在这儿藏着,干脆闭眼,接着享受你的人物感觉,但这感觉也长不了,因为五年十年以后呢,出去的那些人又回来了,说外国其实是这么这么回事,马上就会给你带来了另外一种不平衡感。话又说回来,凡是在这儿混得人五人六的人物都有出国的机会,一出去,就算你是中国政府代表,也保不准要失落。除非你老跟大使馆的人在一块儿,跟接待和导游的人在一起混,只要你真正跟外边的人一接触,把自己当成其中一分子,一下子失落感就能出来。

查建英:小池塘里的大鱼到了大海里,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小虾米。

刘索拉:对,越把自己当事儿, 就越是特别的失落!

查建英:看到别的大鱼会感到恐怖,不舒服。

刘索拉:对。这会造成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比较积极的,会干脆把架子放下,把八十年代那点儿成就感给忘了,当孙子就当孙子,从头来。这个过程很长,因为国外的文明文化系统是多少辈子传下来的,人说四代培养一个绅士嘛。在国外,任何一个学者、艺术家的成熟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哪怕就是流行文化中的明星,也在一种长期的浓郁文化气氛中成长,从小就面临审美的选择和训练、以及娱乐文化的专业训练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时间和环境来决定的,所以从中国出去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从零开始当孙子的路程就很艰苦很漫长。第二种反应呢,就是:干脆我不看、不认,反正我也晚了,不认这个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