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策划 第四节

在概述朝鲜战争的经过之前,我们先大致看看当时的国际形势,以便了解它必然发生的原因。

世界大战结束了,但是真正的和平并未到来,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冷战。由于一九四七年三月的杜鲁门声明、六月的马歇尔计划等等,美国的政策表面化了。到一九四九年四月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时,美国对苏包围的体制已完成了。美国用海外军事基地网包围苏联的所谓“遏制”的局面,大体上形成了。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垄断这一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作为它的后盾。

当时美国以储备原子弹而自负,认为苏联在今后十五年内不可能拥有原子弹的看法仍占上风。在运载原子弹方面,美国还拥有B-36、B-50等型远程不着陆飞行的轰炸机,并且认为苏联在这方面的技术也落在后面。根据这个战略,一九四六年三月按照总统的命令成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

这一战略的目的是:破坏力在时间上的集中、攻击力在组织上的集中、以及战斗力在地区上的集中。总之,只需要八枚原子弹,就能取得B-29型轰炸机三万二千架次以十四个月的时间轰炸日本所取得的效果,而且能够以最少的人力集中地完成。各架飞机预先知道该对哪里进行攻击,平时就在这种状况下经常受训练,并不是接到命令后才进行攻击,而是一开始就确定了攻击目标。按照这样的体制,美国以一千五百架战略轰炸机包围苏联。把这些轰炸机分布在一百五十个到一百六十个基地上,以苏联为瞄准目标,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一旦紧急时能够大举进攻苏联的战略体制便布置就緖了。一九四七年九月,美国空军部独立出来,对苏战略部署即告完成。

如果联想到“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是这以后不久的事,就能够清楚地理解美国的计划了。

但是,形势改变了。中国红军控制了全中国,苏联宣布拥有原子弹。马林科夫在一九四九年十月革命节发表声明说:如果美国用原子弹突然袭击,苏联也能够用原子弹予以报复。由于这种新形势,“遏制”战略完全破产了。这使得美国焦灼起来。要是照这样下去,美国势必越来越陷于困境。投在世界各地的庞大资本怎么办呢?美国的下一步手段可以说是除了以朝鲜为跳板向苏联和中国进行分段作战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此外,还有一件有利于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因素:由于头年十月苏联要求接纳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提案被否决,苏联一直在抵制联合国。

如果苏联当时出席联合国会议,美国提出的“由联合国军队出面干预”的建议必然会因苏联行使否决权而无法通过。在朝鲜的联合国军的组成,当然是以美国为主力,统帅权自然也由美军独揽。因此,苏联抵制联合国,结果却给美国干涉朝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斯通写道:“实际上,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从北朝鲜方面看来,似乎非常不合适。由于苏联提出的接纳中共加入联合国的建议未获通过,苏联就对此表示抗议,从那年一月开始抵制联合国,没有出席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安理会的另一个‘东欧’方面的席位,被与苏联意见不和的南斯拉夫所占据。因此,如果美国试图动员朕合国来反对北朝鲜,安理会里没有一个友邦会行使否决权来否决它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