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略决战。这次战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众多,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的。
淮海战役支前机构
(一)淮海战役支前区域党政机构一览表
中共鲁中南区委员会书记:康生
鲁中南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乐平
中共渤海区委员会书记:张晔
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王卓如
中共胶东区委员会书记:向明
胶东区行政公署代主任:汪道涵
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书记:陈丕显(直接领导苏北区)
华中行政办事处主任:曹荻秋
中共江淮区委员会书记:曹荻秋
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宋任穷
豫皖苏区行政公署主任:吴芝圃
中共豫西区委员会书记:张玺
豫西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清
中共冀鲁豫区委员会书记:潘复生
冀鲁豫区行政公署主任:潘复生
(二)淮海战役支前机构一览表
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秋涛
政治部 粮食部 人力部 财政部 交通部 人武部 俘管部 第一前方办事处 第二前方办事处 评功复员委员会 民站部:第一民管处——第二民管处——第三民管处——第四民管处 前方办事处:政治部——粮食部——人力部
鲁中南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克亭
政治部 粮食部 民站部 民力部
渤海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卓如
政治部 粮食部 民力部 供应部 运输部
华中支前司令部司令员贺希明政委:曹荻秋
政治部 民力动员部 财粮部 参谋处 前方办事处
豫皖苏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毕占云政治委员:杨一辰
办公室 前方办事处:秘书处——民力部——财粮部——军区兵站部前方分部 后方临时支前委员会
豫西军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文建武政治委员:李一清
民工部 供应部 救护部 办公室
冀鲁豫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韩哲一
秘书处 供给处 动员部
河北战勤指挥部:秘书处——供给部——动员部
说明:1.苏北、江淮两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由华中支前司令部直接领导。
2.胶东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未设专门机构,由区党委、行署直接领导。
中央军委致总前委关于做好支前保障工作的几则电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发起淮海战役后勤工作需要有充分准备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9月28日)
饶粟谭并告刘陈(指刘伯承、陈毅),华东局:
……这一战役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在河南省东部的开封、杞县和睢县地区进行的一次大兵团作战,共歼敌9万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官区寿年)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即今江苏省的海州),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1个月,故你们须准备两个月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军委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力争在徐州附近歼敌主力,华东、华北、中原应用全力保证供给致粟裕、张震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9日)
粟张,并告华东、陈邓(指陈毅、邓小平)、中原局:
齐辰电(指粟裕、张震1948年11月8日给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的电报)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军委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吃饭人数将达80万人需统筹解决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16日)
济南黄河口岸的大批粮食即将运往淮海前线
刘陈邓,并粟陈张、告谭王,韦吉(指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华北局:
……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至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
中央军委 16日18时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速调粮食供应前线致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电
(这是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22日)
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并告刘陈邓粟陈张(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
(一)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开展中。我应作最大估计,准备在徐蚌地区作战3个月到5个月,歼灭蒋介石江北机动兵力40个至50个师,以利尔后突破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彻底摧毁蒋介石的中心统治。现据华东局皓电报告:在这6个月中,前线参战部队和民工近百万人,每月需粮约1亿斤。从11月份起,华东、华中已筹粮2.5亿万斤,但用到前线上的,因距离远,只有2亿斤。今后仍将继续筹粮南运。唯距离6个月需要,相差甚大,需要中原、华北分担这一大量粮食的供应等语。据此,现决定中原局应速令豫皖苏分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原野战部队及华野转入豫皖苏地区作战部队的粮食,并应从豫西运粮食去。华北局应速令冀鲁豫区调集1亿斤至1.5亿万斤粮食,供给华野部队需要。两局对此如何布置,统望电告我们及华东局。关于弹药接济,除华东负责补充华野外,华北应分担中原及华野一部分的补充,详数另电告。
(二)东北野战军即将入关,其人数亦近百万,除粮食由冀东、热河及东北筹集主要部分外,华北及华东的渤海,应准备相当一部分的粮食供应。具体数字,待东北后勤计划到后再告。
军委戌养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兵员补充工作致华东局电(这是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
(1948年11月23日)
华东局并告粟、陈、唐、张(指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
戌马电悉。完全同意你们所定的关于淮海战役的兵员补充计划。在你们动员地方基干团、县区武装及新兵工作当中,望注意进行公开的政治动员,加强地方上优待抗属烈属和动员逃兵归队及部队中巩固工作。并由军区政治部发一政治动员的训令,责成三级军区政治部抓紧这一工作,亲自布置、督促和检查,以保证11万人的补充计划的完全实现。
军委戌梗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电
(这是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1月23日)
刘陈邓、粟陈张、谭王、韦吉(指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并转各纵委,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
中原人民支援我军的架子车队,把弹药送往前线
……必须准备给予全战役以3个月至5个月时间,必须准备以几个作战阶段(你们已完成了第一个作战阶段),去取得全战役的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夫130万人左右3个月至5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10万至20万伤员的医治;必须争取全军各部队在全战役所需时间中,有1/2以上时间的休息整补,务使士气旺盛,精力饱满,对于兵员,必须实行随战随补、随补随战的方针;对于人民,必须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
军委戌梗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毛泽东修改件刊印)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弹药供应致华东局、华北局等电
(这是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1948年12月5日)
华东局、华北局,刘邓陈(指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陈张(指粟裕、陈士榘、张震)并告邓李(指邓子恢、李达):
据粟陈张江申电告,邱李孙(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三敌(22个师)现为我分别围攻于肖县以西大回村、薛家湖以东地区,此一战斗规模甚大,为保持炽盛火力与连续作战,要求华东军区急运八二迫炮弹30万发,山炮弹5万发,炸药30万斤及七九步弹两个基数(为弹药计量单位)到徐州以东大湖车站附近,我们派仓库接收等语。查华东局、军区在此次大会战的支前后勤工作中,确已尽最大力量,而一部分弹药犹未能及时送到(照粟陈张电所说)者,确因此战规模超过预计,战斗的连续又如此紧迫,兵站线又愈伸愈长,故如此大量的弹药,不可能咄嗟立办,必须前后方密切配合,解决此种困难。前方应根据需要,按类按数,分别先后,早日通知后方,尤重在野战后勤部应随时保持其前线与后方兵站线的密切联络,遇有任何移动必须随时电告后方。后方应集中一切汽车以最快速度,最合理组织,派最得力干部清查沿途兵站,亦按类按数分别先后,押送前线。能如此,弹药运输的次序和时间才可能较为节省,对前方,亦能较应急需。现为保证淮海战役在最大规模中获得最彻底胜利,并按刘陈邓及粟陈张最后一次提出的数目,特将已决定的及此次增加的弹药数目通知如下:
一、七九、六五两类步机枪弹,除在华东兵站线上;尚有七九、六五(步)机枪子弹216万发属华野外,华东已发中野280万发,华北已发中野100万发,兹再规定由华东加发华野步机枪弹320万发。
二、手榴弹,已由华北发中野15万发。
三、八二迫击炮弹,已由华北发中野先后共5万发,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有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10万发外,兹再规定华东、华北各加送华野5万发,共10万发。
四、七五山野炮弹,已由华北发中野山炮弹先后共7000发,华东发中野野炮弹2000发,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约1.6万发外,兹再规定华东加发华野四一、九四两种炮弹3.4万发,华北加发中野山炮弹3000发。
五、炸药,已由华北发中野5万斤,华野除在兵站线上尚存第九至第十二4个基数约30万斤外,兹再规定华东加发华野5万斤,华北加发中野5万斤。
六、此外,华北已另发五○弹3万发,12公分重迫炮弹1200发,15公分重迫击炮弹200发。
七、以上各项,均系就华东、华北现存弹药以最大数目发给前方,有几项本年内后方已完全无存,望前方顾及此情况,严守射击纪律,切戒浪费,尤须注意指导运输,掌握分配。在分配上,中野、华野如因缓急不同,得不受此规定约束,由刘陈邓(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加以统一调剂。运输路线,除第6项系经德州经华东转前线外,华北弹药分送朱集、白坡,华东弹药应照新地址统送大湖车站。弹药前送的次序和路线,分由华野、中野按上述规定及需要电告华东、华北及我们。已在兵站线上者,由华东军区负责检查前运并将结果电告。
军委亥微
(摘自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华东野战军关于支前工作的几个计划与通知
华支前办对华野秋季第二战役支前工作计划
(1948年10月13日)
我华野大军自获解放济南全歼守敌的空前胜利后,已使我山东解放区内敌之最后强固据点肃清,全体人民为之兴奋鼓舞,现我大军即将进行新的更伟大的向敌出击战役,其规模之大,连续作战之久,均属空前。而战区之地形群众条件,较前均差。因此,新的战役支前工作任务极为艰巨,我各级党政支前机关,必须以高度对战争负责的精神,紧张动员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此次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的支前任务。兹根据我军的作战要求,初步拟定支前工作计划如下,我全体同志必须坚决执行确实做到,保证作战的需要,争取更伟大的胜利,以后情况任务如有变化,当再作补充的具体布置。
计划共分:
一、粮食方面
二、人力方面
三、供应方面
四、交通方面
具体计划如下:
一、粮食方面
甲、部队开进时过境粮食的布置:
数十万部队之开进,均经过二、四、五地委(指鲁中南各地委(下同))各县,同时因山区粮食缺少,部队前进时,必须每人各自带粮3天。保证前进之饱食,此为我各地党政及支前机关,对此一战役的首要任务,为此应遵照下列具体布置确实做到,万不得有所贻误。
翻身农民踊跃交纳公粮支援前线
(一)四地委各县应做到81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18日前完成)。
1.曲阜300万斤:城区65万斤(自备50万斤,吴村运去15万斤),姚村20万斤(准备35万,以15万斤运陵城),颜家村35万斤,陵城40万斤(自备25万斤),南倩40万斤,南驼罗65万斤(自备50万斤,由积沟运去15万斤),积沟20万斤(准备35万,运15万斤去南驼罗),吴村15万斤(准备30万,以15万斤运城区)。
2.泗水70万斤:城区20万斤,北王沟10万斤,苗馆10万斤,卞桥20万斤,历山10万斤。
3.平邑县70万斤:平邑镇20万斤,张里庄10万斤,郑城10万斤;另运送小米10万斤至城前、10万斤至白彦交白彦接收,10万斤至关阳司交费县接收。另接收蒙山运至温水20万斤。
4.滋阳50万斤:陋地20万斤,薛家庙20万斤,高家庙10万斤。
5.邹县140万斤,城区20万斤,大庄10万斤,香城20万斤,东郭20万斤,东滩店10万斤,匡庄10万斤,灰卜10万斤,张庄10万斤,羽山10万斤,田黄20万斤。
6.凫山50万斤,大北宿10万斤,石墙10万斤,唐楼20万斤,韩庄10万斤。
7.膝县70万斤:城头20万斤,桑村20万斤,龙阳店10万斤,东沙河10万斤,木石10万斤。
8.白彦60万斤:城前20万斤,南径10万斤,白彦20万斤,魏庄10万斤(另接收平邑20万斤)。
(二)二地委各县应做到28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20日前完成):
1.蒙山县160万斤:武台20万斤,柏林20万斤,园故10万斤,铜石20万斤,地方20万斤,上冶10万斤。另运送小米20万斤去费城,20万斤去俫庄铺,交费县接收。另运至温水20万斤交平邑县接收。
2.新泰县70万斤:城区40万斤,汶南30万斤。
3.蒙阴县50万斤:城区10万斤,常路10万斤,常马庄20万斤,桃墟10万斤。
(三)五地委应做到220万斤加工粮,具体分配如下(10月20日前完成):
1.费县140万斤:梁邱30万斤,高桥10万斤,驼阴20万斤,辛庄30万斤,南坡10万斤,俫庄铺10万斤,费城10万斤,朱田10万斤,×庄10万斤。另接收平邑10万斤,蒙山40万斤。
2.麓水县(今山东省滕县)80万斤:庄里20万斤,西集20万斤,东西佛山10万斤,莪山口30万斤。
(四)六地委临沂县应做到60万斤加工粮,计(10月20日完成):
义堂10万斤,武德10万斤,古城10万斤,朱陈20万斤,傅家庄10万斤。
(五)部队自带3天粮的地区分配:
总部(指华野领导机关)、四纵、六纵、八纵(指华野各纵(下同))自曲阜带粮3天,三纵、十纵自邹县带粮3天,一纵自滋阳带粮3天,七纵自滕县带粮3天,东兵团(即山东兵团)部、九纵、十三纵自新太带粮3天,十一纵自泗水带粮3天,快纵自楼德带粮3天。
(六)注意事项:
1.各地加工粮比例:尽量做到1/3面,2/3小米,如确无面则以小米代替,如确无小米,则碾高粱米代替。加工粮一定要干净,根绝沙子,去掉糠。
2.各点应准备1/4马料。粮不要存一庄,可分存数庄,便于领取。
3.沿路各村应准备充足的烧柴、马草及铺草垫子,事先即调剂集中,以免沿路村庄负担过重。
4.交通要道路口村头,应用木牌标明粮站驻地,粮站人员主动找过境部队联系,保证及时供应,才能避免就庄吃粮。
附:过境军粮临时供应站分布图(略):
乙、战地粮食供应布置:
根据部队作战位置,确定在沂河东岸归六地委负责,在沂河西岸归五地委负责,并分别布置如下:
(一)五地委的供应布置:
1.粮食情况:有麦粮(指夏粮,即小麦、大麦等)200万斤,工商粮(指市场销售的民食用粮)300万斤,根据告秋征能征1500万斤,合有粮2000万斤。
2.供应要求:以25万人计,每日需75万斤,每月需2250万斤。20万人过境,5天吃粮计,需300万斤。
以存粮除过境用粮外,尚有1700万斤,支援一月尚缺550万斤,问题极为严重。但我党政民为力争战役胜利,必须坚决克服困难,并确实解决及满足粮食之供应。
3.解决办法从三方面努力:
(1)在正确执行负担政策基础上,力求完成应征的征收任务,查该区现有地亩200万亩,一般地区在扣除各种减免照顾外,每亩平均约可征到12斤,该区部分地区水灾较重,就再少算一些,每亩平均以征10斤计共可征2000万斤。另由田赋每亩征3斤,可征600万斤,除去部分减免最少能征500万斤,村财政每亩约可征3斤6两左右,也可征400余万斤,共合可征3000万斤,最低应征到2500万斤。连现有麦粮200万斤,工商粮300万斤,合共也有3000万斤,能完成此数即可支援1个月作战。因此要求地委、专署,一定要努力完成2500万斤至3000万斤的秋征任务,确实保证1个月的供应。
(2)在部队前进的新收复区,进行适当的征借,就地供应。初步计算:邳县征借150万斤,兰陵征借150万斤,峄县征借100万斤,合可征借400万斤。其办法有三种:第一是由地方组织征粮队,随军行动,到新区后,向群众进行解释动员,根据原有地亩数,向各村派定具体征借数,或集中收粮点,部队向粮站付粮票取粮,或直接交驻村部队用,由征粮队清理手续(收部队粮票给群众收据)。使各村负担不超过应借数,超过者自外村调剂。第二是在地方干部少时,派少数人随军行动,向各村宣布应借数,部队就村取粮交粮票,超过借数者报告政府设法调剂。第三是部队直接向村借粮,交足数粮票,并留下证明信将来由政府清理。力求用第一种办法,避免第三种办法,不得已时用第二种办法。总之要尽量做到负担合理手续不乱。
(3)就近调运:自六地委调运300万斤加工粮到临沂南沂河边,组织沂河运粮指挥所,集中船只〔以〕求达到每日送10万至15万斤加工粮至沟上,以供应陇海路上部队。第二,自四地委调500万斤加工粮至峄枣、郭里集一带,每日送到15万斤并派人建立转运站,负责两个纵的供应任务。
(二)六地委的供应布置:
1粮食情况:全区有麦粮2000余万斤,秋征能征5500余万斤。可拿出麦粮2000万斤,秋粮4000万斤,共6000万斤支前。滨南、临沭、郯城、东海、竹庭(今江苏省赣榆县)4个县存粮计有麦450万斤,秋粮1600万斤,合有2050万斤。其余均在日照、莒县、莒南等地,离战区较远。
2加强南边4个县的征收与征借,连同田赋、村财政粮可征收1000万斤,这样共可有3000万斤。
3莒南、莒县、日照3县于10月底至少调运粮1000万斤至临沭一带,使滨南保证有粮4000万斤支前。其余再陆续向南调运。
(三)运输力:
1调剂五地委小车5000辆,挑子4000副,拟设三处粮食转运站,每处掌握小车1000辆,部队运动时,每纵临时去小车500辆运粮,另两个纵各去2000副挑子挑粮。
2调剂六地委小车8000辆,挑子4000副。
丙、粮食调运:
(一)自二地委调1000万斤到以下各点:朱陈300万斤,武德300万斤,辛庄200万斤,梁邱200万斤。
粮类:600万斤小米,100万斤面,300万斤高粱。规定接收办法:朱陈、武德,由临沂县接收,由前办批拨;辛庄、梁邱由费县接收,由专署批拨,务于11月底运完。
(二)自三地委调粮共500万斤,内小米300万斤,高粮200万斤,到临沂东北之汤头一带,归临沂接收,于11月底完成。
(三)自一地委调粮500万斤到兖、邹。自博山调粮1000万斤到兖、邹,自七地委调粮2000万斤到兖、济两市区(指山东省兖州、济宁两市),以上调运均于12月底运完,接收由四专署负责。其运粮指挥,另组指挥部,专司其事。
(四)四地委拿出1000万斤(调运500万斤去峄枣,其余500万斤随时听调),五地委争取拿出3000万斤,六地委拿出6000万斤,共1亿斤粮食,作为第一线支前。以上共调运5000万斤,合有15亿斤,保证3个月的供应。
丁、两个要求:
(一)各地应有对战争高度负责的精神,按时调运,及时供应,保证部队吃上饭。
(二)各地应以精细深入的工作作风。从运送保管加工各个环节上,对群众与工作干部,进行教育组织工作,并进行有系统的检查,保证军粮干净根绝砂子,去掉糠秕。
二、关于人力配备方面
由于战争的规模的巨大,粮食的调运,担架、民工随军服务以及战场民力的临时服务,故新的任务,极为繁重,使用人力数之浩大,战争之连续,均须我广大民力参加前线和战场之各种勤务,因此我们一方面应以满足军队要求,同时又要掌握节省民力为原则,如此配备各纵队之常备担架、挑子各500副,仍按以补充为原则,特将担架、挑子、小车的配备调拨规定于后:
甲、各纵队常备担架之配备数目:
一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200副(系中原带来300副,因不巩固故折有200副),决定由一民管处补给300副(在费县城交接),共合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二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420副(系苏北带来,从7月起服务半年至8个月),决定由六地委补给担架80副,共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240副(亦系苏北带来,服务期半年至8个月),决定由六地委补给挑子260副,共合500副。
三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350副(由渤海配备),决定由六地委补给担架150副(在梁邱交接),共合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已复员。决定由四地委调给挑子500副(在梁邱交接)。
四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500副,系7分区配备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担架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应有挑子500副,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挑子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六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担架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拨给挑子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七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450副已复员,决定由渤海担架团调给450副,六地委调给担架50副,共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挑子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支前民兵随军开赴淮海前线
八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400副,决定由六地委调给担架100副(在梁邱交接)。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不了解,决定由四地委调给挑子500副,如果有挑子未复员,则不补。
九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450副(胶东配备的),决定由六地委调给担架50副,共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500副(胶东配备的),不另配备。
十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渤海常备担架350副,此担架服务期限尚不了解,另由渤海二线担架拨给100副,共合450副,为保证该纵需要,由一民管处(滨海担架)准备担架450副,如原渤海担架350副已满期即补之,否则就不再补。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拨给挑子500副(在费县城交接)。
冀十一纵队(指中野第十一纵队):因该纵两个师,应有担架400副,原有担架250副(冀鲁豫配备的),决定由一民管处拨给担架150副(在费县城交接)。
应有挑子400副,原有挑子375副,决定由一民管处拨给挑子25副,共400副(在费县城交接)。
十二纵队:因该纵两个师应有担架400副,原有担架250副(该担架是10月底期满,期满后由淮北接管),决定由六地委补给担架150副,共400副。
应有挑子400副,原有挑子254副,小车160辆(拆合挑子320副),共合挑子574副,不另配备。
十三纵队:应有担架500副,原有担架450副(胶东配备的),决定由六地委补给担架50副,共500副。
应有挑子500副,原有挑子500副(胶东配备的),不另配备。
西兵团直属队(包括卫生部,两广纵队,特纵),应有担架1000副已复员800副,尚有担架200副,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担架800副(在费县城交接),共1000副。
豫皖苏民兵担架队缴获的枪炮
应有挑子700副,原有挑子410副已复员,决定由一民管处调给挑子700副(在费县城交接)。
鲁中南军区部队:应有担架400副,原有担架760副,除不配备外,多者调出交一民管处。
应有挑子400副,原有挑子500副,除不配备外,多者调出,交一民管处。
以上各部队共计:
(一)应有担架7200副,原有担架3730副,应配备3470副,现共配备3830副,内鲁中南军区部队原有担架多360副,除将此多数调回外,尚有7200副,每副5人,共计3.6万人。
(二)应有挑子6900副,原有挑子2689副,应配备4211副,现配备4485副,内十二纵多174副,鲁中南军区部队多挑子100副,共多274副,除调回鲁中南军区部队所多挑子100副外,尚有7074副,计7074人。
以上共计4.3074万人。
乙、转运担架及运粮小车挑子的配备:
(一)担架:配备2000副交五地委支前机关掌握,配备3000副交六地委支前机关掌握,配备2500副由前办直接掌握,共7500副,每副5人共3.75万人。
(二)挑子,调4000副交五地委掌握,调4000副交六地委掌握,调1000副交前办直接掌握,共9000副,9000人。
(三)小车:调给五地委小车5000辆,调给六地委小车8000辆,调给华东军区后勤部小车2000辆,共1.5万辆。每辆2人,共3万人。
以上共计7.65万人。
丙、担架、挑子、小车的调拨:
(一)担架:
1.根据以上共需担架1.47万副。
2.现存担架7480副:存第一民管处(驻平邑镇)1200副,存第二民管处(驻马站)2500副,存第三民管处〔驻淄博)800副,六地委掌握1830副(驻长辛桥),程主任掌握的700副,前办直接掌握的450副。
3.部队原有担架3730副。
4.以上共有担架1.121万副,距需数尚缺担架3490副。
5.着调二地委担架2000副,三地委担架2000副,四地委担架1000副,共5000副(因部队现有担架不够巩固,故多动员一部以备补充)。
(二)挑子:
1.以上共需挑子16074副。
2.现存挑子5510副:存二民管处5000副,六地委掌握510副。
3.部队原有挑子2689副。
4.以上共有挑子8199副,距需数尚缺挑子7875副。
5.分调9000副:计调一地委挑子2000副,调二地委挑子2000副,调三地委挑子2000副,调七地委挑子2000副,调四地委挑子1000副,并确定一、三两地委的挑子交六地委接收,二、七两地委的挑子交五地委接收,其余的交前办掌握。
(三)小车:
1.以上共需小车1.5万辆。
2.现在小车2.091万辆,计存一民管处1310辆,二民管处5000辆,三民管处5500辆,三地委在淄博运粮4000辆,六地委掌握4100辆,财粮部运粮1000辆。
3.以上除配备需要数目外尚余5910辆可作机动运粮用。
丁、以上共动用民力(部队原有、我们现存和重新调的均在内):
(一)担架共1.6210万副,每副5人,共计8.105万人。
(二)挑子共1.7199万副,计1.7199万人。
(三)小车共2.091万辆,每辆2人,共4.182万人。
总共1.40069万人。
三、供应方面
甲、油盐:
(一)设油盐站:原则上以纵队为单位,设随军供应站,不足时仍可补助之,或有计划的流动出售,在不出各该分区地区,站要随军行动,但到哪分区,哪分区负责。
(二)每随军供应站视路途远近、供应数量各设一定运输力,由支前机关计划配备,负责商店至油盐站间运输(油盐站到各单位间由各部自行负责)及随部队转移和流动出售等运输,因此必须设足够常备运力,分区支前供应部也必须掌握一部机动运力,负责转运调剂调拨,求得站的运输不至因过远耽误供给。
(三)每随军供应站设干部4人至7人,由各该专区工商分局负责配备,专司油盐买卖及押运之责。
(四)部队在进入指定阵地前行运途中油盐由沿途商店负责,现分3条线设临时站,每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至5000斤,部队过完后即撤销。
1.兖州站准备油盐各5000斤,邹县站准备油盐各5000斤,界河站准各油盐各3000斤,东郭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嗓村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
2.曲阜站准备油盐各5000斤,泗水站准备油盐各4000斤,卞桥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平邑站准备油盐各4000斤,地方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费县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
3.田黄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城前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白彦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梁邱站准备油盐各5000斤,辛庄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
4.新太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蒙阴站准备油盐各3000斤。
(五)油盐价格,一律低于当时当地市价10%售予部队,如有亏损短秤转回原发货商店,注明“供应亏损”报销之。
(六)战区油盐数量调剂:5、6分区每月各需供给油盐各30万斤,先各准备1个月的供应,随后再计划2个月的。6分区存油盐较多不成问题。5分区也能保证供给。油现存4万斤由蒙山调7万斤,再于当地收买不足之数时详细了解情况再作调剂的具体布置。
乙、菜:依靠部队自行采购,各级政府群众团体动员群众保证以公平价格售于部队,各工商分局可掌握一部干菜以备战时缺菜时售于部队,但要易于保存经起运输的菜(如花生米等),而且价廉物美,否则不好吃部队不要,价过高买不起,滨海可买些咸鱼(如小鱼螃蟹虾皮等)。
丙、战场器材由部队所在分区支前机关负责筹借,按上次前办颁发关于器材的紧急指示办理,共中需款购买者报前办批款购买。分区支前机关要主动向部队接洽,认真掌握,以便保证部队需要,同时又不浪费紊乱。
丁、包尸布五、六分区各准备8万市方尺,听候财办命令拨付(不要自行拨付)。
四、交通方面
甲、公路之修筑:
(一)永久性之公路:
1.滋临公路全长364华里。全段护修工程分配:由滋阳至曲阜东金家庄(桥属曲阜)段,由曲阜县负责;金家庄至历山段,由泗水县负责,历山至铜石段,由平邑县负责;铜石至费县段,由蒙山负责,费县至义堂段,由费县负贵;义堂至临沂由临沂县负责。
2.临青(州)路全长380华里。全段修护工程分配:临沂至汤头段,由临沂县负责;汤头经苏村至沂水段,由沂东县负责;沂水经马站至大关段,由沂北负责,大关经蒋峪、临朐至赤涧段,山临朐负责,赤涧至益都段,由益都负责。
3.台潍路(莒县至台儿庄)全长561华里。全段修护工程分配:莒县至临沂段,由莒县负责;临沂至苍山段,由苍山县负责,苍山至兰陵段,由赵镈县(今山东省苍山县)负责,兰陵至台儿庄段由兰陵县负责。
4.临郯新(新安镇)路全长150华里。修护工程:临沂至李家庄段,由临沂县负责,李家庄至郯城段,由临沭县负责;郯城至新安镇段,由郯县负责。
5.临赣(榆)路全长148华里。修护工程分配:临沂至重沟,由临沂县负责,重沟至蛟龙湾段,由临沭县负责:蛟龙湾至赣榆段,由竹庭县负责。
6.临蒙路全长224华里。修护工程分配:临沂至半程段,由临沂县负责,半程至垛庄段,由沂南县负责;垛庄至蒙阴段,由蒙阴负责。
(二)半永久性之公路:
铁路员工和广大群众积极抢修铁路保证运输畅通
1.临梁(邱)路全长125华里。修护工程分配:临沂至唐林段,由临沂县负责,唐林至梁邱段,由费县负责。
2.临涛路全长208华里(因转至坪上)。修护工程:临沂至板泉崖段,由临沭县负责,板泉崖至坪上段,由莒南县负责;坪上至涛雒段,由日照县负责。
3.兰郯路全长107华里。修护工程:兰陵至长城段,由兰陵县负责;长城至码头段,由苍山县负责;码头至郯城段,由郯城县负责。
4.梁(邱)向(城)路全长87华里。修护工程:梁邱至辛庄段,由费县负责,辛庄经香城至卞庄段,由赵镈县负责。
(三)临时性公路:
各地根据战争之发展(特别是接近战场及部队运动之重要道路),以当地实际条件与作战部队之需要作随时抢修准备,并控制修路工人及部分器材,不能徒涉之河流应作临时桥梁之准备,这一工程要及时和保证武装通过之安全。
(四)修护公路工程之要求:
1.永久性之公路,路面要平坦,硬度要在使用一辆十轮车压不下车辙,桥梁要经得住一辆十轮车之通行,宽度要5米(1丈5尺市尺),洼道要增高路面,及增排水工程及涵洞及排水沟等。
2.半永久性之公路,以现阶段保持通车所有桥梁要不发生危险,路面以不致受烂泥河滩淤沙等而使坞车。
3.临时公路,以军事需要实行抢修为主,完成紧急通车,以不失时机又保证通车安全为主要。
乙、有线电话之架设:
(一)干线线路:
1.临沂至兖州线,由四分区负责架修与组织保护。
2.临沂至沂水线,由二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3.沂水至青州线,由三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4.临沂经十字路、涛雒至日照线,由六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5.临沂经郑城至新安镇线,由六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6.临沂至蒙阴线,由二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7.临沂至峄县,由五分区架修与组织保护。
8.保线与修线之要求:就所在地区,由军分区司令部根据线路经过之地区,标出电杆数目,交由地方指定专门负责之村,并由村中群众指定专门负责之人,保证任何时候能随坏随修,不使长时间中断。
9.各分区除指定之线立即计划材料及速造预算呈报军区外,并准备战场急需之架设器材和电线杆等,对电话掌握之单机、总机工作人员,应进行政治教育,严明奖惩纪律,培养模范工作者。
丙、河运及船只:
运粮船破冰前进
(一)地段区分:由黄河口至济宁,由七地委负责,济宁至韩庄,由四地委负责,韩庄至运河车站,由五地委负责;临沂至章桥,由六地委负责,并准备向南延伸至窑湾。
以上地区由指定之各地委负责管制沿河所有可以载运之船只,并先行进行统计船只数目,载运能力,航行速度,以及水手之调查登记,进行初步组织及可能的短时间政治教育。
(二)布置航行线之渡口及航线上之水上保安工作,并作发生意外情况之一切处置之准备工作(如救生防空防匪等)。
(三)关于使用船只及水手之待遇问题,希先调查提出意见,力求统一。
以上公路、电话、船只之要求,如有与当地情况不符,希提出修正意见,以便更正。总之交通任务关系至巨,各级党政民必须列入日常工作日程,认真督促检查、保证畅通,方不误时机。
(摘自南京军区档案馆所存原稿)
华东支前委员会、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关于执行新颁支前经费供给标准会计系统及供给
办法的通知(标题系编者所加)(1948年10月26日)
为适应战争任务需要,解决支前供应中的实际困难,特将有关支前经费供给标准、支前经费会计系统与供给办法等项问题,重新分别决定,以前个别规定与本规定不合者,概依本标准执行。(本标准除民工粮食于本月16日开始执行外,其余一律从11月1日开始执行。)
华东支援前线委员会 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
附件一:支前机关与民工供给标准
甲、民工供给标准
(一)伙食:
1.凡支前民工按供给制供给者,其供给标准每人每日秋粮市秤3斤,烧草3斤半,菜金按野战军标准减半发给(以上标准于10月16日开始执行)。
2.在部队服务之随军担运团,不论服务期限长短,均按辎重兵之粮草菜金标准,由部队供给。
3.凡住休养所之支前民工病员,一律按原菜金标准加倍发给。随队病员之菜金同上,但须经医生检查,由该队负责人证明才准报销。重病或负伤者立即送医院,其医药伙食均归医院报销,在未送医院前,其菜金可照医院标准发给。
4.常备民工菜金价格,由华东支委会根据前线平均物价统一规定,如物价变动很大,半月更动一次。各分区临时民工之菜金价格,由各分区支前司令部按该分区平均物价规定之。
5.民工吃粮一律吃秋粮。
(二)黄烟费:3个月以上之常备民工,每月发黄烟4两,由各民管处按当地物价,折发代金。
(三)常备民工办公费:
1中队(以120人计算)每月光连纸3张、灯油7斤。
2大队部每月光连纸5张、灯油3斤。
3支队部每月光连纸8张、灯油3斤。
(以上灯油包括夜行军之灯油在内)
(四)杂支费:
1.修理费——民工所带之运输工具(小车、担架),因公损坏者得报销修理费。小车每月每辆最多报销车耳1副、车轴1根,在此范围内由民管处掌握实报实销,担架修理之报销手续亦同。大车每月每辆不得超过秋粮45斤之价格,大车及小车之用包运制者不得另报销修理费。
2.小车车油——每辆每日车油1钱(包工制者不发)。
3.擦枪费——常备民工带长短枪者,每枝每月油2钱、土布1寸。
4.理发费——常备民工每中队发给剃头刀1把由其自理,其价格由各民管处根据当地价格发给(包工制不发)。
(五)宣教费:书报教材由华东支委会政治部统一发给。常备民工休整时之文化娱乐费(如演剧等费用),由各民管处根据需要与节约原则,在已批准之预算范围内实报实销。
(六)被服装具:常备民工服务两月以上者,发给布鞋一双,棉衣棉被由民工自备。
(七)医药费:凡常备民工之医药费,按普通人员标准减半发给,由华东支委会卫生处统一掌握。运粮民工医药费按普通人员1/10标准发给,由各分区支前司令部统一掌握,分发使用。随军担运团之医药费由部队负责供给。
(八)负伤费:凡支前民工因公受伤致不能服务者,均发给负伤费,住院者由医院发给,不住院者由民管处或县支前指挥部发给。其标准,重伤猪肉8斤,轻伤不能服务者猪肉6斤,由发放机关按当地市价折发代金。
(九)埋葬费:凡支前民工在服务期内牺牲者,得购买棺材一口,经各民管处或县支前指挥部批准后动支。
(十)赔偿费:凡民工因公损坏群众物品者,每人每月不超过半斤秋粮价格内,由各支前司令部或各民管处统一掌握,分发民工大队或民站事后处理之,并要加强管理与爱民教育。
(十一)民工铺草:每人每月按铺草1斤计算。由于民工流动性大,该草由分区支前司令部与各民管处统一预算与掌握,并根据各民站与村公所实际蚀耗程度,适当分发之。
(十二)带领民工队之干部供给:非脱离生产者,其待遇与常备民工同;脱离生产者,其一切供给仍按其原来待遇与标准发给。
乙、支前机关供给标准
(一)县以上支前机关经费,按同级政府机关标准发给,如与政府合并办公者,不另报销公杂费用,必要时可报销一部分印刷费。
(二)民管处之办公纸,干部每人每月光连纸4张,其余与政府机关标准同。
(三)参加支前工作干部,两月以上经常出发工作者,另补发鞋子1双。
(四)烤火费:县团级以上之干部及伤员(住休养所之民工同),每人每日草4斤,县团级以下干部每人每日草2斤,战杂人员每人每日草1斤,发放时间临时通知。
(五)铺草:各级支前机关、干杂人员与警卫武装,每人5斤,一次发给不再补充。
(六)粮站与民站办公费:
1.收发粮点(随军粮站同),墨水两瓶、光连纸5张、长夜灯4盏、洋火2盒。
2.中心粮站,墨水1瓶、光连纸5张、长夜灯2盏、洋火1盒。
3.运粮总站,按地方县政府标准执行(运粮介绍信,由分区支前司令部粮食部统一印发)。
4.民站,墨水1瓶、光连纸5张、长夜灯2盏、洋火1盒。
5.茶水站,长夜灯1盏、洋火1盒、茶水草每日100斤(为招待过往少数民主,凡中队以上之民工队,应先与茶水站接洽,以草票换茶水或领草自行烧水)。
(以上长夜灯包括门灯在内,每盏长夜灯油4两,并在规定标准内实报实销。墨水包括会计人员记帐所用。)
(七)在民站粮站服务之临时脱离生产人员,在其服务期内供给伙食(顶干部使用者,按地方干部标准,通信员按勤杂人员标准)及黄烟费(每人每月4两),服务两个月以上者,每人发给布鞋1双。
(八)在茶水站服务之临时脱离生产人员,在其服务期内仅供给伙食(按地方勤杂人员标准),其余不发。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颁发各类民工编制表的通知(标题系编者所加)
(1948年11月19日)
根据目前了解民工编制,各地均不统一。有的领导机关庞大重叠,浪费人力物力;有的则太简单,无人掌握和教育,民工不易巩固;有的装备简陋,工具破烂不堪使用。类此现象均对支前任务影响极大。现我大军胜利前进,逐渐深入新区,民工应负任务更为严重。因此,本会为节省人力,又能完成任务和便于调动使用起见,按民工类别与任务之不同制定编制表,希各区切实遵照执行!
其要点如下:
一、一般以大队为统一领导、按受任务、调动使用单位,中队〔为〕接受上级命令、帮助下级具体执行任务之单位,分队为生活管理、实施教育、具体执行任务之单位。每专区如出工在2个大队以上者,应成一个支队部,在干部配备上应照顾这一点。
二、应尽量照顾地区性,原则上以乡(联防)为分队,区为中队,县为大队,专署区为支队。更为便于领导,支队部由各大队之上一级党委、政府负责组成,大队部由各中队之上一级党委、政府负责组成,中队部由各分队之上一级党委与政府负责组成。
三、每批民工出发前,均须按级负责,切实检查其干部配备、民工组织是否健全(干部不强者、民工老弱者调换);装备工具是否齐全坚固;衣服、鞋袜、炊具、食具等是否足用(不全者补充),不得丝毫疏忽,以免到前方贻误任务。
以上各项,务希注意执行为要!
此致
附发 编制表
第一:随军常备民工大队编制
一、每大队辖担架500副,挑子500副。担架500副分为5个中队,每中队100副,辖4个分队,每分队25副,辖5个小队,每小队5副,各外设小队长1人,每副5人,其中选小组长1人。挑子500副为一个中队,辖5个分队,每分队100副,辖两个小队,每小队50副,各外设小队长1人,每副1人。
二、大队部编制:
职别 大队长 大队副 政委 副政委 参谋 文书 粮秣员 会计 医生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1 1 4 2 1 16
三、中队部编制:
职别 中队长 中队副 教导员 参谋 粮秣员 会计兼文书 文化教员 卫生员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1 3 1 1 13
四、分队部编制:
职别 分队长 分队副 政指 司务长 司务员 通信员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2 9 16
第二: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大队编制
一、民工支队部编制表:
职别 支队长 政委 军事参谋 供给参谋 通信员 炊事员 挑夫 合计
名额 1 1 1 1 4 1 1 10
二、担架大队:
甲、编制:每大队辖担架500副,分为5个中队,每中队100副,辖4个分队,每分队25副,辖5个小队,各设小队长1人,每副担架民工5人,其中选小组长1人。
乙、各级队部编制表:
(一)大队部编制表:
职别 大队长 大队副 政委 文书 粮秣员 会计 医生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4 1 1 13
(二)中队部编制表:
职别 中队长 中队副 教导员 粮秣员 会计 文化教员 卫生员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2 1 1 11
(三)分队部编制表
职别 分队长 分队副 指导员 司务长 司务员 通信员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7 13
三、小车大队与挑子大队:
甲、编制:
(一)小车每大队500辆,分为两个中队,每中队250辆,每中队辖5个分队,每分队小车子50辆;每分队辖5个小队,每小队小车子10辆,各设小队1人,每辆民工2人。
(二)挑子每大队1000副,分为两个中队,每中队500副,每中队辖4个分队,每分队125副:每分队辖5个小队,每小队25副,各外设小队长1人,分为5个班,每班5副,其中选班长1人,每副挑子民工1人。
乙、各级队部编制表:
(一)大队部编制表:
职别 大队长 大队副 政委 文书 粮秣员 会计 医生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4 1 1 13
(二)中队部编制表:
职别 中队长 中队副 教导员 粮秣员 会计 文化教员 卫生员 通信员 挑夫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2 1 1 11
(三)分队部编制表:
职别 分队长 分队副 指导员 司务长 司务员 通信员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7 13
四、马车大队:
甲、编制:每大队马车250辆,分为5个分队,每分队辖50辆;每分队5个小队,各外设小队长1人;每小队10辆,分为两个班,其中各选班长1人,每辆民工2人,牲畜2头。
乙、各级队部编制表:
(一)大队部编制表:
职别 大队长 大队副 政委 参谋 粮秣员 会计 医生 卫生员 兽医 通信员 掌铁工 木工 炊事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16
(二)分队部编制表:
职别 分队长 分队副 教导员 司务长 司务员 会计 炊事员 通信员 合计
名额 1 1 1 1 1 1 5 2 13
第三:附注
一、为减少供给手续,马车、小车、挑子,大队可直接供给到分队,担架可按具体情况办理。
二、挑夫挑药品、粮票、菜金及重要干部之行李。
(摘自山东省档案馆所存原稿)
高克亭、李乐平关于鲁中南地区动员民工情况向华东局的报告(标题系编者所加)
(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以来(11月全部12月部分材料)
1.常备民力
担架队转送伤员
1专区:担架1600副,挑子2000副,小车2000辆。
2专区:担架4018副,挑子1997副,小车1350辆,民兵4365人。
3专区:担架2578副,挑子1983副,小车3965辆,民兵2783人。
4专区:担架2100副,挑子7500副,小车4600辆。
5专区:担架4261副,挑子7394副,小车5262辆。
6专区:担架5200副,小车1.25万辆,民兵1万人,担架兵1600人。
7专区:挑子2000副。
全区常备民力共计:担架19757万副,挑子22874万副,小车29677万辆,民力17148万人,担架兵1600人。
2.临时民力
1专区:担架1286副,挑子315副,小车4670辆,修桥〔筑〕路运枕木运粮共用77.4224万个工。
2专区:担架299副,挑子5423副,小车3.1532万辆,石木匠1100人,修公路66.508万个工。
3专区:运粮、枕木、碾米、做鞋袜、修公路1646063个工。
4专区:大车100辆,小车100辆,打扫战场民工1万人。
5专区:运粮83.4431万个工,运油盐24154个工,修桥路580233个工,其他用工21.6321万个工,共用工165.5139万个工。
6专区:担架526副,挑子2318副,小车1.9393万辆,大车3235辆,骡子1259头,民船280只,修桥路21.5844万个工。
7专区:主要的运粮2000万斤,运枕木7万根,使用民力未报。
淄博特区:小车1000辆。
全区临时民力共计:担架2111副,挑子8056副,小车5.6695万辆,大车3335辆,骡子1259头,民船280只,修路、运枕木、运粮及后勤用495635万个工。石木匠1100人,其他1000人。
3.全面的包括12月份全部的统计数字,待各专区材料到齐后另报。
4.亥月底调集服务半年64个常备大队未统计在内。
(摘自山东省档案馆所存原稿)
华中支前总动员
华中支前总动员令
(1948年11月13日)
一切为前线,党政军民总动员起来争取解放全华中的伟大胜利!
华东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淮海战役攻势已经开始,这一空前伟大的战役,也是解放全华中的开始,华中全体党政军民必须紧张地动员起来,争取这个伟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华中而奋战!
常胜的人民解放军,自秋季攻势以来,即以排山倒海之势,先后收复济南、锦州、长春、郑州、开封、包头、沈阳、南阳,歼灭国民党军60余万,现在东北9省已完全解放。华北的国民党军也只剩下了平、津、保等几个摇摇欲坠的孤立据点。在整个伟大的胜利形势下,前方的指战员士气更旺,后方的各级机关人员工作更紧张,在解放区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掀起了支前生产的热潮。反观国民党军队:则士气低落,一触即溃,上下沮丧,充满了失败情绪,在其统治下的人民,到处爆发了反压迫、反饥饿的求生斗争,日夜盼望我军去解放他们。
现在蒋介石为了挽救垂危的命运,还妄图在华中作最后的挣扎,正在收缩兵力集结徐州,以图保卫国民党首都南京,然而华东人民解放军以疾风迅雷之势,向徐州外围进攻的时间,国民党军队望风披靡,截至目前为止,起义和被歼灭者已有3万余人,先后收复东海、新浦、连云港;河南的商丘、砀山;山东的临城、郯城等城镇。三十几万的国民党军队挤在一团,恐慌万状,蒋介石虽仓皇亲飞徐州布置,但由于以上的各种因素,就决定了这一个战役,我们一定取得伟大的胜利,而国民党军则一定要遭到惨重的失败。国民党军的一切努力,都将被人民解放军的铁拳所粉碎。
华中地区,自本年全面转入攻势后,在国民党军蹂躏下,人民遭受到奸淫掳掠,烧杀摧残的痛苦,由于党中央对下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政军民艰苦奋斗,顽强坚持,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进行了土地改革,粉碎了敌人千百次的“扫荡”、“清剿”,收复了叶挺(今江苏省盐城市)、阜宁、涟水、泗阳、宿迁、东台等城市,解放广大土地,大量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团队。这说明了只要解放区的军民,团结一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于天下,任何强大的敌人,最后终必失败。现在,解放全华中战役已经开始了,胜利在期待着我们,它要求华中全体党政军民都紧张的投入这一伟大的战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拿出所有的力量,坚决的全部完成自己这次战役中所担负的光荣任务。因此我们号召:
一切参战的地方兵团,人民武装及后方地方部队同志们,你们过去打了无数次胜仗,你们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这次战役中,你们必须更加积极的配合主力作战!在战区的地方武装,则应协同主力,坚决执行阻击、管制、袭扰、爆破、侦察、警戒等任务,加强战区后方的治安工作,严防特务阴谋捣乱!在国民党军队溃散时,捕捉逃兵散匪。在非战区的地方武装,则加强发动攻势,勇猛的出击,不失时机地追击以至拔除敌人的据点,在战争胜利的进展到你们的所在地时,则应以英雄的姿态,来直接配合主力作战,打击与杀伤敌人,并且要认真的执行各种政策,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希望你们在这次战役中,能涌现出无数的模范人物。
各支前机关,支前组织,各人民团体及工农青妇全体同胞们,华中过去所获得的胜利,都是由于你们在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而达到的。你们热烈的支前,紧张的生产,保证了前方的运输与供给。现在,到了全华中要更加解放的时候了,你们要更加紧张起来,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凡是可以动员的人力、车力、牲口、船只,都要为前线服务,保证在服务期间不开小差,勇敢的抢救伤员,迅速的转运伤员,及时的供应粮草,满足前线的一切需要。另外,凡是留在乡里的,不管是全劳动力半劳动力,不管是妇女儿童,都应该解决出发民工的家属困难,加紧副业生产,全部完全[成]秋耕秋种,而且还要磨面舂米,运送前方。妇女们要为伤员洗衣煮饭,儿童们要做到站岗放哨。军队过境时,要热烈的欢迎慰问。总之,你们可以做的工作,就要不分前方后方,不分男女老幼,大家一起动手,彻底做好!各级群众团体要有组织有计划的来领导支前,要做到公平合理,干部带头,要把后方的革命秩序维持好,把生产工作搞好,保证战争的连续与持久,以争取最后胜利。
一切后方机关的全体同志们,在以往,我后方机关人员,大都能积极工作,现在更要一个人做几个人的事,坚决克服怕苦畏难的落后思想,勇于到前方去,完成支前任务!医工部门要提高技术,做到伤员一到,立即治疗,并保证伤员能迅速出院归队!军工部门,更要加紧生产军火,多造枪炮弹,提高质量,源源运送前线,好使前方部队更有效的杀敌!财经部门,在采购与调剂物资,运送与保护粮草方面,要更有计划,提高效率,源源不断的供应满足前线的需要!文教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都了解这次战争的意义,鼓舞群众踊跃支前。供应、运输、联络、通讯部门,必须不畏艰苦,不避困难,迅速准备,保证在落后的农村中能进行现代化的战争!俘管工作人员,则应以模范守纪的精神,加强对战俘的管理教育,深入细致的进行思想改造,以争取大批俘虏,掉转枪口,与解放军并肩作战,打倒蒋介石!
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全体同志们!目前你们的工作中心,就是支前工作,你们要把主要的力量,用到支前工作方面来,你们要精密计划,科学分工,深入群众,具体解决群众困难,反对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一切其它工作应环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做,必须抽调出大批干部,来完成这一连续的伟大的支前工作任务!
解放全华中的战幕揭开了,我们必须认识,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我们坚决相信在全华中党政军民的巨大力量面前,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之,这一次的支前工作一定能做好,这是全华中党政军民的伟大任务,也是全华中党政军民的无上光荣!
全体党政军民总动员起来,争取解放全华中的伟大胜利!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
无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华中人民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朱总司令万岁!
中共华中工委
苏北军区
华中行政办事处
(摘自淮海战役纪念馆所存原稿)
华中支前的指示、报告等
华中支前的批示、报告等
华中工委关于华中粮食供应情况向华东局的报告
(1948年11月27日)
华东局敬电奉悉,此间粮食供应情况如下:
一、淮海今年夏收共征粮7280万斤,从第五专区运入1900万斤,地方支出及苏北兵团拨支5200万斤,余3980万斤,此次起运加工粮2000万斤(运粮2500万斤)供应江淮作战部队,加运费1000万斤,另加后线伤员、民工12月份吃粮840万斤,则所有粮食还差360万斤,差数就地筹借解决。
二、江淮夏秋共征1.05亿万斤,地方支出迄12月止计需2200万斤,存余8300万斤,目前无法调度者为淮南及淮北计4200万斤,现能供应前方调度者仅淮北第二、三专区计4100万斤,此次调运3500万斤加工粮(折粮4400万斤)供应前线部队,加运费1050万斤,共有5450万斤,计差1350万斤,差额就地筹借解决。
三、照目前江淮及淮海存粮加临时筹借部分,担负南线部队及民工之食粮每日以80万至100万斤加工粮计算,仅可维持至12月底,正月1日起部队地方均无粮食,今秋江淮、淮海部分遭水灾,民间存粮无多,估计最高限度可再借1500万斤。
四、若两淮能在12月中旬拿下,还可能调度者计有淮南2700万斤,淮北1500万斤,盐卑及苏中9000万斤,共计1.32亿万斤(包括地方吃粮在内),去运费4800万斤,能送前方者为8400万斤,如两淮仍在敌手或遇河水封冻即无法转运。
五、根据以上粮食供应情况,江淮战役(即淮海战役)如持续3个月至5个月则粮食供应实为一极严重问题,目前供应情况相当混乱,原华野决定北线(徐州东南)归山东供应,南线归华中供应,但山东粮食未接济上,北线各部仍纷纷向南线拨粮,南线每日运粮最高100万斤,才勉强能维持南线,今同时供应南北两线我们已无法支持,清华支迅速运粮北线。为统一供应确保前线食粮作通盘打算,我们建议傅秋涛同志即来华野总部与刘部长(指刘瑞龙)与我们会商解决,同时筹划民工统一供应问题。
(摘自南京军区档案馆所存原稿)
苏北行署民政处关于淮海战役苏北支前工作简略情况
(1948年12月18日)
一
民工拉车运送弹药
淮海战役是从去年(1948年)11月6日打响,而苏北地区对于这一次战役的支前任务却远在9月分即开始做准备工作。当时因靠近战场的北部,华中第五、六专区原来就是连年灾荒(主要是六专区),存粮很少,加之苏北兵团从6月份开始即在这一地区连续作战,达3个多月之久,财力物力异常枯竭。故为了准备南下大军的供应,于9月上旬即开始于南部一、二、九专区等存粮地区部署运粮任务。组织了3个运粮办事处及大批船只、车辆,在敌人严密封锁与分割的局面下,从江边一专区运到二专区,从二专区运到五专区,再从五专区运到淮海(六专区)。南北距离450余里,分成水陆三节转运,到战争打响以前,除去运费消耗,运到淮海的有2300多万斤,保证了作战初期的粮食供应。同在这时候,一方面为了当时运粮任务的需要,另方面也为了保证南下大军的军事交通,故在五、六专区,均曾动员了大批人力物力着手抢修公路、车路、桥梁,并有重点的安置电话。到10月上旬,战役的发动愈加迫近,且华东局也作了更具体的部署与指示。因而当时华中工委及华中办事处均门召开紧急会议,从上而下的成立与充实各级组织,提山“全力以赴,一切服从支前”的总方针。要求各地提早完成秋耕秋种工作,以便全力转入支前。而对运粮及修建交通等任务,除检查了前一阶段完成情况,并又根据需要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另对第二期常备民工,亦布置提早完成。
从战争打响后到元月初旬开始复员为止,前后两个多月中,由于战争发展太快,北部地区交通非常不便,运输工具仅有小车、牛车、驮驴等而无水路交通,从起运地点到达前方供应,近的有三四百里,远的有七八百里,且因供应需要,数字过大,为了保证前方供应,一方面既要连续不断的动员与组织运力,不分雨雪晴明,翻山越岭,随战争向前发展向西追赶,一方面又要连续进行借粮、筹粮,同时更有第一线随军民工的动员与组织任务,亦非常紧迫的需要完成。故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战争的发展是分了几个阶段,而在苏北这些地区(主要是五、六专区)的支前任务上,却一直是保持着连续与非常紧张的状态。
至元月上旬,全部战役结束以后,因有许多善后工作需要完成,主要的如伤员转运,前方余粮的分散,发放工资等,故对整个支前人员及民工的复员工作直到年关前后(2月初)才大体办理完毕,接着就开始了驻军供应与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二
从9月份南部开始运粮转运时起,到整个任务结束为止,苏北地区共动员与完成各种人力物力的统计数字是:
(一)民力动员:
1.第一线随军民工计有10.5万人(包括常备民工1.3万人),平均每人服务60天,合计为630万工。
2.第二线长途转运民工(包括船工及牛车驮驴等人工),计有52万人,平均每人服务30天,合计约为1560万工。
3.参加后方短途运面送粮及修路造桥等民力,计有45万人,平均每人服务10天,合计为450万工。
大车运输队赶运粮食上前线
综上,全地区前后参加淮海战役服务的共计有107.5万人,合2640万工(后方磨粮等未计)。其中,除有6.8万人为南部一、二、九专区动员外,其余均是由五、六专区负担。在五、六专区所负担数字中,约占当时这两个专区总人口600万人的16%。在六专区的绝大多数地区及五专区靠近西部的涟东、滨海、阜东、阜宁等地区,当时供应任务最紧张的一个时期,完全是全民动员,所有全劳动力均是绝大多数或全部的参加了前方长途服务,后方生产磨面、短途送面则多是组织老弱妇女负责的。而在六专区,则因为男劳动力不够需要,便动员了8950个妇女参加长途运粮,551个妇女参加担架队,有60万妇女参加磨面,五专区亦有不少妇女参加了前方服务。
(二)前后动员到前方与二线服务的牲畜及船只等各种主要工具(内中车辆工具本来就少,各地均是采取歇人不歇工具轮换使用的),计有牛7500头,驮驴、驮马1.076万头,牛车2500辆,小车约8万辆,担架15万副,船3400只以上,数字均不包括短途运输及磨面牲畜统计。其中,船只动员绝大部分是南部地区组织运粮之用,五、六专区动员船只合计仅有800余条,多系用作搭架船桥,少数的参加短途粮运。其他牲畜车辆则绝大部分为五、六专区动员。
(三)粮食供应:运到前方实有的粮食数字计有3763万斤(内六专区运3313万斤,五专区运450万斤)。就地筹粮供给的计有6521万斤(筹粮供应上要是在江淮地区,内中一部分是在六专区)。在所运的粮食中,因为路线太长,内中大部分是包括长江边节节转运的。从长江边到战场近千里路,又无现代交通工具,全靠土车、牛车,故在运费的消耗上数字是很大,前后计消耗粮2010万斤,占实运数字平均是53%强,最高的竟有达到150%。连同运费算粮在内,则苏北地区在淮海战役中消耗粮食是5773万斤(六专区就地供应粮不在内)。
(四)交通建设(五、六分区):计有公路18条,1890里,牛车路11条,676里,桥201座,740孔。
(摘自江苏省档案馆所存原稿)
曹荻秋关于江淮区支前工作向华中工委及华东局的综合报告
(1948年12月)
11、12两月的综合报告支前工作
(一)自淮海战役开始至12月20日为止,以40天计算江淮二、三分区所动员之民工,除修路、架桥、磨面、筑工事及其他零星动员之民工不计算外,根据初步统计:仅担架运粮两项已动员民力共310万个工,每日经常保持约8万人在服务战勤(一分区为江淮两个旅所动员之民工,因无统计尚未计算在内),二、三分区40天内共已支出粮食4500万斤并决定继续支付3500万斤。
(二)此一战役,江淮对支前工作的准备极不充分。主观上未曾估计到战场迅速转移到运河以西,待战场开始转向运河以西时我们才进行全力动员,而战争又是在新区进行的,新区的干部少、工作无基础所产生的问题也多;老区因仓促应付工作,完全陷入被动。这时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是粮食供应问题,苏北的粮食,因战场西移供应不上,江淮二分区的粮食,因被运输力所限制,所运数量不大,不能解决前线的供应,结果主要是采取就地筹借办法解决了部队的食粮问题。三分区因秋粮未征起,大军既涌进,加之新区扩大,若采按步就班去征粮已不能应部队之急需,于是定了一临时征借办法。兹规定,好地除基地半亩、孬地除基地一亩不征粮外,对贫农征借之粮食不超过其收入8%,中农不超过15%,地富则按15%以上征借。在刚收复的新区,这些办法是通过旧保甲长去执行,包庇亲友及地富的现象则普遍发生,对中农、贫农的征粮较多,负担极不公平。以后部队需要急迫,此办法行之亦不及时,又改变为按区、按乡摊派一定数量的办法。为避免贫、中攻的负担过重
后方人民热情照料伤员,则采用先由大户负担,以后则由中农、贫农负担少数或小部分,但负担不公平不合理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有留待支前工作以后发动群众时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民力动员问题。这产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区的民力动员,不少地方产生了以金钱或粮食雇用民工的现象。这种雇用来的民工极不巩固,逃亡甚大,就是不逃亡,服务期间一长雇用者也无力再雇。第二种是老区的民工,虽然基本是动员的,但组织性差。一般存在着一趟头思想,加上防空常识缺乏,一遇飞机扫射则大批逃亡,在服务期间较长时,亦大批开小差。在战役初期所动员之民工为数是极大的,但实际使用上的不及半数。后经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反复动员,普遍在群众中进行淮海战役的重大意义教育,强调干部的带头与模范作用,强调战役不结束不复员并号召干部与群众在此一战役中立功。经过反复动员以后,民工的组织是更有计划了,民工的逃亡现象也大为减少,但尚未能根本克服逃亡现象。第三个问题,是领导思想问题。在战场刚转到江淮时,地委与不少县区领导同志,强调自己是新区是游击区,无法负担大后勤。因而对支前工作没有采取主动的态度去布置,结果大军压境被迫接收任务,已多少影响了战役初期的支前工作。后经指出及时转变,基本上完成了最紧要时期的支前任务,在歼灭黄伯韬兵团阶段中的支前工作,以3分区的出力为最大。在战役的初期,各级领导干部另一思想问题,是对支前工作全力以赴的思想是不明确或不完全的。一部分同志顾虑粮食吃光了今后怎样办;有的则怕老百姓的负担过重,对支前则强调许多困难,有的领导干部把经常工作与支前工作平列看待或强调生产或强调整顿地方武装,对支前工作不派主要干部来领导与掌握,县书、县长、区书、区长则在后方不去前线,带领民工的是些部门干部,因此就影响了民工的提高与巩固。面在领导思想上最普遍存在的是对支前缺乏长期打算。以上这些思想顾虑和障碍,经多次指出和纠正以后,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三)在支前工作中联系进行了两个工作:一个是继续抢耕湖地,一个是在支前工作中大胆提拔了一批干部并发展了一批党员。据二分区泗宿县一个县的初步统计,提拔了乡村干部200人,区干33人,发展了新党员百余。某些县并专门改造了基层组织。至于对未耕种完的湖地,二分区采取了先动员岗沙地的人力畜力,后再动员湖地人力,采用这个办法的结果,湖地已争取时间基本上播耕播种完善。
新区工作
(一)淮海战役发起以后,江淮新解放的人口共约289万,面积35.3359万平方华里,县城5座。这些新解放区的人力物力是极丰富的,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对支前将起莫大作用。但我们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干部去动员与组织这批力量。为着能使用这些力量,我们大胆的使用了旧保甲人员并从老区抽凋了一批干部,做到每区每乡至少有一地下两名干部去维持工作。如此做的结果,相当发挥了新区的支前作用,如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就在江淮三分区的新区进行的粮食供应民力动员,一个时候主要靠三分区的新区。目前新区的政权架子已搭起,唯干部太少,对新区的人力物力尚不能充分运用。
(二)新区刚解放后,散兵游勇土顽零星的不断发生骚扰和抢掠,对支前发生了一些阻碍。而地方武装,一部调去维持交通线,一部调去看管俘虏;一部调去补充江淮两个旅,对肃清残敌则无力顾及。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政治上的争取与瓦解。目前这一问题在三分区的部分地区已大体得到解决,江淮的一分区一地区三分区的部分山地,这个问题尚严重,今后必须集中一部分地方武装决之。
(三)新解放的城市另有报告并不赘。
(摘自安徽省档案馆所存原稿)
刘瑞龙等关于淮海战役支前的回忆片断
1948年秋,我在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担任财经办事处主任。
10月29日,我到了华野指挥机关所在地山东曲阜。粟裕代司令员向我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刚结束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精神,张震副参谋长介绍了军委派后勤部长杨立三来曲阜研究淮海战役后勤和支前工作的准备情况,我和喻缦云分别担任华野后勤部部长、副部长。
1948年12月26日,中央军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同日,总前委在徐州召开了由华东、华中、中原、华北冀鲁豫四方面代表参加的联合会议。
民兵押送俘虏途经徐州
粮草等物资供应是件大事。战前,华中一、二、九专区即向战区调粮2300万斤。华东支前委员会由山东向战区调运粮食1.5亿万斤,在苏北、江淮、豫皖苏的新解放区,实行了就地筹借粮草的政策,以解决部队到达新区作战的急需。同时组织各地广大群众夜以继日碾米、磨面、赶做军鞋、军衣,以满足前线供应。冀鲁豫五专区人民,突击9昼夜,碾小米1000万斤。豫西被服三厂工人,7天赶做军棉衣1万套。胶东掖县妇女半个月赶做军鞋22万双。
这次战役,弹药补给量巨大,由中央军委统一调拨,部队后勤部门统一分发,按一、二、三线屯集点储备了弹药,通过兵站网及时运往前线。为了保证供应,解放区军工厂日夜突击生产。早在1947年,华东局派朱毅等同志到大连组织建新公司,生产弹药武器。到淮海战役时,已生产七五炮弹23万发,掷弹筒炮弹引信228万只,迫击炮900门,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军后勤部门和各地支前领导机关加强了兵站网,选定了十余条水陆交通运输干线,根据战役的需要和发展,设立了兵站、粮站、民站、油盐供应站、伤员转运站、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供应网,负责战役中的粮弹供应、伤员转运。其中关键是运输问题,在部队后勤机构与地方支前机构之间,部队前方与后方之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一切弹药物资由中原、华东军区后勤部门组织民力从第三线运到距战地五六十公里的第二线屯集点,由各野战军后勤部门、支前机关组织二线转运民工,从第二线屯集点运到距战地10至15公里的第一线屯集点和前方补给站;再由各纵队组织随军常备民工接运列部队。这样在收、发、管、运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既节省了民力,又满足了战役的需要。
为保障前后方的文通运输和通信联络畅通无阻,发动人民突击抢修公路、铁路、桥梁,架设电话线路。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把公路、铁路修复到哪里。战役前,山东、苏北人民已将后方通往前方的公路、桥梁、电话线路修复。随着战役的发展,江推、豫皖苏、豫西、冀鲁豫地区从后方到前方的道路、桥梁也迅速修竣,从四面八方延伸到前方。铁路员工突击抢修轨道、机车和通信设施,使津浦、陇海、平汉、胶济铁路逐段相继提前通车。
大规模的群众性支前运动,在鲁、苏、豫、皖,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西地区,北自山东渤海,南达长江北岸(主要是苏北地区)的纵横两三千公里,9000多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一地区包括当时中原的豫西、豫皖苏,华东的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华北的冀鲁豫共8个行政区,和济南、潍坊、郑州、开封、洛阳,以及在战役中解放的徐州、商丘、连云港等城市。在这约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后方到前方,从乡村到城镇,男女老幼齐上阵,家家户户忙支前。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成了千百万人民的自觉行动。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劳模带头支前,父子、兄弟争上前线,许多青年自动推迟婚期,丈夫奋勇去支前,妻子积极忙生产,保证支前、生产两不误,各地的模范人物及事迹层出不穷。人人都在为争取这次决战的胜利,努力多做贡献,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宏伟图景。
黄伯韬兵团被全歼后,由豫南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陷入我中原野战军的包围之中。
由于中原、华东野战军迅速转移集中于一个地区连续作战,前方有150万人吃粮,支前任务空前繁重,急需大批军需物资,每天仅粮食就需500万斤,运输工作极度紧张。前线部队连日激战,弹药供应也很紧张,前线缺粮、缺衣、缺弹药,伤员不能及时后运。
火车满载军需物资通过抢修后的徐州北茅村铁桥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军委及时决定从豫皖苏、豫西、冀鲁豫、渤海解放区调运粮食;自华北、华东调运弹药。中原局邓子恢、李达立即令有关方面赶送中州币2亿元给华野,自郑汴搜集现粮65万斤,车运砀山,令豫西调粮1000万斤赶运前线;豫皖苏分局也及时调拨粮食、柴草、油盐、服装等物资和经费,以满足战役发展的需要;我军后勤部门组织济南、徐州等地赶制了大批军帽、军衣,赶运前方。同时,为了赶运物资,后送伤员,我们调整了供应部署,赶修了交通干线,延伸了运输路线,组织了火车、汽车运输,调整、增设了兵站、粮站、民站、医院和转运站。各方面采取了这一系列紧急措施,确保了我军在双堆集、陈官庄、蚌西北3个战场的作战。
数十万民工从四面八方汇集战场,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穿着不同服装,说着不同口音的话,但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支援解放军全歼敌人,争取战役的全胜。由于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主要靠人背、肩挑、担架抬、小车推、牛车拉、骡马驮、车船载来解决运输问题。民工们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日夜奋战在运输线上。陈毅所写《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词,再现了当年人民支援前线的壮丽情景: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
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
稳步轻行间伤病:
同志带花最高贵,
疼痛可减退?
部队连续作战,急需兵员补充。解放区人民响应党提出的“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号召。鲁中南、渤海、胶东调了14个地方武装装干团和2.5万名新兵开赴前线,及时补充了主力。广大群众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参军运动。劳动英雄郑信送子参军;贫农刘树铎、刘树厚兄弟二人相争入伍;区妇联主任钱秀清写信动员未婚夫上前线杀敌;尉氏县荣庄、南席两区400名青年自愿参军;豫西6000青壮年光荣入伍;胶东万余子弟兵待命出征;渤海1.6万青壮年源源开赴淮海前线。淮海战役前后,仅山东省就动员了16.8万名青壮年参军。从而,保证了我军大兵团连续作战的兵员补充。
时任鲁中南支前委员会主任的高克亭说:淮海战役开始后,当我军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其他兄弟地区的民工正在陆续赶到,粮食、弹药的运输,伤员的转运任务很重。这时,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和各地委抽调了300多名干部,组织起支前的挑子队、小车连、担架团,率领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奔赴前线。
还派区党委党校教育长周星夫带领200多名学员干部奔赴淮海前线参加支前工作。沂东县战役前就已组织常备担架1130副,5859人,编成45个担架连,小车3067辆,6034人,民兵10个连,1860人;另外还组织了临时民工5682人。全县共组织起担负各种支前任务的民工1.9万多人。
这些民工在歼灭黄伯韬兵团时,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带头,抢运伤员,赶送军用物资,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奖励。临朐县南流区支前运粮,出动299辆小车,在往返640里的路途上,10天完成了9.6万多斤军粮的调运任务。
在整个战役期间,鲁中南区共调用随军常备和2线转运民工34万多人,临时民工达140多万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政治任务的重要保证。鲁中南各级党组织,重视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政治工作干部,深入进行形势教育,开展诉苦运动,制定了《支前奖惩条例》,启发民工的阶级觉悟,大大鼓舞了广大民工争取立功受奖,为解放全中国做贡献的革命热情。久负盛名的莒南担架团,全团2797人,就有1428人在支前中立了功。其中有128人荣获“钢铁担架员”称号。平邑小车团全部民工1379人,人人立功受奖。沂山担架团民工孙永海荣立特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鲁中南民工的模范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时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代主任的汪道涵回忆说:行署的支前命令就迅速传达到千家万户,出现了争相报名去支前的动人场面和许多感人的事迹。例如:栖霞县温泉区口子村,只有4名支前民工任务,而报名要求支前的达20多人,松山村只有5名支前民工任务,由于共产党员张福海带头报名,群众纷纷响应,报名支前的多达37人。莱西县孙受村已经复员的二等荣军吴导毅,不顾身有残疾,也坚决要求去支前。莱阳、莱东、莱西等县还有200多名妇女坚决要求上前线照顾伤员。据统计,这时胶东各区仅青壮年主动报名支前的就有近10万人。有不少家庭荣获一门三“状元”、二“状元”,有不少村荣获“支前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时任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张劲夫曾回忆说:淮海战役之所以支前工作搞得好,主要是:首先因为这时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在各地战场上捷报频传,连续取得胜利,人民群众已经看到了全国胜利的曙光,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次是山东解放区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支援淮海战役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再就是这时山东已有了丰富的支前经验。从1946年开始,先后在山东境内进行了鲁南、莱芜、泰安、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莱阳、周张、潍县、兖州、济南等诸大战役,各级支前组织比较健全,并在实践中也已摸索总结出支援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在民工的动员体制上,根据民工性质任务不同,分编为随军常备组织,二线转运组织和后方临时3种民工组织;在民工队的组织管理上,按照军事编制配备一定比例的干部、党员、积极分子,集合后普遍轮训进行教育,还以民工连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选拔干部;在执行任务中开展了立功运动、民爱民运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在运送粮草时,实行接力运输,减少了人力的浪费,并在运输线上设立民站,保证民工的食宿、医疗;在政策上,注意支前与生产结合,实行了合理负担,工具顶工,统一调拨全省的民力。
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华东、华北等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援前线,保障了战役的胜利进行。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动员和组织下,在胜利形势的鼓舞下,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前线,巩固后方,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无法逃脱其灭顶之灾。正是在广大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军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所以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遵照华东局的部署,淮海战役发起前的一个月里,从黄海之滨到微山湖畔,从渤海平原到泰沂山区,在纵横1000公里的土地上,山东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紧张地行动起来,做着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地妇女夜以继日地为部队加工军粮,滨海区数十万妇女1个月内加工3批粮食,共2000余万斤。做到米中无糠无壳,里面无砂无麸。
渤海区有28个县,用1.8万盘碾子,为前方碾米2077万余斤。济南宝丰面粉厂的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抢修机器,迅速恢复生产,两个月时间就为前方生产1200万斤面粉。
各地妇女不仅负担起磨面、碾米的任务,还日夜不停地为部队缝制棉衣、棉被和鞋袜等。仅渤海区妇女就为部队缝制了60万双军袜、20万床棉被;胶东掖县妇女半月就赶做了22万双军鞋;鲁中南区妇女做了100万双军鞋。
为保证战役期间交通运输畅通,各解放区人民迅速抢修铁路和公路。在修复济南至兖州的铁路时。18万民工、3.5万工人参加抢修,修好铁路桥31座,铁路128公里。在抢修陇海路东段时,滨海地区出动民工8万,鲁中南四分区不仅男女老少齐动手,修路基,扒石子,铺道木,添土方,还献出了17万根道木。鲁中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从10月20日至11月20日,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在陇海路北的大片新解放区内修通了临沂到滋阳、台儿庄、潍县等长达1300公里的31条公路,及大路95里,开辟附路转道99处,修建桥梁380座,使鲁中南地区东至黄海、西至运河、南至陇海路、北至胶济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全部畅通无阻。
淮海战役发起后,我军参战兵力和随军民工达100多万人,支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一是人民群众生活本来就很贫寒,筹粮工作比较困难,但是“一听说支援淮海战役打老蒋,群情振奋,纷纷表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物有物,砸锅卖铁也要支援前线!他们宁肯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节省下的粮食一袋袋、一车车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中原人民慰问团到前线慰问
郯城县接到筹粮500万斤的任务,县府粮库只能拿出100万斤,还有400万斤要靠人民群众筹集,按县人口计算,则平均每人需集10斤以上。郯城县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勒紧腰带,不仅完成了县里的任务,而且还超额完成100多万斤。
渤海区接受1亿余斤的粮食征送任务后,各级领导迅速组织,全区人民群众紧急行动,从12月9日至25日,仅用16天,就出动大车7.096万辆、小车1.5582万辆、木船1250只,投入民工17.006万名,不仅完成了1亿余斤粮食的征集任务,而且完成了运送任务。
当年参加组织支前工作的张劲夫回忆说:“山东人民不仅节衣缩食、无私地献出大量粮食,而且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冒风雪,战严寒,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将粮食、弹药及时运送到前线,在支前工作中表现了高度的牺牲精神,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大批模范人物。运粮途中,有的民工遇到风雪,就把自己带的蓑衣,或把自己的棉衣盖在粮食上;遇到山高坡陡,道路泥泞,不便推车,就卸下粮食,改用肩扛;粮袋破了,就从自己穿的衣服上撕块布把粮袋补好。”
临朐南流区300辆小车,每车载粮320斤,日行60余里,10天完成了全程640里的运输任务。莒沂县400辆小车,运送11万斤白面上前线,他们从山东出发,经江苏、安徽,长途跋涉1000余里,自带的口粮吃光了,还没有追上部队,当随队干部劝他们吃车上的白面时,民工们一致拒绝,忍着饥饿追赶部队,将白面如数送到前线。
民工们将粮食运送到前线,将前线伤员运送到后方。特别是一线随军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鲁中南沂中担架团在转运伤员时,往返80里,有时一昼夜往返两趟,在13天内,每个担架队员平均跑路1690里,脚累肿了,穿不上鞋子,便穿着袜子赶路。
莒南县担架1团,从11月11日至28日,连续执行伤员转运任务,其中有7昼夜没有休息,在寒冷的天气里,全团1200人没有穿上棉裤,半数民工缺少鞋穿,他们忍饥耐寒,赤脚抬担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渤海一分区担架团李省三主动组织民工到火线抢救伤员。当接近敌人时,一面抢救伤员,一面向敌人射击,一夜就连续3次上火线。当敌人的炮火封锁了道路时,李省三就趴在地上,让其他民工把伤员架在他背上,顺着地堰慢慢向前爬行,终于冲出敌火力网。李省三被评为特等功臣。胶东北海民工团有4个民工在转运伤亡时,遇上敌机轰炸扫射,隐蔽来不及,他们都扑到伤员身上,用身体掩护伤员。
胶东招北担架队六分队在一次往前线的途中,遭到敌机轰炸,7名民工牺牲,7副担架被毁。但他们并没有被吓倒,从地上爬起来,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又向前线出发了,担架少了,自己赶制。就这样,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忍饥耐寒,舍生忘死地出入炮火之中,共抢运伤员50次,计999名,其中从火线上抢救下来的达483名。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厅里,阵列着一根3尺多长的小竹竿。小竹竿的主人叫潘和恩,潘和恩从家乡出发参加支前时,带了一根小竹竿,每到一地,就在上面刻上地名,到支前工作结束时,上面刻满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和乡村的名字。潘和恩计算了一下路程,有3200多里。诚如潘和恩所说:“其实,哪止这点路,往回返的路还没算在内哩!我想,这不光是我潘和恩一个人所走过的路程,这是我们支前民工共同走过的艰苦里程。一路上,留下了我们民工的爱国之心,洒下了我们民工的血和汗。”这根小竹竿,足以证明支前民工对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贡献,它是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历史见证!
淮海战役是大兵团作战,我军伤亡大,华东解放区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把参军当做自己崇高的使命、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义务,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
胶东高密县仅5个区,有885人参军;
威海俚口区动员后,3天内就有400多人参军;
莱东县仅6个区,一次就有970人参军;
山东解放区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就有16.818万人报名参军,其中8万人补充到主力部队。
除此之外,还抽调了22万名学生组成17个子弟兵团开赴前线,担负押解战俘、警备铁路、保护交通、看守仓库、捕捉散兵、打扫战场等战勤任务,积极配合和支援部队作战。
张劲夫在回忆中谈到:“在参军运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村干带头’的动人事迹。有不少村庄荣获‘武状元村’、‘扩军模范村’、‘动参模范村’等光荣称号。”
在淮海战役进程中,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5省人民群众,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如豫皖苏解放区筹粮3亿余斤,柴草65亿斤,食油100万斤,食盐74万多斤;组织支前民工100多万人,担架10多万副;还赶制了大量的军服、军被和军鞋;抢修铁路350多里,公路2200多里,修桥座,架设电话线2300余里。
冀鲁豫解放区出动民工30余万人,前后方支援战争的人次达3400多万个,畜工次1200多个,组织担架1万余副,大小车10万多辆,运送小米9000余万斤。
特别是山东解放区,它不仅养育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期间也为支前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出动支前民工183万余人,担架5.8224万副,大小车40.981万辆,挑子4.1575万副,牲畜17.5755万头,船只3250艘,汽车257辆,粮食2.302亿斤,柴草41000多万斤,食油72.6551万斤,食盐83.9207万斤,猪肉86.3万斤。
请看下列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支前的这组数字(见刘统著《华东解放战争纪实》第599页):
民工:543万人
担架:20万副
大小车:88万辆
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
船只:13630艘
粮食:9.6亿斤(前方实际用粮4.34亿斤)
运送弹药:1460多万斤
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军需物资,如棉被、棉衣、军衣、军鞋、军袜、食油、食盐、柴草……
上述这组数字仅是淮海战役期间的数字,并且是不完全的统计,不过这组数字也足以说明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