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三九 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施华山

危春勇/李甫华

危难之处显身手,患难之时见真情,是他从警26年来工作状态最真实的写照。

26年前,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他就忠实地履行着警察的天职:为民除害,保民平安,用满腔的忠诚为人民群众挡风遮雨,撑起一方晴天。

19年前,面对社会上不法分子拐骗进城务工女子日益猖獗的犯罪现象,他疾恶如仇,主动请缨,千里解救;面对一个又一个孤立无援的被拐卖女子,他想尽办法、用尽全力;面对解救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险境,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19年间,他跋山涉水,踏寻全国20多个省市,行程50多万公里,已累计成功解救出214名被拐卖他乡的苦难女子及儿童,被人民群众誉为“打拐神探”。他先后被授予“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殊荣,2009年又当选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这个人,就是威名远扬、八方传颂的打拐英雄,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流口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施华山。

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是施华山对于人民警察神圣职责的深刻解读。心中装着人民的施华山,日常治安工作中,心系百姓,情寄乡亲;打拐征途上,智勇双全,无惧无畏。

“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施华山,依然在打拐之路上豪壮前行。他誓言,今生矢志打拐,无怨无悔,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只要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他将义无反顾地踏上打拐征程。

请缨出征意外踏上打拐路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开始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涌向城市务工。林立的高楼,繁华的都市,生产线上的作业方式,更是吸引着无数的农村青年,他们憧憬着走进城市里的现代化工厂,去编织自己美丽的人生梦想。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犯罪现象开始出现,且一度发展蔓延到十分猖獗的程度。这就是,拐卖进城务工女子的犯罪现象。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邪恶的眼睛,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人群中,发现了罪恶的商机——从农村刚来到城市找工作的年轻女子,人生地不熟,如果以为其介绍工作为诱饵,很容易将一些善良的女子拐骗到手,然后转卖给穷山僻壤的高龄男子或是身有残障的男子为妻,可获利丰厚。

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到1991年,全市共接到当地报案被拐卖女子的人数就有40多位。随后几年里,贵溪市被拐卖女子的人数也呈逐年增长的势头。面对这严峻的形势,贵溪市公安局在1991年前后,组织过数次规模不小的打拐行动,派出公安民警,随同被拐卖女子的家人,一同前往女子被拐卖到的地方实施解救。只有参与过解救行动的公安民警们才知道,打拐谈何容易!女子被拐卖到的地方,不是在深山远村,就是在穷乡僻壤,这些地方山重水复,民风蛮横,当民警们费尽周折找到被拐卖女子后,闻讯聚拢的村民很快就将他们团团围住,对他们大打出手。有时人没解救出来,而民警们却被打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贵溪市公安局一位参加了几次打拐行动的派出所长感叹道:打拐,根本就不是人干的事!

然而,解救难,可被拐卖女子亲人的内心,悲苦而焦急啊!

1991年9月的一天,早上刚上班,贵溪市罗河乡一位徐姓村民就跌跌撞撞地赶到了罗河派出所报案求助。原来,老徐突然得知,自己出外打工的17岁女儿徐玲(化名)竟被人贩子拐卖到了福建安溪县一个偏远山村,于是急忙赶来派出所,要请民警前去解救。

听罢老徐的求助,所长沉默良久,愁眉紧锁。突然,老徐“扑通”一声跪下——“所长,请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吧!”

面对百姓的哀求,却只能沉默无语,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派出所长,内心深处该是一种怎样的煎疼。但是,老徐何尝知道所长的苦与难?罗河派出所的几位民警,就在前不久一次解救被拐卖女子的行动中被打得头破血流而归。

“所长,让我去试试吧!”一直站在旁边的派出所治安民警施华山,目睹眼前的这一幕,实在心生不忍,终于按捺不住,恳切地对所长说道。

“千难万险,要处处小心啊!”在所长的再三叮嘱声中,第二天,施华山、罗河乡一名司法助理员及徐玲的父亲三人,登上了开往福州的列车。就这样,施华山踏上了他平生首次打拐的路程。只是,当时的施华山并不曾想到,这仅仅是他从此南征北战打拐征途的开端。

当施华山一行三人,历时三天三夜,翻山越岭,渡河涉水,终于找到徐玲被拐卖到的那个村子时,却扑了个空。原来,徐玲又被人贩子转卖到了其他地方去了。

施华山不灰心,不放弃。他提议立即返回贵溪市,从线人那里再找突破口。终于,根据线人提供的线索,施华山在鹰潭市将拐卖徐玲的人贩子抓获。从这名人贩子口里,施华山不仅得到了徐玲被再度拐卖到的新地点,而且顺藤摸瓜,引蛇出洞,一举捣毁了一个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团伙,团伙成员悉数落网。

随后,施华山马不停蹄,再度南下福建安溪县,终于将苦难少女徐玲成功解救回家。

“破碎家庭的重新团圆,让我倍感欣慰!”至今,施华山仍清晰记得,饱受摧残的少女徐玲,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时,悲喜交加,一家人相拥而泣的情景,让他为之动容!他说,正是那一刻,自己才深切地感受到,一名警察的职责有多重啊!

首次出征,一炮打响!不但成功解救出一名被拐卖的少女,而且还彻底捣毁一个人贩团伙,同事们向施华山投来钦佩的目光,领导对施华山给予充分的肯定。

“打拐就找施华山!”自此以后,贵溪市当地家有子女被拐卖者便都来找施华山,请求他伸手援救。同时,贵溪市公安局一有打拐任务,领导总是亲点施华山的将。

继成功解救出被拐少女徐玲后,施华山又连续几次出征,成功解救出几名被拐卖的女子。施华山开始声名鹊起,“打拐英雄施华山”的说法在民间不胫而走;“打拐神探施华山”的赞誉,也由贵溪市向周边县市一传十、十传百……

出生入死个人安危置于外

几次出征打拐后,施华山发现,被拐骗的女子,绝大多数是被那些心狠手辣、阴险狡诈的人贩子拐卖到了偏远贫穷的山区。而那些愚昧无知的买主,又都是一些贫穷的农民,一旦发现有人要将他们花了几千元钱买来的“老婆”带走,往往会以死相拼。再者,这些买主多是些大龄男子或是身有残疾的男子,深得全村尤其是其家族人的同情。发生有外来人夺抢他们女人的事,全村人尤其是其家族人,往往会齐聚相助,合力对外。因此,解救工作有相当大的危险性。起初,施华山几次打拐归来,并不言及这些,这也是其个性使然,他就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中从不谈困难、摆条件。年壮气盛的施华山,崇尚英雄,征战凯旋时,纵使遍体鳞伤,也要豪情万丈!

其实,首次出征打拐,施华山就挨了打,二次、三次依然受了伤。只不过,这位坚强的打拐英雄,理好戎装,遮住伤口,将其付诸笑谈之中。而在不知情的人们眼里,施华山就是出师必捷的打拐勇士!

随着施华山打拐影响的日益扩大,向他来求救的家庭越来越多。贵溪市周边县市被拐女子的家人找来了,江西周边省市被拐妇女儿童的家人找来了,全国各地陆续都有被拐女子的家人找来了……施华山理解他们的苦痛,不忍拒绝那些无助者的相求。

有群众相求,有领导支持,施华山满腔激情,一身虎胆,在打拐的征途上越走越远,他出征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日程,也安排得越来越密集。

1992年,一名18岁的少女被拐卖到了福建省政和县一个山村,其家人哭请施华山前往解救。

施华山到达政和县后,为稳妥起见,恳请当地警方相助,当地警方随即派出了一位民警协助他进村实施解救。进村后,施华山很顺利地找打了被拐少女小黄,而且发现只有一个老太太看守在小黄身边。当时正值上午10点左右,这个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大多下地干活了。施华山心中一阵窃喜,快步冲上前去,拉起小黄就往村口跑。

不料,施华山他们刚跑到村口,就被一大群手握扁担、锄头的人团团围住。“把人放下!把人放下——”这些疯狂叫嚣着的人,一哄而上,拼命来抢小黄。

“叔叔,你一定要把我救出去呀!”小黄哭叫着。

施华山一只手用尽全力应对野蛮的抢夺人群,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黄的手不放松。混乱相持中,小黄的衣服被撕扯破了,几个遂生歹意的家伙趁机对小黄动手动脚。

见此情景,施华山怒不可遏,上前一把将那几个家伙推倒在地。

“你还敢动手打人!打死江西老俵!打死他!”霎时,如雨点般的拳头一齐砸向施华山,他被打得头破血流。倏然间,又一道寒光在面前闪过,施华山本能地抬起右手抵挡。顿时,血流如注,他的右手腕肌腱被砍断。施华山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一同前来协助施华山的那位当地民警也被打伤,小黄最后还是被村里人抢了回去。

“一定要把她解救出来!”第二天,施华山不顾伤痛,找到政和县公安局局长。在这位局长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布置下,派出了当地民警再次入村,最终将少女小黄解救出来。

被拐卖的贵溪市妇女吴春梅,是施华山成功解救的第100位女子。这位在被拐卖前,已为人母的农村妇女,因家贫出外打工,不料却落入了人贩子的魔爪。2001年9月,她被拐卖到了福建漳州边远山区安溪县大枰乡香伦村。

中秋、国庆长假刚过,接受任务的施华山就来到安溪县。这是他熟悉的地方。10年前,也就是在这里,施华山成功解救了第一名被拐女子;10年后,再次来到这里,要解救的被拐女子正巧是第100名。从一到一百,仅仅只有10年时间,施华山深感打拐形势的严峻、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施华山顾不得旅途劳累,立即投入战斗,在和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并进行分析研究后,决定组成解救行动小组,当晚子夜开始解救。但由于路途崎岖遥远,行动组决定由施华山率助手,先期到80公里外的目的地侦察。

子夜时分,解救小组驱车摸黑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缓缓前行,路面坑坑洼洼且狭窄,一边又是万丈深渊,随时都有车毁人亡的危险。穿越20华里险峻山路后,解救人员找到了买主家,并迅速破门而入,在这幢结构复杂的三层楼房内找到了吴春梅,吴春梅被解救人员以极快的速度,连拖带跑赶到停在离村一公里外的车上。谁知,早有耳闻的村民用大石头设置了路障,堵住了回程的路。

黑暗中,呐喊声,火光一片,乱石齐发,解救人员全被打散,施华山和助手扶着吴春梅一直往前奔,怎料遇上围追堵截,不由分说,一阵乱棍、石头一齐朝施华山和助手身上打来……

相持了约摸20分钟,所雇的三部车全被村民砸毁,当地派出所一副所长也被乱石砸破了头,血流满面。所幸的是,吴春梅在此前已被顺利带出了村去。

可以说,每一次解救行动都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自从踏上打拐岁月路,施华山多次死里逃生,所经历的磨难、所遭受的伤痛,常人难以想象,他身上往往是老伤还未愈合又添新伤痕。1992年,他的右手腕肌腱在打拐中被砍断后已经没法康复,留下的伤残影响至今,到现在施华山的右手写字还是抖动不止,拿筷子夹重一点的菜都夹不起来。施华山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是一位敬不好礼的一级英模,因为,他的右手上的筋脉被砍断,手神经萎缩难以伸直。

智勇双全每次解救载誉归

解救被拐卖人员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不仅要有勇,还要有谋。在经历多次千辛万苦的解救战斗后,施华山深深领悟到,解救工作仅有一身虎胆、敢闯虎穴、冒死相救,显然还不够,既要确保解救成功,又要保护自己和被解救者的人身安全,这就得讲究策略,善用计谋。

尽管打拐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施华山并不满足。好学深思、喜欢动脑筋的施华山,开始思考总结一套科学的解救方案,琢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施华山在制定解救方案中,强调并突出尽量“智取”,避免“强攻”。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采取调虎离山、引人出寨、方言联络、半夜偷救、直面交涉等不同的解救策略,在此后的多次解救行动,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施氏打拐解救方案,在实践操作中,成效显著,成功率达100%。

被人贩子拐卖到广东省揭西县大溪镇的女子小陈,千难万险终于从自己被拐卖的地点传到了家人的手中。然而,当施华山和小陈家人来到小陈被拐卖到的村庄时,竟发现这是一个民房横七竖八的大村庄,小陈的买主屋在何方?门朝哪开?这些一无所知。

凭以往经验,施华山知道,如果大白天进村找人,行动举止加外地口音,会立即引起村里人的警觉。而晚上进村打探情况,则更易招致怀疑。

在仔细观察和缜密思考后,施华山发现了一个可乘之机:由于当地村子里,家家有养猫防鼠的习惯,所以经常有外地人在这里走村串户叫卖猫咪。

“对,就化妆成猫贩子进村,以卖猫咪的机会,打探清楚小陈买主家的具体位置!”第二天,施华山从一个猫贩子那里购买来10多只小猫,打扮成猫贩子的模样进了村。

“卖猫咪哦……卖猫咪嘞……”施华山挨家挨户,用贵溪市当地方言吆喝。

终于,小陈听到了这久违了的家乡话,她猜想肯定是家乡来人解救她了。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小陈跑到了大门口。四目相对,施华山一眼就认定了小陈。

当晚,施华山解救小组直奔小陈买主的家,破门而入,迅速将小陈解救出来。

同样是用智取的方法,施华山还两赴新疆天山脚下,从一个制衣工厂,成功解救出被拐骗的6位打工妹。

“只要能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解救出来,化装成什么角色都可以。”施华山打拐有一套行头,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个专门用来化妆的道具包。包里有旧草帽、解放鞋、破毛巾,还有白布……根据不同情况,施华山就装扮成不同身份的人,实施不同的解救方案。在19年的打拐过程中,施华山扮演过娘舅、小贩、孝子、摩的司机……他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委屈,心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功地把身陷苦海的被拐者解救出来,让这些离家的孤雁早日与家人团圆。

19年来,从南方深山远村到边疆大漠深处,从中原腹地到巴山蜀水,从东北平原到西南高原,施华山南征北战,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的200个乡村,行程50多万公里。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214名,抓获人贩子30多名。被解救者中,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是仅为3个月大的婴儿。

214个被成功解救的被拐卖、拐骗者,就是214个惊心动魄的解救故事。214个传奇般的解救故事背后,是214个破碎家庭转悲为喜的故事。

一面锦旗谢英雄,一封书信表谢意。施华山收到了难以计数的锦旗和感谢信,那是被拐卖、拐骗女子和家人情真意切的言辞,字字句句融含着道不尽的无限感激。然而,施华山却从不将这些锦旗挂起,从不把这些书信示人,甚至有被解救女子在组成幸福家庭,出于万般感激请他前往喝喜酒时,他也善意回绝。

自古英雄多寂寞。电视里,频频出现施华山的威武身影。报纸上,时常刊发施华山的传奇故事。人们印象中,施华山总与鲜花相伴、时常掌声相迎,屡有记者追访。然而,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一年大部分时间里,他总是孤独前行在边远山区的小路上,时常行走在不与外界相闻的乡村里。

施华山说,他只能做个寂寞的英雄。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出现,而使得这些女子曾被拐卖的历史为外人所知。他担心,不经意的张扬,就有可能让这些女子内心的创伤难愈。施华山真心希望的,就是这些苦难女子脱离苦海后,能平静地开始新的生活。

为此,对于每一个被解救女子那段惊心动魄的解救往事,施华山要让它永远尘封。

矢志不移直到打不动为止

年复一年,施华山奔走在打拐路上。这是一条危险而艰辛的路,每一次解救行动,几乎都暗伏着无法预料的危机,充满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更是一条孤独而悲壮的路,每一次解救行动,几乎都要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

亲朋好友曾经问他,什么时候停下打拐远征的脚步。施华山深知,这些关切的询问,是出于对他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考虑的善意劝退,朋友担忧,他这样常年辛劳,会把身体拖垮,家人担忧,他这样长期行走在打拐路上,担心哪天有什么不测。

有感情真挚的朋友对他说,“华山,这么多年来,你舍小家顾大家,一次次舍生忘死,身上伤痕道道,要想想今后打不动拐的时候了,你要见好就收啊!”在施华山内心里,从不曾有过什么见好就收的念头,但却产生过想将打拐行动停歇几年的想法。

然而,面对严峻的现实,施华山如何停歇得下来!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到从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寄来的信件,发来的电子邮件,还有不远千里慕名来到贵溪市找他的人。除了同行向他请教打拐经验的,绝大部分是向他求助的,请求他出征解救被拐卖的女子、被拐卖的儿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被拐、被骗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花样翻新,像传销组织的坑蒙拐骗,网络聊天的交友陷阱,都是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骗人者和被骗者的年龄、身份和性别也趋于复杂,不再是单一的拐卖妇女、儿童。

施华山把打拐看成是一场战斗,而自己就是一位整装待发的战士。多少年了,施华山的时间概念里从来没有节假日,多少次,风霜雪雨的日子,他依然行进在打拐途中。多少回,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依然远在他乡的征途上。

这是新近发生在2010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解救行动。2月22日,大年初九,家家户户仍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而贵溪市洪塘镇红山村村民徐益占却愁容满面,心急如焚。这天上午,他慌慌张张来到流口镇派出所,向施华山求援。原来,徐益占在贵溪市洪塘中学读书的15岁女儿徐丹,一夜未归,经向她同学了解及查看QQ聊天记录得知,徐丹通过QQ在网上认识了江西省赣州市一男子周某,因轻信网友周某的花言巧语,于2月21日突然不辞而别离家,前去会网友周某。发现女儿被骗至江西省赣州市,徐益占全家人万分焦急,忧心忡忡。

接到徐家人的报案后,施华山分析了案情,部署解救方案,并火速行动。当天下午14时许,施华山亲自驾车,带着徐丹的父亲、伯伯和舅舅,以及辖区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启程赶赴赣州市。赣州属山区地形,500多公里路程行驶了6个多钟头,到达赣州时已是当晚21时许。第二天一早,施华山就和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展开秘密侦查,查明了男子周某系赣州市上犹县一无业人员的真实身份,并对其所在的位置进行了监测,确定了周某在上犹县黄埠镇一带。

2月24日上午,施华山和赣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一道,来到上犹县公安局黄埠派出所。接到案情通报后,黄埠派出所立即安排民警协助施华山在辖区内展开排查。当日下午5时许,民警在黄埠镇黄沙村卫生所将正在陪父亲看病的周某抓获,并成功将徐丹救出。

等施华山将这位被网友诱骗到赣南山区的少女解救回来时,已是元宵节的前两天了。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元宵这个年才算过完。而施华山在春节期间却没有停歇,连陪同家人好好过个完整的年也成了一种奢望。

在施华山工作台前,解救行动计划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他把被拐卖的苦难女子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一个个破碎家庭的苦痛当成自己的痛苦。他想着她们的悲苦,牵挂着她们的处境,而唯独忘记了自己。他说,早一天把被拐卖女子解救出来,她们就早一天结束凄苦,破碎的家庭就早一天团圆。

刚刚被解救归来的徐丹,是施华山解救的第214名被拐女子。“现在,我要考虑和布置的,是准备前往安徽省,解救第215名被拐卖者的问题。”施华山凝重的目光,投向远方。

“苦难女子让我无法从打拐战线上退休,前来求助的人们让我无法停歇打拐的步伐。”施华山说,他不能辜负人民对他的信赖!“只要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依然存在,我将义无反顾地踏上打拐征程,直到打不动为止!”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豪迈而真诚。

然而,施华山心里明白,英雄总有迟暮时,自己总有打不动拐的那一天。“建立一支专门的公安打拐队伍,形成多方联动的打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早在几年前,施华山便开始思考和呼吁组建专业打拐队伍的问题,身为江西省人大代表和鹰潭市人大常委的他,也不断在省、市召开的“两会”上,提建议、写方案,呼吁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打拐工作。对此,上级公安机关给予了全力支持,配备车辆、划拨经费、充实警力。2007年,鹰潭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拐中队正式成立,施华山担任负责人,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的公安打拐中队。

“我要带好徒弟,传授经验,练好队伍。”施华山说,这样,到自己打不动拐的那一天,他也就能放下心来了。

忠孝难全家庭亲情常割舍

母子情,夫妻情,人间最贵是亲情。然而,在施华山的情感世界里,他把满腔的爱都献给了人民公安事业和广大群众,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与家人的亲情。

1991年,施华山走上打拐之路。这一年,他的母亲已70高龄。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在外出生入死解救被拐卖的人员。华山害怕母亲知道自己打拐工作的危险,因而他和妻子平日里总是设法向母亲瞒着这一切。尽管如此,老人家还是在电视上和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一切。“说实话,母亲得知了我打拐途中如此危险的情况后,不止一次向我讲过,希望我能停止打拐。天下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幸福啊!”

谈起母亲,施华山的眼里总是湿润润的。他说,自从踏上打拐之路,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每次母亲知道我又要远行打拐,老人家便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叮嘱我路上小心,期间她茶饭不香、寝食难安,总是不停地向儿媳、孙女打探我的归期——”在施华山心底,永远充满着对母亲的愧疚!

“但是,母亲是位深明大义的人,在得知因我的所为而让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重得团圆,让一个个身陷苦海的被拐女子重获新的生活后,她老人家由最初反对我打拐转而到支持我打拐。”施华山至今仍然记得,那次他与母亲倾心相谈的每一句话。“儿啊,妈知道你做的事是好事、是大事了,妈不反对你了,妈支持你!”有几次华山出门打拐,母亲还将洗好的苹果放进他包里,让他带在路上吃。

尽忠尽孝难两全。常年奔波在打拐征程中的施华山,只有把对母亲的深爱埋藏心底,把对母亲的孝顺托付给妻子和兄弟姊妹。

“母亲年纪大了,身上的病痛渐多,而每每此时,母亲在内心里总是那样依恋孩子,她老人家平日里最挂念的就是我。”施华山说,母亲病重,他没能在榻前尽孝,内心本已愧疚,但却不曾想到,母亲逝去,自己竟不能在身边送终,这是今生他心中永远的痛。

2002年8月初,施华山81岁的母亲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自感愧对慈母不孝的施华山,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母亲的病榻前。而就在此时,一个任务传来,组织上要派他去广东普宁市解救一名被拐卖的少女。

一边是病重的老母亲,一边是苦等解救的少女。那一刻,施华山的选择艰难而沉重。

“妈,您一定要等我回来!”最终,施华山还是选择了远行出征。他强忍心中的痛楚,向病床上的母亲深深鞠了一躬。冲出病房的那一刻,施华山眼中的热泪奔涌而出。不曾想,这一走,竟成了施华山与母亲的生死诀别,这一别,让他与慈母从此阴阳两隔。

在广东普宁市,正当施华山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周密筹划解救方案时,他突然接到二哥施冬生打来的电话。“华山,妈,妈——妈她老人家走了!妈走的时候一直念着你啊——”

“妈——”一阵巨大的无法言状的悲痛涌上施华山的心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这位智勇双全、刚毅果敢的热血男儿,泪水竟夺眶而出,悲怆无语,面朝家乡的方向,默默伫立。此情此景,让包括协助解救的广东警方在内的现场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为之悲戚,为之深深敬佩。

然而,施华山却强忍悲痛,在广东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于当天下午将被拐少女汪某成功解救出来。第二天晚上8时许,归心似箭的施华山才得以赶回贵溪市。

“妈,儿子回来了——”看着静静躺在玻璃棺内亲爱的母亲,那么安详,那么沉静,仿佛正在另一个世界为她英雄的儿子虔诚祈祷。此时此刻,积聚在施华山心底所有的悲与痛,再也无法控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灵前,号啕大哭:“妈,您不是说好了要等我回来吗?您怎么就这样离开了我啊!”“妈,你操劳了一辈子,为儿子担心了一辈子,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对不起您啊!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到时,我一定好好报答您!”

“华山,妈一直想着你,念着你,她老人家不是不想等你回来,她实在是挺不住了!”施华山的妻子刘碧云含着泪,默默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照片,那是一张施华山身穿警服的照片,“妈住院期间,身上一直怀揣着这张照片,每天都要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她老人家想啊盼啊,为的就是想见你最后一眼,直到临终,妈手里还握着这张照片。”

弱女得救,英雄失母。打拐英雄施华山的母亲在儿子出征打拐期间病故的消息传开后,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为施华山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前往慰问和悼念。被解救的少女汪某,在回到贵溪后才知道了这一切,顿时,她重获新生的喜悦转为因恩人失母而带来的深深内疚与巨大悲痛。在恩人的母亲灵前,汪某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自古忠孝难两全,满腔忠诚铸警魂。面对忠孝,施华山选择了责任与奉献,这感人肺腑的悲壮,打动了人民群众,打动了战友和领导。鹰潭市公安局领导在慰问施华山时,极为动情地说道:“你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你对祖国尽了忠,对人民尽了忠,这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大智大勇、铁骨铮铮的施华山,情感深处却是侠骨柔情。在施华山心底,满怀愧疚的不仅仅是对于母亲,还有妻子和女儿。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深深懂得妻子内心里对于“平平安安就是福”的生活的渴望。但是,给了很多人平安与幸福的施华山,给予妻子的,却是常年的牵挂、寂寞和家务的操劳,给予女儿的,是对父亲归期的长长盼望。

施华山说,这么多年,妻子不知为他担了多少心、受了多少怕,但她一个人全部默默放在心底。1991年,施华山首次出征打拐归来,头上结了厚厚的血痂。细心的妻子刘碧云发现后,心疼不已,但施华山怕妻子担忧,对她撒谎说那是自己不小心弄伤的。

1992年,施华山那次从福建政和县打拐归来,因为右手腕肌腱被砍断,他的右手落下了残疾。这更加重了妻子的担心和牵挂。“你要是被砍残了,被打瘫了,我们这一家子可怎么办啊?”起初,她有过怨言,有过委屈,也有过嗔怪。

“我们也有女儿,我们也是为人父母,假如被拐卖的是我们的女儿,那我们心里该是一种怎样的痛啊!”施华山说,命运凄惨的女子他曾经见过不少,而自从走上打拐之路,被拐卖女子的悲惨境况,让他难以置信,心灵被深深刺痛。

有几次,施华山在将被拐卖女子成功解救出来后,她们一时也不知家在何方,这时,施华山就把她们带到自己的家里暂歇。在亲耳听到这些苦难女子讲述的不幸遭遇后,刘碧云眼中泪流不止,这些苦难女子的遭遇,更让她懂得了丈夫施华山打拐的意义。

知夫莫若妻。刘碧云深知丈夫对那些被拐卖女子的牵挂,就是对天下苦难女子和破碎家庭的无言大爱。

懂得了施华山心中的大爱,知道了施华山肩头的责任,刘碧云纵有千般的牵挂和不舍,给予丈夫的支持却是那样的坚定。孩子生病了,她一个人来回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家里的液化气用完了,她自己推着气罐去灌气点充气——她默默打理着这个家,照顾好老人,照顾好女儿,为的是要让在外打拐的丈夫没有牵挂。“每次打拐出征前,她都要为我准备好行李,一句句叮嘱,其实又何尝不是她心头的牵挂。”在施华山心里,又何尝不懂妻子刘碧云的心?

施华山,是英雄,他心中有情、有义更有爱,但在人民与亲人之间,他情感的砝码永远只加给人民。

情系人民为保平安尽心职

平安是福,人民如山!这是从警之初,施华山对于自己工作职责的深刻解悟。贫苦人家的孩子,大山里走出的施华山,自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就把“视人民如山”这句话深深刻在心底,作为自己从警为民的庄严承诺。

“就是施华山不打拐,我们相信,他的名字今天也一样会四方远扬、八方传颂!”贵溪市公安局政委傅享林这样说。这位对施华山甚为了解,也是自施华山打拐以来始终给予他大力支持和不断关心的贵溪市公安局领导,讲述了施华山鲜为人知的一面:他不仅是智勇双全、百战百胜的“打拐神探”,更是尽心尽职、保民平安的忠诚卫士;不仅是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救命恩人,更是辖区群众的贴心民警。

1958年,施华山出生在贵溪市最高的山——天华山脚下施家村一个贫困的家庭。在家五姊妹中,他排行老四。父亲早年靠打铁为生,豪爽仗义,勇敢坚毅,好打抱不平。有一次国民党兵侵犯农田、掠夺庄稼,无人敢上前阻拦,他父亲毫不畏惧,上前与之搏斗,将两个国民党兵打死在菜地里,然后跑出去投身革命。靠着一身胆识和练就的一手好枪法,父亲后又回来参加了家乡一带的剿匪行动。

因为家贫,兄弟姐妹多,施华山没能读多少书。小学毕业后,他就开始在天华山一带的垦殖场、林场劳作谋生,当过林场帮工、学过木匠,也做过糕点师傅。

大山,让施华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而生活的艰辛,也练就了施华山大山一样的体魄。加上父亲坚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秉性和行为,从小给华山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无形中也为他日后从事公安工作、进而走上打拐之路产生了激励和示范作用。

和父亲一样,血气方刚、身强力壮的施华山,浑身是胆、爱打抱不平,对于未来的理想,他做梦都想当警察。为此,他在艰辛谋生的日子里,还拜师学武功,苦学文化知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4年,施华山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先是被安排在贵溪市林业公安分局锻炼。两年后,他又被分配到看守所工作。

备尝生活艰辛的施华山,无比珍惜这神圣庄严而又令人羡慕的警察工作,主动要求下到贵溪市农村派出所当民警。贵溪市距鹰潭市不到半小时车程,而贵溪城郊的流口镇,与上饶市弋阳县山水相连,320国道穿境而过,因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中渐渐成为了流动人口多、经济较繁荣的小镇,在当地治安渐趋复杂的形势下,基层派出所警力显得尤为不足。

1995年,贵溪市公安局在流口镇筹建派出所,施华山被派往参与筹建工作。从此,施华山便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结缘,与这里的群众朝夕相处,直到现在。

施华山所在的流口派出所,离贵溪市城区不到三公里路,但是,平日里,他却很少回家。施华山是个闲不住的人,派出所里的事情处理完了,他就要下到辖区四处走一走,没事就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他说,“一位辖区的民警,不经常深入辖区,怎能知道辖区治安的底细?不经常到老百姓中间去,如何能知百姓的需求与冷暖?”

施华山和农民群众特别投缘,他喜欢和农民家长里短聊聊天,有时顺手帮着搭把活儿;有时晚上回不去,他随便在哪个农民家里都能凑一宿。

村民们与施华山特别贴心,有什么事都爱跟他说,碰到什么困难也都愿意找他。有需求者,施华山及时相助;有困难者,施华山热心相帮。辖区的孤寡老人,更是让施华山牵挂在心。十多年来,辖区有5位老人,先后得到了施华山无微不至的关照。

80多岁的艾提兰老人与双目失明的儿子黄雨标相依为命,施华山定期探望,经常上门给钱送物,问寒问暖,并帮他们春种秋收,料理家务,直到艾提兰老人去世。有一年冬天,艾提兰老人不慎把腿给摔伤了。施华山一得到消息,不顾天冷路滑,立即赶往老人家中,忙着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治疗,随后又给老人抓药、煎药。在老人卧床难起的那些日子里,施华山每天一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带着营养品来到老人身边,给予老人悉心的照料。

“华山与我非亲非故,但他却比我的亲生儿子还要亲啊!华山,就是我这孤老太太晚年的依靠啊!”艾提兰老人生前,逢人就讲是施华山给予了她晚年如此好的福气。自从施华山来到身边后,这位享受着人间温情的老人,几乎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辖区因家贫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施华山知道一个就资助一个,先后资助了十几个孩子读书求学。他说,自己有过有心上学却无钱读书的经历,一直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为此,他多次将党和政府奖励给他的立功奖金,捐献给希望工程,以尽一份愿天下孩子皆有书读的心。

施华山扎根于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26年。期间,曾有多次可以上调至贵溪市公安局及上一级公安局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一次次婉拒了。他说,乡村里有他日久生情的热恋土地,更有相融相亲的父老乡亲。

流口镇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留下过多少施华山的足迹,无人知晓,但在流口镇,老百姓都知道施华山的手机号码,只要有事,他总是随叫随到。施华山与百姓乡亲建立起的感情,既厚又重。

在流口镇数天的采访中,淳朴的百姓,说起施华山其人,亲切而贴心,情真而意切;说起施华山其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流口镇,年长者,大都直呼其名亲切地叫他“华山”;年轻人,几乎人人尊称他为“华山叔叔”;年幼者,不知施华山为何人,但知他是名闻全国的“打拐神探”,是自己爷爷奶奶都欢喜的好警察。

施华山热爱人民,人民爱戴施华山,党和政府更是给予施华山充分的肯定和崇高的荣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一项项荣誉称号,是对施华山的高度评价和褒奖。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和亲切勉励施华山,让他难以忘怀。2009年10月1日,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庆典,施华山荣幸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台参加观礼;而在前一天,他还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的代表,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让施华山倍感荣光与自豪,成为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2010年春节前夕,收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笔签名的新年贺卡,让施华山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施华山的英雄事迹,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同和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众多媒体,对施华山及其感人事迹纷纷给予报道。以施华山为原型,创作改编而成的电影《跟我回家》以及电视剧《打拐神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今天,党和人民给予我如此崇高的荣誉,我感到万分自豪和无上光荣。”英雄施华山的话,掷地有声。“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只要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依然存在,我将随时随刻踏上打拐征程,义无反顾地为党和人民的公安事业奉献我的一片忠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施华山说,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民警察为人民!

人民警察为人民!因为情真意切,所以感动人心。在公安部2009年春节文艺晚会上,施华山与著名歌唱家祖海同台演唱《为了谁》。“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施华山情真意切的歌声,实为发自肺腑的心声,同样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