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一 滇缅路封闭外援断绝,多田骏扎起“囚笼” 滇缅路封闭,中国外援断绝
1940年7月17日,屈服于日本法西斯的压力,英国政府与日本签订自7月18日下午6时起关闭滇缅路3个月的协议。这对于抗战本来就极为困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滇缅公路起于昆明,经禄丰、楚雄、南华、祥云、下关、漾濞、永平、保山、芒市到畹町。它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越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横断山脉及滇西纵谷,至畹町与缅甸公路相连。滇缅公路是维系整个抗战的生命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1945年抗战的胜利。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包括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在内的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均落入日寇铁蹄之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的相持阶段。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
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到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修建之难,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由于抗战形势的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边勘测边施工。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尖锐了。况且滇缅公路将要从云南边境地区流行“瘴气”的地区经过,就更成了招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问题。
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对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在短时间内学习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加快公路工程进度、用沙砾平整路面、把一条曲线慢慢拉成一条直线、减少急弯和陡坡、改良排水系统,以及如何修建载重量不能小于10吨的桥梁等等一系列课程。这种速成式的培训,是令人惊讶的。但在那个刻不容缓的年代,抗战激情高涨的年轻人都产生了惊人的学习效率,他们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炼成了技术骨干,创造出滇缅路上的奇迹。一批批技术人员穿越敌占区,冒险越过日军封锁线,长途跋涉于湖南、贵州、云南那些重峦叠嶂的山区来到昆明。很多人行到半路就已盘缠用光,一路靠典当随身行李和衣物才来到昆明;有些人因劳累体弱,就死在了旅途之中。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难题是缺乏机械设备,这使工程更加依赖于数以万计的劳工的手工操作。因为时间紧迫和战局恶化,最初的建设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几乎所有的路段上,劳工们都是用自己家里带来的背篓来搬运泥土和石块的。在长达959.4公里的路段上,大都用这种蚂蚁搬家似的方法运作。
1937年底,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到公路上。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都应征入伍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支筑路大军,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壮劳力,孩子们则带着自家饲养的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在傣族地区,那些跟着大人来做工的孩子还带着猴子。
由于施工任务紧急,国民政府提出滇缅公路“先求通、后求好”的方针。严令公路沿线应征各县必须在1937年底以前开工建设,限期三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勉强通车的简易公路。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
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滇缅公路修完了》。当时,国统区内的几乎所有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惊了全世界。美国驻华大使在途经滇缅公路赴重庆后曾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路,物资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靠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学者王黎说:
在滇西修筑滇缅公路的过程当中,广大的劳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抛妻别子,自带干粮工具,然而在整个滇缅公路上,没有一座纪念这些劳工的纪念碑。在我们调查当中,据说在松山曾经有过一块纪念劳工的纪念碑。这个碑上说的就是,我们在记住这些官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功绩的同时,不应该忘记那些匹夫的贡献。
滇缅公路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当时与国外相通的交通线主要有三条: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线,以法属印支的海防港为转运港的西南线,经甘肃、新疆连接的西北线。但前两条线都濒临中国南海,易被日军截断。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加速修建从云南通往缅甸仰光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当前两线被日本截断后,只剩下滇缅公路一条通往国际的交通线了。由于国内物资大多依赖进口,这条通道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惟一的运输通道。抗战初期,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无数内迁到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从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日军原来是要在正面打败中国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但由于有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使得日本军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样给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滇缅路遭到了封闭,使得中国外援断绝。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十分自高自大。它向来惯用两面手法控制欧洲大陆。挑拨战争,从中渔利,这是它的拿手好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英国为了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就逐渐支持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妄图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正是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并未完全依照张伯伦的意图首先进攻苏联,相反的是在并吞了一系列小国之后,于1940年先对法国下手。5月10日张伯伦内阁垮台,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大撤退,伦敦一时张皇失措。可是英国并未接受这一教训,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者的疯狂侵略提高警惕,积极在缅甸布防。反而幻想仍用两面手法敷衍日本,以保全它在远东殖民地的大后方。
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处心积虑地要把滇缅公路切断。切断了这条国际交通线,就可以断绝中国的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为达到封锁中国的目的,日军还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
1940年6月英法军队在西欧战场惨败,法国沦陷,英国本土也面临着德军进攻的威胁。值此危难之际,日本在东方趁火打劫。6月下旬,日本军方和外务省先后向英方提出了关闭滇缅路等要求。日本参谋本部情报部长土桥勇逸声称,如果英国拒绝这些要求,日本军方将坚决要求对英国宣战。与这一威胁相配合,日军在邻近英九龙租界的边界地区集结了一支5000人的部队。日本外务省则明确提出了要求禁运的物资种类,如武器弹药、燃料、卡车及铁路器材等。1940年7月17日,屈服于日本法西斯的压力,英国政府宣布自7月18日下午6时起关闭滇缅路3个月。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英国人封闭了滇缅路,使得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形势更加恶化,外援基本断绝,中国的抗战举步维艰。
但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并未因英国的示好而停止它独霸亚洲的野心,相反的正是利用这一协议看破英国的弱点,于9月间侵入越南,并与泰国签订友好条约,直接威胁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国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