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煤政风云下的山西谋略 “晋煤大整合”风云下的山西“软着陆”

2009年10月,从山西煤炭管理部门传来消息,说山西朔州19家民营集团首批领到崭新的《采矿证》,这标志着山西全省大规模生产煤矿换证工作已开始“破冰”。随后又从政府部门得到消息,山西煤炭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的签订率达到90%,主体接管到位率达到71%。

对此,有专家认为,对于“晋煤大整合”这一复杂工程而言,从“签约”到“换证”,这无疑是一个实质性的飞跃。也有人说,这是晋煤整合重组后结出的第一颗“果实”,这标志着山西经济从“腾空”状态到“无损伤落地”时的平稳性“软着陆”状态。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小、散、乱的现状,制约了山西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全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来自社会各界要求山西求变图新的强烈呼声,则汇成了普天下之民意所向。

所以有专家认为,说山西省这次下大决心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是顺乎民心之举,这对于山西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全国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有益的。

“软着陆”,其标志之一就是山西推行的“晋煤大整合”是国际大势、潮流所向,而非区区一隅之国或省可逆转。

据相关资料,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非常低,中国十大煤炭龙头企业产量可能才占煤炭总产量百分之三十几的比重。而放眼世界,我们则远远低于像美国、澳大利亚这样同是煤炭大国的产业集中度。形势所逼,我们必须要加快国家煤炭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的煤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大背景下的形势所“必”。

“软着陆”,其标志之二就是,随着“晋煤大整合”的正确推进,煤炭工业主体多元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的办矿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也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从目前看,这一效果也正日益显现。

另一方面,“晋煤大整合”实际上是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试水探路”。

有人说,如果山西煤矿不全面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那全国煤矿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也无从谈起,所以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建设一流的矿井,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全国煤炭行业带了好头,对此,国际国内各方面专家对山西省的这项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软着陆”,其标志之三就是,政府的操作灵活,人性决策,为“晋煤大整合”的成功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

专家认为,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实际上是个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在整合过程中必然牵涉到重组双方、当地政府及群众等多方利益。

在调整利益关系的时候,山西省官方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既要充分考虑采矿资源价款的退还和补偿问题,也要求合理解决地方利益和新农村建设投入、公益事业发展等问题。

另一方面,此次对整合主体的选择是根据煤炭行业高危、资源和资本密集的特点,并从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对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和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两者都可以成为整合主体,唯一的门槛儿就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优劣。

另外,从整合后的格局看,国有、民营和混合所有制的比例分别为19%、28%和53%,达到了“主体多元、先进生产力整合落后生产力”的目的,也同时进一步践行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协商协调依法有序,积极和谐推进”的客观初衷。

以上种种积极迹象表明,举世瞩目的“晋煤大整合”风云在山西已经“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