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延河之滨群星璀璨 刘少奇加盟中共中央书记处

1943年初,一位引人注目的领袖加盟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他就是刘少奇。

刘少奇是中共最早的成员之一,1921年5月曾与任弼时等一同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一年后回国。在毛泽东指导下,曾和李立三一起直接指挥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

同毛泽东一样,刘少奇也喜欢独立思考,常常与中央的意见不尽相同,因而直到六届四中全会才得以补选为中央委员。虽一度进入临时中央,在五中全会上入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仍不免屡屡被“左”倾中央批评。

遵义会议后,刘少奇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到陕北后即因其白区工作经验丰富被派往天津领导北方局工作,纠正“左”倾现象,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辟了华北的新局面。

1937年5月,在党的白区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不仅在军事上犯了错误,而且在政治上也犯有路线错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揭开了批判“左”倾政治错误的盖子。

抗战开始后,刘少奇力倡独立自主和开展华北游击战争,与毛泽东遥相呼应。调其主持华中局工作后,一度受得王明和项英影响的新四军工作亦开展得有声有色,因而让人刮目相看,深得毛泽东的赞许。

到1941年9月会议时,刘少奇已被党内的众多领导干部视为毛泽东之外中共党内惟一的一位正确路线的代表。

陈云力赞:“刘是代表了过去10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

王稼祥明确说:过去中国党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刘少奇代表了唯物辩证法。

任弼时发言中把毛、刘相提并论,说:我党的毛主席、刘少奇同志能根据实际情形来工作,所以犯主观主义少些。

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起草《决议草案》时,特别点了刘少奇的名字,称赞他在白区工作时的贡献。10月3日,毛泽东即电请刘少奇来延安工作。只是因为刘少奇一行通过日军封锁线颇费周折,再加上山东根据地领导人之间出现矛盾,毛泽东令刘暂留山东帮助解决问题,所以才耽搁下来。但期间仅为刘的行止及安全问题,毛泽东就发了19个电报,可见其殷殷之情。

1942年12月30日,刘少奇回到延安,受到了热烈欢迎。

刘少奇回延安后,中央亦召回张闻天,政治局三次专门开会讨论中央机构精简调整方案。

此时书记处有7位书记,即毛泽东、王明、张闻天、博古、周恩来、康生,一半以上不是在外,就是犯有路线错误,而毛泽东这时在中共中央虽已是一言九鼎,但他作为党的领袖尚无正式的手续和名分。因此,改组书记处势在必行。

1943年3月16日,一次重要而意义深远的政治局会议在延安举行。会议决定了中央领导的设置和工作职责,并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有关内容如下:

“政治局推定毛泽东同志为主席”。

“书记处重新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同志组织之,泽东为主席,会期不固定,得随时由主席召集之,会议中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

“决定刘少奇同志参加军委并为军委副主席之一”。

“在书记处之下另设经建材料组,由洛甫主持之”。

从此毛泽东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刘少奇成为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

毛泽东成为党的第六任领袖。而第五任领袖张闻天完成了他的使命,去做他熟悉、擅长的理论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