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法军终于崩溃
陈赓渐渐平静了下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打电话给武元甲,称赞越军打得好,希望再加一把劲。当天的陈赓日记这样写道:“今日我改态度,以鼓励为主,不再批评,并为之积极想办法,对武表示,解决了春和之敌,以后即转而围歼高平南逃之敌,必要时围攻七溪。若计划成功,越战局面即可打开。”
法军的末日临近了。
待萨克东赶到南能,连勒巴日的影子都没有找到,却接连收到两份司令部电报。第一份电报告诉萨克东,勒巴日在东溪以南被围,有被歼灭的危险。第二份电报命令萨克东尽一切可能驰援勒巴日。这一下,萨克东和勒巴日的角色正好调了个儿。
萨克东知道,再沿着4号公路走下去就是灭亡。他下达命令,焚毁重炮和辎重,向正南进入丛林地带,绕过东溪救援勒巴日。萨克东且战且走,于10月6日傍晚靠近了勒巴日。
此时的勒巴日突然身染重病,连站都站不稳了。10月7日凌晨3时,勒巴日指挥身边的部队朝着萨克东增援方向作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支法军就全垮了。越军收缩了包围,法军防线彻底崩溃。勒巴日带着参谋人员退进一个石灰岩溶洞。越军第130营由中国顾问牛玉堂协助指挥,占领了附近的制高点。10月7日天一亮,越军战士冲下山梁,堵死了洞口,勒巴日的副手刚一走出洞口,就被一阵弹雨打倒。
相持到下午,勒巴日放弃抵抗,带领参谋部投降。越军战士欢呼起来,一拥而上,把勒巴日押到了牛玉堂面前。和勒巴日走在一起的,还有一位法国中校军医。
牛玉堂,昔日“红军团”里有名的好打硬仗的营长,从山西打到越南,还是第一次见到欧洲军官战俘。
勒巴日一脸病容,却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冷冷地看着包围着他的越南士兵。一个越南士兵要他把手举起来。不知是没有听懂还是不情愿,勒巴日不动,士兵上前就打。
牛玉堂喝住了士兵,对勒巴日说:“你被俘了,要听我们的。”一个越军干部结结巴巴地用法语作了翻译。
“你们没有武器,是中国给的。”没想到,勒巴日竟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出牛玉堂是中国人。
天色向晚,谷社山的枪声渐渐稀疏。第308师大部分兵力又集中起来,去围歼困缩在477高地上的萨克东部队。萨克东部队很快被分割,损兵折将,奄奄一息。
第130营留在谷社山搜剿残敌,勒巴日和中校军医被送到营部(山间唯一一间茅草屋)里,和牛玉堂待在一起。为了表示对刚才越军士兵一顿拳脚的抗议,勒巴日拒绝晚餐。
这下子牛玉堂可忙碌了,他通过结结巴巴的翻译再三保证勒巴日的安全,后来又转请中校军医劝说勒巴日。好不容易到了很晚的时候,勒巴日才回心转意,把费了一番心思才为他搞来的晚餐吃了下去。实际上,勒巴日已经两天多没吃东西,饿坏了。
待到夜色深沉,山间雾气慢慢拢了起来,使人感觉到些许凉意。小茅草屋子里燃起了一堆火,勒巴日和他的中校同伴坐在角落里迷迷糊糊睡着了。牛玉堂却蹲在门口不敢含糊。他透过烟火注视着两位法国军人,竟有一股梦幻中的感觉。这感觉,直到他老了,早已告别戎马生涯了,还能捕捉到。
当日傍晚17时,477高地上的法军被歼灭,萨克东和他的参谋人员,以及保大政府的高平省省长同时被俘。
萨克东顽强抵抗到最后一分钟,下场和勒巴日相同。
在他统领下闯入了丛林的法军草木皆兵,觉得每一块岩石、每一棵大树后都有越军。战后一个漏网的法国军人告诉法国记者:“陷入重围之后,我就发觉这次越军有完备的计划,也有了充足的实力,我们无路可逃了。”
1950年边界战役后,越军209团军官与中国顾问合影。左5为越军团政委陈度,左7为团顾问郝士忠,左9为营顾问李增福
在混战当中,南北两支法军曾有一部分兵力会合到了一起,但是会合没有给法军带来什么好处。越军发起的进攻迅速将法军再度分割,而且把萨克东和他的队伍打散。萨克东手持冲锋枪跑在前头,带领部分残兵向南突围。行至一片树林,突然听到树林里有人声,他一时没有分清是越语还是法语。颇有战斗经验的萨克东发出命令:“停止前进,侦察。”但是他身后的人已经喊了起来:“是越军!”
越军抢先开火,子弹像雨点般飞了过来。萨克东的鼻子和腹部两处受伤,但他仍然强忍着疼痛举枪射击。
越军围了上来,成串的手榴弹投将过来,森林里红光点点。萨克东的卫兵被弹片击倒,萨克东也多处负伤,倒在地上。一个越军冲到他身边正要开枪,却被一名指挥员叫住了:“他是军官,抓活的。”这时,萨克东想动也动不了,只得束手就擒。
事后知道,这两股法军的主力靠得最拢时,相距只有一公里多,但最终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
此役法军损兵5000多人,边界战役越军大获全胜。
毛泽东于10月10日驰电陈赓:“越军大胜极慰。”毛泽东在电报中还说:“越军经此次胜利,必能提高一步。越军还年轻,只有从今后多次作战中才能逐步学会近敌作战各项技术和战术,中国同志帮助他们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态度,使他们乐于接受,而不可将关系搞坏。中国同志必须随时检讨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只许做好,不许做坏。”
毛泽东在电报中告诉陈赓:“战役胜利后须休整20天至一个月,总结经验,补充兵员,进行近战教育及政治教育,选定下一次作战目标,做好下一次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