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法兰西的担忧

越南北部丛林里战云密布,远在万里之外,法国巴黎爱丽舍宫中一言九鼎的人物也在为印度支那局势忧心忡忡。

面对从印度支那传来的报告,第四共和国总理普利文已经连着几天睡不安稳了。

勒内·普利文生于1901年4月15日,早年就读于巴黎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他一度投身实业,担任一家工厂的经理。二战爆发后,普利文参加由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法国解放后任戴高乐内阁的财政部长,1948年当选为比较保守的“民主抵抗联盟”主席,1949~1950年6月任政府国防部长,1950年7月出任政府总理。正是他,刚刚就任总理就在巴黎主持召开会议,提出了以统一欧洲军队为主旨的“普利文计划”。这份计划的核心是,成立欧洲防务共同体,把北大西洋和西欧的防务统一于一个高级司令部,与美国联合以对抗苏联。越南的边界战役就在这个时候打响,在重要时刻搅得普利文心神不宁。

边界战役消息传来,引起法国议会轩然大波,主和派再次提出,法国应该通过与胡志明谈判的办法来结束战争。而在“盟友”这边,正在法国的越南“皇帝”保大和他的总理陈文友闻得边界战役的结果,心慌意乱,已经急匆匆赶回越南去了。

时任法国总理勒内·普利文

和普列文一样,第四共和国首任总统樊尚·奥里奥尔也卧不安席。

巴黎人常说,这座城市清晨5点钟醒来,但是在一片林立的高墙中有一座宫殿从不睡觉,这就是总统府所在地——爱丽舍宫。

奥里奥尔是在1946年1月16日当选总统的,入主爱丽舍宫以后,他每天都起得很早,自己做早餐。他在6时整穿着睡衣走进二楼的私人办公室,直到8点30分以前,都在阅读头天晚上送来的卷宗。得悉法军在中越边境作战失利的消息,他为印支战局急剧恶化而心急如焚。

奥里奥尔的思维既跳跃又严谨。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曾祖父是勒维尔是烧石灰的工人,祖父是花匠,父亲成了一个小面包商。奥里奥尔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经常在放学以后为父亲到街上去卖面包。如果说他个人还有什么不幸的话,那就是上小学时有一次玩带火药纸的手枪,不慎走火弄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贫寒的生活锻炼人,他勤奋学习,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律师。1905年,19岁的奥里奥尔加入了社会主义学生联合会,于次年创办《社会主义南方报》并任主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里奥尔因只有一只眼睛无法奔赴前线,但他是一名坚定不移的主战派。1919年12月,法国社会党在图尔召开代表大会,奥里奥尔站在12名社会党议员少数派一边,追随莱昂·勃鲁姆,拒绝参加第三国际,和自己早年热衷过的社会主义理想从此分道扬镳。20世纪30年代,奥里奥尔曾在内阁中担任过财政部部长。

二战开始后,奥里奥尔随同议会来到了维希。1940年7月10日,他和另外79名议员一起坚决反对授予贝当元帅全权,遂被维希政府逮捕。他于1942年10月出逃成功,1943年10月来到英国伦敦,不久和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抵抗运动会合。他在随后成立的法国临时政府中担任要职,在担任议长之后终于成为戴高乐的继任者。

奥里奥尔政治经验丰富,身处法兰西总统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他总是注意分寸地向总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回,他和总理普利文的意见完全一致:必须更换印度支那远征军的司令了。

此时,令法国首脑感到困难的地方还在于,由于印支局势变化,英国和美国向法国施加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