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儒史佛道 甲骨文如何拨云见日
闻名中外的商代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清朝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员——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害了疟疾,去药铺买药。当时他要买的是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即一些大小不一的骨头片。王懿荣是古文物家,他在所买的龙骨上发现了很多符号,经研究认为是古代的文字。于是,他买下了药铺中所有的龙骨,得到了很多带附号的龙骨。他发现,这些“龙骨”其实是古代的龟甲和兽骨,它们是从商朝京城的遗址——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出土的,是三千多年前商代的遗物。上面的文字,很有可能记载了古代的历史。
从此,甲骨文作为一种殛待研究的文字和亟须保护的历史,为学者所重视。后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竭尽全力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1903年,着名的《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写了《铁云藏龟》,这是甲骨文的第一部着录书。第二年,也就是1904年,着名古典文学家孙诒让撰写的《契文举例》二卷出版,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的研究性专着。
自那之后,对甲骨的发掘、收购工作基本上没有间断。1936年第十三次殷墟发掘于YH127坑得甲骨一万七千余片,其中有完整甲骨近三百版,是自发现甲骨文以来最重大的收获。解放以后,在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中,得甲骨五千多片,以及断代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在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又出土西周甲骨一万七千余片,为甲骨学史上又一惊人发现。
自从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甲骨,发现或者认识甲骨文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可是在甲骨文的考释、着录和研究方面作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中外学者的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甲骨文本身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所决定的。
如果对甲骨文作一科学的定义,那么可以说:所谓甲骨文,就是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用龟甲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这种卜辞和记事文字,虽然严格的说起来并不是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所以一直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最直接史料。
现在,甲骨文的研究具有了世界性,引起了国内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