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服饰器物 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
在元朝,有一个着名的学者叫王祯,发明了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的方法。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王祯被派到安徽旌德当县尹,在公元1297年到1298年间,他设计了一套木活字。
他先在一块木板上刻好字,再用小锯子把每个字锯开,使每个字成为单独一小块,再用刀四面修光,每一块都修得一样大小。排版的时候,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去,排了一行,就用削好的竹片隔开;一块排满了,又用削好的小木片把有空隙的地方塞紧,使木活字不能移动。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王祯造的木活字一共有三万多个,他曾用这套木活字排印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全书六万多字,不到一个月,就印成了一百部。
王祯不但创造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用木材做成两个直径约七尺的大轮盘,一个叫韵轮,一个叫杂字轮,轮盘里有一个个格子。不常用的木活字,按韵分类,摆在韵轮的格子里;常用的字,摆在杂字轮的格子里。排版的时候,一个人按原稿念,一个人坐在两个轮架中间,转动韵轮或杂字轮拣字,非常方便。
到了明清两代,木活字就大大流行起来。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年),清朝政府曾经刻成大小枣木字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个,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从书》一百三十四种,二千三百多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