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建筑陵寝 阿房宫得名的由来
阿房宫是秦代着名的建筑。阿房宫的前殿筑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规模十分宏大,此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以让万人聚会于此。整座宫殿的全部工程直至秦亡时尚未完成,后被项羽焚毁。
但这座已成废墟的伟大建筑,在后世仍为许多人吟咏和感叹。
宫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有高约七米,长约一千米的夯土台基。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阿房宫为什么叫阿房宫呢?
关于阿房宫的得名经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阿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可见,阿房宫并不是正式宫名,只是世人的俗称。秦代统治者本想等到宫殿全部完工,再选择好的宫名正式命名,但是他们没能等到这一天。那么,人们为何称它为“阿房宫”?由于《史记》中只说“作宫阿房”,并未作进一步解释,后世便出现了多种推测。
有人认为,阿房宫的名称来源于地名。持这一看法的人认为,此宫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因而时人便称它为阿房宫。也有人说“阿房”本是山名,世人因山而把此宫叫做阿房宫。
还有人认为因为此宫距离咸阳较近,故被称为“阿房宫”。在这种解释里,“阿”就是“近”的意思。近年更有人认为,“阿”是发语词,并不表示什么实在意义。
对阿房宫的解释,最常见的说法是:阿房宫得名于它的规模和形制。“阿”的本义为高大的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就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从历代文献中有关阿房宫的描写,以及现存的遗址来看,阿房宫确实具有规模宏伟的特点,于是便因此而得名了。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阿房宫的含义就是宏伟的大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