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三教九流 汉传佛教的宗派

佛教的宗派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佛法虽只有一味,但由于接受者的程度---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释了。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站在佛的立场看佛法,法法可通涅城,站在佛弟子的立场,那就各有各的专长的法门了,比如最有名的十三位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特殊的性格。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征兆。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没有宗派的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对于佛法的分类,才有宗派的出现。

中国佛教的宗派,最先成立的是由于东晋时代鸠摩罗什译介的三论或四论宗,这是印度空宗的法脉,到嘉祥大师而集大成。同时依据小乘的成实论而有成实宗;依据小乘有部的俱舍论而有俱舍宗。依据涅经而成涅宗;依据十地论而成地论宗;依据摄大乘论而成摄论宗;由达摩西来,传佛心印,而成禅宗;由唐代道宣专弘四分律,而成(南山)律宗;依据法华经的综合,至智者大师而成天台宗;由玄奘大师西游归来,据唯识论而成法相宗;依华严经开发,至贤首大师而成华严宗;自慧远大师倡莲社专修持名念佛,至善导大师而成净土宗;最后由于唐代开元年间,西域来了善无畏等三位密教的高僧,译传了密部的经法,而成立了密宗。

这样算下来,中国佛教,共有十三宗之多了,其中除了成实与俱舍两宗属于小乘佛教,此外都是大乘佛教。后来,由于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

自晚唐以后的中国佛教,小乘不受重视,三论、唯识,已无人研究,密宗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唐武宗会昌五年的法难之后,密宗在中国消失,倒是流去了日本。中国的地理及社会背景,无法严格地要求戒律的遵行,所以律宗也是若隐若现地苟延残喘而已;最盛的是禅宗,以致禅宗的六祖惠能之下,又分出了五家宗派,五家之中以临济及曹洞二派发展得最为盛久,今日的中国僧尼,几乎全部是出自这两家的法脉而来。至于讲说教理方面,仅有天台与华严勉强维持而已。到了宋明之际,中国出了几位主张禅净双修的高僧如永明延寿(唐哀帝天佑二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所以近代的中国佛教,除了念佛与参禅,似乎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