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以后纪传体各史的特点与长短 第一节 各有长短的新旧《唐书》

《旧唐书》,(图13)后晋刘昫〔xu叙〕等撰。全书有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合计200卷,约190万字。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下到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记载了唐代290年的历史。原名就叫《唐书》,至北宋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问世,后人为了便于区别,才分别加了“旧”、“新”二字。

《旧唐书》始撰于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至开运二年(公元945年)6月告成。书撰成时,恰值刘昫新居相位不久,遂以监修身分领衔奏上。刘昫得享虚名而并无贡献可言,实际该书主要作者是张昭远、贾纬等人,监修是赵莹。《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


图13 《旧唐书》,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唐代重视修史,历朝都修实录,并在实录基础上撰修国史。著名的史臣,如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huan环〕等相继都有撰述唐代官修的国史对唐初至代宗时期的历史记述比较翔实完整,而且已经写成纪传形式,另外还有唐高祖至唐文宗的各朝实录都保存较好。至于唐代晚期,由于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只有武宗朝有实录一卷,其他则都缺略了。《旧唐书》编撰者生活的时代去唐不远,他们有条件接触到大量唐代官修国史、实录等原始资料,并加以研究利用。由于其所凭借的史料本身就有详略精粗的不同,加上成书仓促,所以《旧唐书》的面貌显得前半截好,后半截差。前期和中期大体上都是直接抄录唐代官修国史、实录的旧文,史料翔实具体,行文严整明晰,但袭用旧史的痕迹十分明显,没有经过统一的修饰润色,不少地方都还保留着“今上”、“至今”等字眼,有些本纪、列传的论里还赫然保存着唐代史官的名字,如“史臣韩愈曰”、“史臣蒋系曰”、“史臣韦述曰”等。武宗以后各朝,因为没有旧史可做凭借,全靠编撰者自己搜访采辑材料,略加补缀,敷衍成篇,因而记载芜杂繁碎,内容缺略错谬,不一而足。对唐代后期人物遗漏甚多,即使有传,所记也仅为履历职衔,没有多少实事。由于众手杂凑和因循旧说,书中的史学观点也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以上情况说明,《旧唐书》的编撰工作是比较粗糙草率的。

虽然如此,《旧唐书》的史料价值却是比较高的。它叙述史实比较详细具体,保存史料比较丰富完整,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进展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后代治史者的重视。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其《唐纪》部分采录《旧唐书》较多,就是因为它记事比较详细明白。《旧唐书》保存了不少有历史价值的资料。例如《吕才传》收入其论宅经、禄命、葬书的文字,《卢藏用传》载其《析滞论》等,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反对世俗迷信观念的重要材料。《贾耽传》记其编绘地理图志之事,载其奏进地图时所上的两篇表,也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魏征、马周等人传记中的奏疏,不少是很有历史影响的重要政治文件。即使后期的本纪,总的看起来比较芜杂,但也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例如《懿宗本纪》、《僖宗本纪》关于庞勋起义、黄巢起义的记载就比较详细而且珍贵。昭宗和哀帝两篇本纪,对唐末某些藩镇、宦官的嚣张跋扈也记载得比较生动具体,是对唐末社会现实某一方面的真实反映。书中保存的史料大多比较生动原始,没有什么人工雕琢的痕迹,文字也比较自然朴实。总之,《旧唐书》的史料价值是刻意追求斧削雕饰的《新唐书》所无法掩盖和替代的。

《新唐书》(图14),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全书有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合计225卷,约175万字,记述时间范围与《旧唐书》相同,是《旧唐书》以后又一部系统记载唐代历史的专著。

《新唐书》编撰于宋仁宗时,大约正式开始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历时17年,到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由当时任参知政事提举编修的曾公亮以监修官身分奏上。参加编撰的人先后变动较大,包括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前期宋祁主持修撰,完成列传150卷,后来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和吕夏卿等负责编写,欧阳修则是中途参加,后期主持修撰纪志表,并总其成。从文字风格来分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于欧阳修之手。特别是他写的赞和序,几乎就是其政论文章的翻版,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在看样审定全书时,欧阳修以宋祁为前辈,对他十分尊重,不仅对列传部分未做什么改动,而且坚持要署宋祁的名。列传和纪志表部分分别由宋祁和欧阳修两人题名,这在二十四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在史学史上传为佳话。


图14 《新唐书》宋刻本

《新唐书》的成书晚于《旧唐书》百余年,这期间社会相对比较安定,陆续发现不少有关唐史的新资料,也有一些唐史研究的新成果问世。《新唐书》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增订补充了不少《旧唐书》所缺略的重要史实。特别是志的部分,作者下功夫很多,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例如《食货志》由二卷增至五卷,多补充中后期之事,有关屯田、和籴〔di狄〕、矿产、职田、俸料等方面内容都是新增加的,比较系统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料。《地理志》由四卷增至八卷,着重叙述唐代地理沿革,记载水利兴废、物产分布、军府设置、对外道路交通等各方面情况,充实补正了《旧唐书·地理志》的缺略。《天文志》和《历志》在篇幅上超过《旧唐书》三倍以上,全面记载了唐代流行的七种历法,其所保存的《大衍历》历法理论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艺文志》中书目增加很多,对《旧唐书·经籍志》所缺的中唐以后的唐人著作做了大量增补,十分重要和宝贵。《新唐书》的《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是以前各史所没有的,有开创意义,并为《宋史》以后各史所沿袭。其《兵志》、《选举志》虽然不够系统和完备,还是为我们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官吏铨选以及兵制演变等情况提供了方便。《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优良传统,编制了四种表:《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错漏,但它条理清楚,开卷了然,比较方便查检利用。《新唐书》删去《旧唐书》的61传,新增加331传,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传记。列传所增史实多据本人章奏或后人记述,采录了不少碑志石刻、传状家谱、杂史笔记等资料。《新唐书》秉承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意旨,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它强调进行忠奸善恶顺逆的褒贬,既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又调整类传传目顺序,将“忠义”列为第一。它对唐代历史的看法,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的政治观点,比如对藩镇、宦官加以贬抑,显示了与《旧唐书》的明显区别。

《新唐书》在补充改正《旧唐书》的缺陷时,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在纪传方面删削简略太过。《旧唐书》本纪原有30万字左右,《新唐书》压缩到不足10万字,个别篇竟压缩到原来篇幅的1/10,未免伤筋动骨,太过分了。《旧唐书》记载诏令奏议太多太繁,本来是个毛病,但《新唐书》大加删削,连狄仁杰《谏太后营大像疏》和陆贽《代德宗罪己诏》等很有历史影响的诏奏都予以删除,结果丢掉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作为文学家,欧阳修和宋祁对文字技巧的刻意追求超过了对客观史实的重视。本来记载历史对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量等基本要素都应有明确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新唐书》为求文字简省,往往采用笼统概括的说法,篇幅虽然省了,史实反而含糊不明。为了确切弄清史实真相,人们有时不得不返回去查《旧唐书》。有些生动的传记,例如《封常清传》、《高仙芝传》,经过删削压缩,变得索然寡味。宋祁写传和欧阳修撰纪志表,原本不是有计划的分工协作,后来也没有经过认真的统一加工,因而纪传之间矛盾脱节的地方比较多。他们两人都崇尚古文,反对骈体文,而唐代的诏令奏议喜用骈体文,这是当时风尚如此。《新唐书》作者不是尊重历史和保存原貌,而是以个人好恶为取舍,不论有无历史价值,一概删汰不录,或者窜改历史文件,以牵合己意,用散文改写骈文,以古字替换原字,严重损坏了一些历史文献的固有价值。

综合而言,《旧唐书》和《新唐书》各有长短而又互为补充,都是研究唐史的人不能不读的书。南宋以后,由于理学盛行,《新唐书》流传较为普遍,《旧唐书》传刻较少。至清代考据征实之学兴,《旧唐书》的史料价值才重新受到重视。这两种书,旧版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为善本,新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较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