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道藏》的编修
明代编修《道藏》的工作值得一提。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做这项工作的就更多了。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并让人抄写,流传。但不久,爆发安史之乱,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五代杜光庭等人也整理过道经。
宋代的《道藏》编修工作成绩很大。先是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编修《大宋天宫宝藏》。张君房完成这项工作后,又挑他认为比较重要的道经编成一部《云笈七籤》,它流传下来了。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明道前后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这部道藏据说有7800多卷。光从卷数看,它恐怕是历代道藏中部头最大的一部了。但10余年后,道藏经书遭到焚毁的大劫。起因是佛道二教吵架的老问题,即《化胡经》的真伪问题。佛道二教在宪宗(孛儿只斤蒙哥)面前辩论,道教方面没有辩过佛教僧人福裕和帝师八思巴,宪宗下令禁止《老子八十一化图》的传布,并焚毁数十部道经。又过了20余年,在13世纪80年代初,佛教徒控告全真教“长春宫道众谋害僧录广渊”,以及上次规定焚毁的道经“多有隐匿未毁”,元世祖忽必烈诏令全真教首领祁至诚焚毁大部道经和印板,道藏经遭受更大毁损。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到了明代,第43代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梁周兴嗣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全文共1000字,只有个别字重复出现两次。识字的人从小把这部四字韵文的读物背得滚瓜烂熟,它被用作道藏经的卷册序号,使用者要在卷帙浩繁的道藏中查找某一字号的道经,不怎么费力。
历史上道教的经典是逐渐增多的。越到后来,《道藏》的部头越大,收进去的道书越多。明代这部《正统道藏》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道藏》,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是一部大丛书。其中既有大批道教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其中不少著作全靠收入《道藏》才得以保存下来。此外,它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作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
明代以后卷帙较多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即《道藏续编》、《道藏辑要》和《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但只有第一集23种。《道藏辑要》由道士彭定求完成于清康熙年间,收道书近300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道藏》中没有的明清人的著作。《道藏精华录》是由宋一子辑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
本世纪初在甘肃敦煌发现的遗书中,也有不少是道教文献。这些都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
道教文献特别是《正统道藏》这部丛书,客观上保存了一大批中国古代文献,对今天了解和研究道教的历史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