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别号 第一节 号的来历

号,最初大约是隐士们自称的。他们隐居山野,就是为了不求人知,所以把真名实姓也隐去,而另起一个“名”作为自己的代表符号。战国时代有位隐士叫鬼谷子,至今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虽然有的书上说,他叫王诩〔xu许〕,但学者多以为是后代人的编造。自从汉赋创造出了亡是公、子虚先生、乌有先生等人物名号,给文人起别号以很大的启发。《后汉书·耿弇〔yan演〕传》有位精通《老子》的安丘先生,李贤注引嵇康《圣贤高士传》说:“号曰‘安丘丈人’。”《方术传》封君达号“青牛师”。李贤注引《汉武内传》说:“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注引《魏略》说:“山东人有青牛先生者,字正方。”不过东汉末年这些人的号,恐怕多是群众起的,不是自号。

晋宋渐有自号出现,著名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潜自号五柳先生。像葛洪、陶潜这样知名度高的人有了号,对后世毫无疑问地要产生影响。唐代文人有号的逐渐多起来,如杜甫称杜陵野老,卢仝号玉川子,韩偓号云山樵人,张志和号烟波钓徒。到了宋代,文人起号已蔚然成风,几乎人皆有号。而至明清,甚至并不文的人也有了雅号。明人祝枝山的笔记小说《猥谈》,就讽刺过这种现象。清人别号不但普遍,而且多,一人两三个别号的,大有人在,像傅山一个人就有50多个!可谓登峰造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