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前时期 第一节 北京猿人及年代更早的遗迹
人是由古猿类进化演变而来的。这个现在看来十分简单的道理,长期以来却不为人们接受,直到1929年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之后,才得到世人的公认。
北京猿人洞(即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南郊房山县周口店镇龙骨山北坡,1921年发现。在1921、1923及1927年的发掘中,发现了三枚人牙,经研究将他们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北京中国猿人”。震惊中外的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则是在1929年12月2日下午发现的,后来还发现了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发掘工作被迫中断,而已发现的这批为世人瞩目的珍贵化石,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全部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发掘工作,并在各次发掘中获取大量化石资料。至1966年共发现了大约代表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和10多万件的石器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用火遗迹等。北京猿人洞是世界上发现的材料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类遗址。
北京猿人洞的文化堆积厚达40多米,大致形成于距今70万年到23万年间,北京猿人则大约在距今46万年前开始居住于此。北京猿人的个子矮于现代人,男子身高约162厘米,女子身高约152厘米。北京猿人的头盖骨低平,眉脊骨粗大,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量平均为1088毫升,约等于现代人脑量的80%;面部较短,宽鼻子,吻部前伸,没有下颏。整个头部的特征较为原始,与发现于印尼的爪哇直立人接近,但已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猿人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狩猎与采集所得。工具主要是石器,可能还有骨角器,其中小型的石质“尖状器”制作精致,尚不见于世界上其他同时期的遗址中。北京猿人已知熟食,其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火种,能够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
北京猿人的发现,为我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则为这一学科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40多年来,全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已有170多处,遍布除海南与新疆之外的各个省区。其中人头骨保存完好的陕西大荔人、辽宁金牛山人、山西丁村人、许家窑人、安徽银山人、湖北长阳人、广东马坝人、贵州桐梓人等化石,其年代约距今20多万年前至10多万年前,属早期智人,是研究直立人向智人(现代人亦属智人)发展的重要材料;而北京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穿洞人等化石,其年代约距今10万年至1万年前,属晚期智人,他们对研究人种起源特别是蒙古人种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华北的重要遗址有山西朔县峙峪、沁水下川、河南安阳小南海、河北阳原虎头梁、陕西韩城禹门口、甘肃庆阳刘家岔等。分布在东北的重要遗址有辽宁海城小孤山、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齐齐哈尔昂昂溪等。分布在华南的重要遗址有广西柳州白莲洞、贵州普定白岩脚洞、兴义猫猫洞、四川汉源富林、铜梁张二塘等地。90年代还在湖北江陵鸡公山发现了人类在平原活动的居址、石器打制场等遗迹。这些文化遗存的发现,为连接旧石器时代从早到晚的文化发展序列,说明南北地区的文化联系、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等重大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此外,举世瞩目的蓝田人、元谋人和西侯度文化的发现,又将我国直立人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提前至距今100万年至180万年。
蓝田人头骨化石,于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发掘出土,属于一个30多岁的女性。其头骨特征较北京猿人原始,如额鳞比北京猿人更为低平,眉脊硕大粗壮,脑量约为780毫升,牙齿比北京猿人更大些,等等。最近测出,埋藏该头骨化石地点的地磁年代,为距今110万至115万年。蓝田人的石器主要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都比较粗糙,其中三棱大尖状器,断面呈三角,制作得很有特色。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元谋盆地边缘的上那蚌村附近河湖相沉积中发现的两枚牙齿,是我国发现年代最老的直立人化石。这两枚牙齿都为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同一成年人个体。牙齿很粗壮,基本形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多数学者认为,埋藏这两枚牙齿的地层,其地磁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前后。已发现的元谋人石器只有七件,但早在1961、1962年,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发现了32件石器以及带切痕的鹿角和烧角,地磁测定的该地层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早于元谋人的年代。这说明早在距今170万年前后,在我国的南方与北方,都已有人类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