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赏析 永遇乐·落日镕金/李清照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元宵节有感而发的。写这首词的时候,北方已沦陷,李清照的父亲和丈夫都已经去世,辛辛苦苦收集的堆满十余间屋子的金石字画、珍宝古玩和图书,全部被金人付之一炬,她也逃难到南方,客居于临安。昔日的幸福美满,变成了今日的凄凉孤独,一桩桩、一件件的巨大打击,让她意已灰、心已死,连极度的悲愤都转入苍凉平淡。

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有亲可思尚是一种安慰。可怕可悲的是所思之人早已人鬼殊途,每逢佳节,不过徒增慨叹。

在古代,整个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是元宵节。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团聚祭祖、走亲访友,活动的范围局限在家庭和乡里。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才变成全社会的一种集体庆祝活动。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武林旧事》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书记载,这一天皇宫前都要搭鳌山灯棚,皇上亲登彩楼,与民观灯同乐。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悬彩灯,争奇斗胜,各种舞队当街游行,大户人家,置酒高会,笙歌嘹亮,真是火树银花,金吾不禁。

但是这一切,已经引不起落拓寂寞、形只影单的词人的丝毫兴趣。“落日镕金,暮云合璧”,赏灯夜游的欢乐热闹就要开始了。但词人却感慨“人在何处”。这里的“人”,也许是指的丈夫赵明诚。佳节又到了,可是你在哪里呢?也许是自伤,临安虽然繁华,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所以“染柳烟浓”也好,“吹梅笛怨”也好,晴也好,雨也好,都引不起她的兴趣,连“酒朋诗侣”以“香车宝马”相邀,她也拒绝了。

其实当年的元宵,不是这样的。她回忆“中州盛日”,也就是北宋还没有亡,丈夫还没有死,家还没有破,人还在汴梁的时候,与闺中密友一起,最喜欢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上簇新的衣服,戴上首饰,出门去看灯,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心力交瘁,哪里还有游赏的心情。只想把自己锁闭起来,就在帘儿底下,听别人笑语就行了。对比如此巨大,以往日的欢乐,衬托今日的落寞,艺术冲击力非常强烈。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浅显,就像面对一个饱经沧桑的邻家阿姨,促膝谈心,听她用极平常的语言,娓娓道来,引起我们深深的同情。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绿,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则难”,是看到了李清照这首词的艺术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