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 蜀素帖 宋/米芾


(宋)米芾《蜀素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北宋庆历四年(1044)东川所造,邵子中所藏,装裱成卷,在其尾作记,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又不吸墨,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邀请到湖州,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詩。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如鱼得水。

《蜀素帖》书于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已到湖州,书写应该在《苕溪诗》稍后一点,米芾的个人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当时有人嘲笑他的书法是“集古字”,他自己也毫不隐讳地说:“壮岁未能成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其实“取诸长处,总而成之”,已经是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了。我们看《蜀素帖》和同一时期书写的另一名帖《苕溪诗帖》,可以看出米芾书法的基本风格已经具备,如四面出锋的用笔,略向右倾侧的结体,以及字列行间的挺劲爽利、倜傥风流的气概,都已随处可见。由于此帖是书于丝织品,而且上面已经有乌丝栏,所以,在众多的米帖中,《蜀素帖》算是比较规范的,但因为是经意之作,所以秀美异常,历来为书家所激赏。

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帖中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的《跋》中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明代沈周也说:“苏长公论其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于此卷见之。”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行书。米芾书。蜀素,墨迹。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七十一行,六百五十八字。此帖经明代项元汴、董其昌、吴廷,清代高士奇、王鸿绪、傅恒等收藏,后入清内府。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