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图书(1368~1840) 四、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主要著作
明清两代,宋元时期的理学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明成祖朱棣编成了《理学大全》,清康熙帝也编成了《理性精义》刊行,以教化人民,为自己的统治利益服务。
明代的主要哲学家是王守仁(1472~1528),即王阳明。他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王守仁的著作由他的门人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其中《传习录》和《大学问》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另一位重要哲学家是王夫之(1619~1692),又叫王船山,生长于明清之交,在极其艰苦的流亡生活中,共写成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著作一百多种,四百多卷,后编为《船山遗书》。其中重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老子衍》、《庄子通》、《思问录》等。他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二千多年来的唯物主义传统,对各种唯心主义和神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有力的批判,成为明清之际最主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时代思潮的哲学代表。他的哲学达到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峰。还有著名的黄宗羲(1610~1695)和他的《明夷待访录》,揭露了君主封建专制的毒害,表现了民主主义的思想。顾炎武(1613~1682)和他的《日知录》,宣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治学方面的“经世致用”,提倡实事求是,踏实钻研的学风。
《日知录》书影
明清史学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官修的《元史》、《明史》、《大明一统志》以及“续三通”、“清三通”以外,私人著作也颇为兴盛,如章学诚的《湖北通志》、《常德府志》、《和州志》、《永清县志》等地方志名志。同时章学诚又著《文史通义》,对史学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学术史名著有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黄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学案》等。学术史的编纂是明清学者在史学上的重大贡献。随着乾嘉时期考据学的盛行,在写作上也有反映。钱大昕(1728~1804)的《廿二史考异》,赵翼(1727~1814)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1722~1797)的《十七史商榷》是三部考史名著。
清代考据学的对象以经书为主,故在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和校勘、辑佚等方面颇有成就。如阎若璩(1636~1704)著《古文尚书疏证》,戴震(1723~1777)的《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段玉裁(1735~1815)的《说文解字注》,王引之(1766~1834)的《经义述闻》等,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明清两代在文学上表现得最为辉煌的是小说和戏剧,涌现了大批杰出的作家和不朽的名著。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的杰出创作。作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真实地描写了皇权专制社会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书中创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历数百年而不衰。
《三国演义》是一部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说,明代罗贯中著。书中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为题材,创造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形象,是我国第一部讲史小说。
明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反映市民生活的小说、戏曲。这时期著名的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杨家将》、《英烈传》和所谓的“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话本小说,代表了明代小说的辉煌成就。以徐渭《四声猿》为代表的杂剧和以汤显祖“四梦”即《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和《还魂记》(又名《牡丹亭》)为代表的传奇剧目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
清代的短篇小说有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以妖狐鬼怪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发泄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乾隆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曹雪芹的不朽著作。它以一个皇亲贵族家庭的盛衰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当时社会的全貌。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造诣达到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另外,继《红楼梦》以后的《儒林外史》和《镜花缘》都是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清代戏剧也颇有成就,有著名的洪升(1645~1704)的《长生殿》和孔尚任(1648~1718)的《桃花扇》。
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有:
李时珍像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所著。书中对前人鉴定的一千五百十八种药物,重新作了精密审查,又增添了三百七十四种新药;并且对药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将药物名称、形态、性质、功能和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解释,并绘制成图。它在世界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1562~1633)所著的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天工开物》是科学家宋应星(1587~?)编写的,记录了明代中叶以后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状况,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科学史专著。
《徐霞客游记》是徐弘祖(1587~1641)所著,是我国一部地理学专著,记录了作者二十一年中考察十六省尤其是云、贵、川、广等地理状况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清代初期康熙帝组织撰写了《数理精蕴》,介绍1685年以后传入中国的西洋数学。梅文鼎(1633~1721)的《古今历法通考》,对回历、西洋历作了许多研究。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是一部集我国医学大成,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名著。
明清两代出现了许多翻译过来的西方的书,除了宣传西方基督教义的《圣教实录》以外,还有大量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书籍,如明代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万国舆图》、《人体图说》等。清代前期则有《矿物探原》、《狮子说》、《天文会进》、《坤舆图说》、《眼科解剖》等。
明清时期还编著了不少大部头的丛书和工具书。这些书的编修是我国学术史上的大事,对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的类书,是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下令解缙主修的一部大型类书。永乐三年(1405)姚广孝、解缙等组织两千多人重新编修,至永乐六年(1408)完成。这部书辑录古书原文照抄,依《洪武正韵》的一百零六个韵目,整部整篇或整段编次。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外目录六十卷,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据不完全统计,辑入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医学等七八千种。由于卷帙过多而未能刊印,到明嘉靖末年重录一副本。后来陆续散失,特别是近代史上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几经洗劫,几乎丧失殆尽。解放后经多方搜集,国内仅存二百十七册,加上国外征集部分复制本,共得七百九十五卷,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
《古今图书集成》书影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继《永乐大典》以后清代官修的又一部类书。初时康熙帝命陈梦雷编纂,名叫《汇编》,成书后未刊印。雍正时又命蒋廷锡等重新增订。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十部,还附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它所辑录的材料也往往是原书整部、整篇或整段地录入,故保存了不少古籍。雍正四年(1726)第一次以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也最完善的一部。国外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居世界百科全书之冠。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辑的。全书共收录书三千五百七十八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该书的来源有六条渠道:一是敕撰本,自清初至乾隆钦命编纂的,计一百四十七种;二是内府本,自康熙以来宫廷收藏的,计存书三百二十六部,存目三百六十七部;三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各书,计存书三百八十五种,存目百余种;四是由各省搜求缴进的采进本,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四种;五是私人进献本;六是社会上流行的通行本。经过审阅、整理、删改,收入《全书》。《四库全书》当时没有刻本,只有写本。最初只写了四套,分藏于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沈阳)文溯阁、热河避暑山庄文津阁。后又抄三份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即所谓的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全书”之外又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四库全书总目》),由纪昀等编,共二百卷,其著录的书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的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卷。后又删存目和提要,编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这两部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也是很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