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书院开辟集贤殿 僧一行再造浑天仪
张说反驳,“自古以来,国家无事,帝王就要广修宫殿、贪恋声色。如今天子,独独礼贤下士、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子之言,何不达也!”李隆基扑哧笑了,他偏过头去,一脸坏笑地问:“陆坚满脑子装的是什么?”李隆基对陆友悌(陆坚)刮目相看,这哪里是坚强,简直就是一头倔驴。
李隆基采纳了张说的建议,打造书院,大兴文学。
让我们看看丽正书院的主要成员:
一、秘书监徐坚(不是陆坚)。其父为一代鸿儒徐齐聃,徐齐聃为唐太宗徐充容(徐惠)的侄子。《张九龄碑略》中是这么赞赏徐坚的:“皆咨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亹亹然,各得其所。”很博学、很学术的一个人,通晓古今,才高八斗,真是太棒了。
二、监察御史,鼓城(河北晋县)赵冬曦。进士及第,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入集贤院修撰、考功员外郎、直学士、中书舍人内供奉。一再上书主张治国应该用德政,非暴力,久任学士,后为国子祭酒,推动了唐代儒学的发展。
三、太常博士会稽贺知章,字季真,越州会稽(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工部尚书陆象先经常夸他:“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有童真童趣,性情狂放,爱与人痛饮,人称“四明狂客”,系万古诗狂。
四、张说,简介略。
……
就是这帮人的存在,让李隆基鄙视了陆坚一把(上闻之,重说而薄坚)。
这个决策不能只用“伟大”来形容,丽正书院成立以后,收藏经典图书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册,本朝学者图书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册,浩瀚如海。一段日子后,李隆基还是很高兴,见书院群贤毕至,他开了个宴会,发表讲话说,这里群贤集会,就改名叫“集贤殿”吧!
后世纷纷效仿李隆基和张说搞的这种书院的形式,那么,书院为中国文化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抽几个书院的名单:
白鹿洞书院(宋初书院鼻祖)
石鼓书院(朱熹、文天祥、辛弃疾、王夫之)
岳麓书院(王阳明、东林学派)
应天书院(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
嵩阳书院(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
……
顶礼膜拜!
李隆基是个开拓型的皇帝,在重金聘请学者文人写书、办教育的同时,又命太史监南宫说(复姓南宫)等人在河南、北平等地实地测量测日晷和极星。史书的确有这么一段天文记载,现抄录小部分于下(看得懂的细看,不懂的可以装懂,不会装的跳过):
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
阳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
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强,极高三十四度八分;
南至朗州晷长七寸七分,极高二十九度半;
北至蔚州,晷长二尺二寸九分,极高四十度。
南北相距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晷差一尺五寸三分,极差十度半。
又南至交州,晷出表南三寸三分;
八月,海中南望老人星下,众星粲然,皆古所未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皆见。
如此精确的天文测量,测量者却显得颇为淡定。这次,是一个和尚担任的历法委员会的会长,主持天文地理的改革。当然,这次天文测量除了对天文的探索外,还因为李淳风同志当年说的“四十年绝对靠谱”的历法出了点问题,而且问题非常大。他老人家造的历法固然不能再用了,偏得离谱,而淳风本人没了踪影,不可能把他找出来。
所以,李隆基才让这个和尚主持公道。
这个和尚,就是僧一行。
和现代测量结果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用的是大食数字,而他用的是汉字。僧一行比较悲催的地方是,他测量出来的结果,有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直接计算出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天如卵白,地如卵黄,是为浑天。
估计一行也很惊讶,因为地球好像应该是圆的(比起古希腊天文学家老E,测出地球周长什么的晚了许多)。僧一行测量出本初子午线的长度,不是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他根据测量结果,修成《大衍历》,比以往任何历法都精确。
一个和尚,原本超凡脱俗,却接受皇帝的邀请,担任朝廷看起来最不重要、最累人、最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修造历法,一行为了什么?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初三,历法早就完成,一行和尚闲不住,他的水运浑天仪又造成了。
水运浑天仪,其实是一个摩天轮似的圆圈状的大轮,一半悬空,一半在地下,上有均匀的注水,所以叫它水运浑天仪。
摩天轮有三个,中间那个最大,两旁各有一个小的,均有各自的作用,也用以形容日月循环。水运浑天仪的地面上有一个木匣子,里头装着控制浑天仪的各类机关。左右的匣子旁各有一个木头小人,小人有造型,做敲鼓状。摩天轮匀速转动,一个昼夜转一圈,所以它的轮为十二等分,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类似“初”“正”“终”三个时间段的划分。譬如“子正”,就是指凌晨零点整;“子终”,就是指凌晨一点。
现在就明白了,木人的作用是用来敲鼓的,每过一刻,机关触动一次,他就咚地敲一下。到了早晨的固定时刻,木人就会转向去敲晨钟,这晨钟异常洪亮,钟声能传遍整个长安,提醒人们按时起床。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闹钟,一行的创造让李隆基非常高兴,特意表彰了他。李隆基的宠信,却没能让一行和尚停下来。他总是喜欢做别的僧道特别不喜欢做的事情,在这期间,他给李隆基上了许多谏言。
所谓天子,心怀天下,以爱天下百姓为念,请你谨记!
僧一行,俗名张遂,曾祖名曰张公谨。
丢掉祖荫,直言正道,真和尚僧一行!
王皇后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七月,困扰李隆基的王皇后废立问题终于有了一个痛快的答案。
经过再三思考,他作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决定——废了她。既然你是皇后,你的亲戚就都是大官,你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又臃肿的团体。只有像割掉瘤疤一样痛下狠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最无辜的就是王皇后,迎接她的不单单是冷落,更是无尽的黑暗。黑暗的尽头,不是惨死,就是因为痛苦而消亡。
没了地位,谁还会记得她呢?
只有李隆基记得。
王皇后跟李隆基,以前也算是风雨同舟,伉俪情深。现在,唯一能让李隆基痛苦的就是,王皇后此人人品极佳,废她于心不忍。眼下,姜皎已经死了,所有跟王皇后关系近的人都开始故意疏远起来,只有那些不问政治的宫女们才会对这件事哭哭啼啼。在这种情况下,搞笑的事情却一再发生。因为生不出孩子,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也跟着着急,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王守一到现在都还认为自己的妹妹能笼络后宫的心,就一定能让皇帝开心。前头有一个人的身影(武三思)让他倍感兴奋,于是,他给妹妹请来了一个会作法的和尚。
和尚念经、打坐,先参拜了南北双斗,又在事先准备好的劈开的霹雳木(天打五雷轰的树木,据说有灵性)上,用毛笔在木头内侧写了几个十分神秘的字。这几个字,据说是有天、地,有皇上的名字(直接写“李隆基”)。
写完之后,这霹雳木又被和尚合在了一起。和尚表示,法已经作完了,但还不能显灵,必须得念咒语。于是,和尚念了老半天,等众人听腻味了,和尚忽然睁眼告诉王守一,这咒语非常非常特别,中心思想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戴上这个就能有孩子了,一定能和多年不生孩、到时就生娃的则天皇后似的。)
可以说,没有人比王守一更二了,王皇后被她这个哥哥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她戴上了霹雳木,某日遭人揭发,劈开一看,竟然有这几个字。李隆基对此的解读是:“佩上这个就能有孩子了,本人也得跟则天皇后似的。”
“李隆基?”什么意思?李隆基大怒,瞧着王皇后,“你还想跟朕解释吗?”
一怒之下,李隆基将王皇后废成了庶人,安置在皇宫别馆(冷宫)。
王守一太二了,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王守一,因居功至伟,贬潭州别驾。
这是很严厉的惩罚吗?
显然不是,真正的罪人王守一能有这样的下场,简直可以说是奇迹。这不能证明李隆基的宽容大量,只是证明上头有人好办事的正确性,这王守一的信条。因为和他做搭档的人,就是张嘉贞。户部尚书(又回来当了尚书)张嘉贞,因与王守一通信,贬台州刺史。李隆基这回真怒了,开始发狠,办事干练的张嘉贞走后,王守一的厄运也来了。
在去潭州的路上,他被一匹快马追上,半道赐死。
而王皇后始终不敢相信这是李隆基干出来的事,后来她知道了,可自己已经被废了,还能多说什么?
三个月后,她忧郁而死。后宫佳丽因思慕王皇后,日夜啼哭,声动天庭。过了很久,李隆基还能听见这声音,他惊问原因。当时有人告诉他,是后宫的人都在哭王皇后。
李隆基臊出了一身汗。然而,在这真真假假的哭声中,有一个是最虚伪的。这哭声的主人,便是一直觊觎皇后位置的武惠妃。
她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出现,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也太快了。
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张说忽然变得很强大,他大权独揽,同僚有不同意见,他也不和以前一样商量着来了,而是只要不顺耳,就将人家臭骂一顿。
喜欢拍马屁的张嘉贞以前就深受其害,那次被贬,他在地方任职,剖决如流,处事公允,得到众人赞赏。有人夸赞他,他却忽然气得恶狠狠地指着长安方向说:“都是中书令,何必苦苦相逼?”听的人也就明白了,所以说姚崇死前最后一次算计张说,那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李隆基觉得中书省办事拖沓,想起张嘉贞,便把张嘉贞调了回来(上面说到过)。那日开宴会,三省官员济济一堂,就在那天,中书省的人也到齐了,分列左右,同席而坐,宴席上很热闹。
我们看到,张说同学和别人有说有笑,张嘉贞同学却死鱼眼地盯着他,满眼都是仇恨。看见张说仰面哈哈笑,张嘉贞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