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义府朝廷害刺史 刘仁轨海洋折粮船

在扶余文思的帮助下,苏定方的手下已经顺利爬上了城墙,竖起了了无数大唐的旗帜,扶余泰无计可施,只能开门投降。不久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也出城投降了。李治头疼病好些了,不过还是有些头晕眼花,他带病亲自接见了俘虏,学着爸爸的样子,赦免了所有人的罪过,只将扶余义慈留在朝廷。

百济大臣、将领九十三人,以及百姓一万两千人被安放在了唐朝。百济土地被划分成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五都督府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以原来的酋长为刺史和都督。和贺鲁一样,义慈一时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被李治授予光禄卿后不久,跟贺鲁一样,抑郁而死。

百济的灭亡,有两个更直接的作用:第一,唐朝更加淡定;第二,高丽更加疯狂。

高丽很崩溃,因为薛仁贵。这家伙最近特别忙,用少得可怜的兵马对高丽进行骚扰,可正是这少量兵马,也给高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如今,朝廷采纳先海路攻取百济,然后以百济为根据地,南、北两侧夹击高丽的策略,计划成功了一半。为了不给高丽留任何喘息的机会,李治(头疼了一个月,现在好了)让有司做好了详细的部署: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镂方道总管。

运粮食的人

出征高丽,势必一举成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负责督运粮食的官员,需要提前从青州(山东半岛)走海路去百济,等待大军到来。青州刺史刘仁轨担任起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任务,他是被逼的。分析一下就知道,督运粮食,做好了那是分内的事,绝不会有任何赏赐;做不好那是你的失职,轻一点贬官,重一点杀头。所以,人宁愿待在清水衙门,也不愿督运粮草,这实在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刘仁轨却心甘情愿地认真执行起来。

刘仁轨,字正则,601年生人,汴州尉氏(河南省尉氏县)人。

他出身卑微,却饱读诗书,年少时穷得叮当响,长大了穷得响叮当。史料记载,我们的刘仁轨同学是很热爱学习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饿(他还没资格忘食)。是的,他没资格,因为多数时候他都吃不上饭。杨广修运河那会儿,刘仁轨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他躲在家里学习,因没有纸张和笔墨,他只能在地上写字。上山砍柴,但凡得空,他一定手持树杈,涂抹人生。

因用功读书,又极有天分,到了武德元年,李渊建立大唐,刘仁轨的机会来了。李渊肯接受谏言,他让官员每人写一篇文章。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写完后,交给了秘书刘仁轨。刘仁轨看罢,提笔修改几字。任瑰再看,拍案惊奇!

任瑰立刻意识到,这个名叫刘仁轨的普通人,不仅仅可以当小小的秘书。

任瑰是对的,但他还是太保守了。在他的推荐下,刘仁轨授补息州参军,接连转任陈仓县尉。在任上,刘仁轨法办恶霸,惩治县里头的折冲都尉鲁宁,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鲁宁是四品的都尉,而刘仁轨,仅仅是个县尉。一个县尉法办一个都尉,在当时人眼里是不敢想象的。

财大气粗的鲁宁因作恶多端,被刘仁轨扔进监狱,在监狱里,鲁宁辱骂刘仁轨全家,被刘仁轨拖出来乱棍伺候。

可怜、可恶的鲁宁,本是朝廷要官,却被刘仁轨活活给打死了。

岐州官员知道大事不好,上奏朝廷,引起了李世民的震怒。李世民反问:“什么县尉,敢杀我的折冲(是何县尉,辄杀吾折冲)!”

李世民把刘仁轨叫到朝廷,厉声责问。可刘仁轨似乎根本不怕这位帝王,等李世民发火完,他慢吞吞地说:“臣真的是错了。鲁宁残害百姓不假,可臣杀他,也的确是出于一时愤怒。”李世民点了点头,认为刘仁轨敢于承认错误,这一点非常好。但擅杀朝廷官员,必定是死罪。

魏征救了刘仁轨一命,“隋末那些官吏,也就跟鲁宁差不多!”

李世民紧张的脸忽然放松,他愕然地瞧着魏征,空气凝住几秒后,李世民转怒为喜,并任命刘仁轨为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县丞。凭着出色的表现,刘仁轨一升再升,直到最后,他当上了门下高官——给事中。应该对身为给事中的刘仁轨有印象,是他查办了李义府。所以,正义的李义府对邪恶的刘仁轨深恶痛绝,凡有难办的事情,李义府不会忘了让刘仁轨去办。

刘仁轨从中央调到青州,再从青州刺史成为海运监督,都是李义府同志的功劳。

李义府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对这次军事行动十分重视。

这日,刘仁轨上报:“根据天象观测,昨日风和日丽,今日风和日丽,今晚天气突变,明日必然有强风,海运路途不远,大军开拔尚早,请求后天起程。”李义府批复:“因军情紧急,严令今日出海,否则便是贻误军机!”

刘仁轨出海了,半岛上果然刮起了强风,将粮船掀翻。李义府听到消息,脸色一变,他暴跳如雷,“刘仁轨把粮食都弄丢了,你让前方将士怎么活?!”一定要严办,一定要严办,李义府严肃地找到李治,要求派出一名使者去问刘仁轨的罪。李治很信任李义府,让李义府推荐一下。

李义府说:“最合适的人,肯定是御史袁异式。”

袁异式,男,御史中胆量最小的,原跟李义府无瓜葛。但那日,李义府找到他,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袁君,你要是能把这事儿办好,回来不愁没有官做!(君能办事,不忧无官!)”袁异式激动地看着李义府,毅然决然踏上了去青州的道路。他风尘仆仆来到青州,见刘仁轨正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自责,袁异式也不行礼,而是好心地问:“刘君,你这是跟何人结了仇?你得提前做好打算啊!”

他上前一步,“您跟朝中掌权的有仇吧?你怎么不死去?”

刘仁轨不示弱,“仁轨犯罪,自当承受国法,袁公依法办事,我绝不逃命!如果我就这样自绝,岂不让小人痛快?请给我一次机会!”

言罢,他转身走向卧室。

片刻之后,刘仁轨穿着一身白布裹成的衣裳出来,连脸都只留下眼、鼻、口三处。袁异式惊异地瞧着他。

“我不能因你让我去死我就去死,我刘仁轨已经死了,但我身躯还要为国战斗!”刘仁轨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把袁异式气得哭笑不得。

袁异式赧然走了,回到朝廷,先不去复命,而是去找李义府商量。

“办完了?”

“他不肯自杀!”

“啧,怎么?”

“他素衣从军去了!”

“哟嗬,还真是个人才……”

“怎么办?我尽力了。”

“你先去吧,我自有分寸。”

李治、百官。

刘仁轨颠覆青州海运粮食,如何惩办?

……

“义府,你说说。”

“臣有罪!”

“你有什么罪?”

“臣身为推荐者,却推荐了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臣有罪!”

“爱卿快别说了。”

“臣以为,不杀刘仁轨,无以谢天下百姓!”

“海风暴起,非人力所及,不该把罪过推到仁轨一人头上。”(中书舍人源直心)

“爱卿所言极是。”

李治认可了刘仁轨的做法,只将他免职,以白衣从军自效。

有的人总不明白,陷害一个人非常容易,但每陷害一人,自己就离惨死更近一步。

大军出征那天,辉煌的列阵中,多了一个普通士卒,他原本是青州的刺史。他遭小人陷害,却能承受所有侮辱,出现在战斗的最前线。人,不可以窝囊地死去,就算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刘仁轨,去吧,活出生命的尊严!

仁字辈的先生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正月十九日,黄河南、北两岸,淮河南岸六十七州的府库军,共计四万四千余人从征。正月二十二日,鸿胪卿萧嗣业任扶余道行军总管,率领大军奔赴平壤。在此之前,从海路过去的部队已经换了领导。因苏定方回朝,只留下刘仁愿的小股部队驻守。

首先说明一下,刘仁轨本是个文官,刘仁愿本是个武将,刘仁愿是在百济驻扎的副将。刘仁轨和刘仁愿的关系,就好比张自忠和张治中的关系,如果不从军,他们最大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

百济出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因苏定方一走,人手立刻不足,为了给军队增添点儿活力,李治决定给刘仁愿安排个副手。他叫王文度,挂名熊津都督,安抚百济余众。有人非常疑惑,王文度不是死了么,怎么还还阳了?我们的回答是,李治想要学习老爸饶恕有功之臣的九九藏书做法,竟然饶恕了王文度的死罪,还让他当上了左卫中郎将。从这一点看,李治对待战将,多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很值得赞赏的。

身在百济都城的刘仁愿一直希望朝廷赶紧派人手驻守熊津,他怕一旦闹乱子,自己一个人根本收拾不了。刘仁愿多心了,此时,王文度正在海上飘着,很快就能到江口。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你满含洗刷前耻的激情,但却病死半路,而且还没人给你发丧。

然而,更悲催的事情还在后头。百济余众见驻守都城的唐兵手少得可怜,便组织起来,企图夺回都城,杀死刘仁愿。大军开始猛烈轰击都城,刘仁愿即将支持不住。李治闻讯大惊(早该想到会有这出了),这战报就好比一张催款单,让在其他战场布置满满当当兵马的李治瞬间难受起来。

是的,所有排得上号的大将都在别处,想要立刻奔赴百济,除非坐飞机,但那是不可能的。有人提议,最好能让身在百济的人接替王文度的位置,真的别无他法。

李治恍然。

这天,刘仁轨接到一纸命令。

他从一介草民变成了检校带方州刺史,从征讨高丽的战场上的一名小卒直接成为了镇守百济的统军。迎接他的,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战争之一。刘仁轨的名字,也因此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