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枕边风娇嫂迷张亮 眼中钉贤相犯萧瑀
大军从高丽回来以后不久,马周便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审理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同志的谋反案。
张亮和他的儿子们
在建安城外蹲坑蹲了一个多月的张亮也回朝了。
回朝后,因为进攻迟疑,要被批评教育。可因为先前有功,又在建安上演了一出淡定无比的好戏,所以李世民决定不再做任何追究,还赏了很多东西。这对张亮,尤其是有一个好老婆的张亮来说,很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
娶个好老婆,影响三代人。
娶个坏老婆,搞垮全家人。
妖娆而又妩媚的亮嫂得到了张亮最深沉的爱,张亮,听老婆的话。在张亮外出打仗的时候,亮嫂很寂寞。寂寞的她喜欢到道观寻欢,跟道士秉烛夜谈,这也是常有的事。某日,一个会算卦的道士(貌似道士都会)告诉亮嫂:
“有弓长之君当别都。”
张亮经常出差,所以,亮嫂不等张亮了。她跟一个年轻帅气的男歌手(伶人)私通,这让张亮的儿子很不满。
张亮的儿子张顗,其实不是亮嫂生的,因为亮嫂是张亮发达以后新找的媳妇儿,元配夫人早就被他丢到一边儿去了。亮嫂和男歌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只是没人敢告诉张亮。张亮看媳妇对男歌手有一种前辈呵护小辈的喜爱,便自己做主,让这小歌手认他当干爹。
这是张亮常用的手段,至于为什么,很快见分晓。
就这样,普通的私通,顺利演变成了干儿和干娘之间的私通,闹得满门风雨。
亮嫂更加满足了。
亮嫂也是懂些诗赋的人,日子长了,也向往皇后、王妃的高贵典雅。
一日,她终于跟张亮说:
“我请大师算了一卦,大师说‘有弓长之君当别都’。我仔细一琢磨,弓长君不就是张吗?你说咱姓张的,哪个比得过你?是不是?有没有?”
张亮没有惊讶,因为他早就听算卦的说过,他睡觉的姿态很像一条卧龙(类似于小猫、小狗蜷缩睡觉的那种状态,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认可了自己是真龙天子的命运。当然,枕头风的力量是伟大的,没有枕头风,亮哥不敢造反。亮嫂吹枕头风的力量尤其伟大,东征高丽后,张亮靠着军功,野心骤然暴露。
更加让人感觉恶心的是,张亮的胳膊上忽然长出了许多鳞片(穿铠甲捂出来的)。
刑部尚书的工作是枯燥的,张亮在努力搞好夫妻关系,把该做的工作做好的同时,又开始着力解决人手问题。
干革命,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行的。张亮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利用自己的职权,收揽一些虎背熊腰的猛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认做干儿子。干儿子数目的暴增,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亮哥的精神需求和亮嫂的生理需求。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张亮同志就有了五百多个儿子,这里头,以公孙常最为有名。公孙常懂八卦,曾经替亮嫂劝说张亮。
张亮下班后,去公孙常和程公颖(术士)两位那里聊天。
某日,他回到家中,见到亮嫂,第一句话就说:
“我名应图谶!”
亮嫂因此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走过来替张亮宽衣。
张亮忽然摸着自己的胳膊:
“而且,我还长了龙鳞!”
……
屁多成沼气,谎多成真理。
张亮的行为让一个叫常德玄的人看不下去了,他将张亮的故事上奏给了朝廷。谋反是朝廷大案,而且,谋反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所以,李世民决定,让处事公允的马周前去办理。马周是穷后生出身,张亮自然是看不上的,接受盘问的时候,他咬定青山不放松。
“术士说过的话,你可曾记得?”
“我信佛,不信道。”
“那么多虎背熊腰的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热爱佛法,这是在行善事。”
“你妻子李氏可曾参与?”
“……这是谁告诉你的?”
……
张亮嘴真硬。
马周审了半天,一无所获,只好上奏朝廷。
李世民听说后,上朝问百官:“张亮有五百养子,他养这么多人做什么?朕以为他是想谋反,诸位以为呢?”文武百官根据对张亮的观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张亮的确是想谋反。
犯了死罪的张亮,就在这证据充足的情况下,被拉到长安西市斩首了。
同死者,术士程公颖。
至于亮嫂,史书没有记载她的下场,估计是被充当官婢,去掖庭洗衣服去了。张亮,没事儿别瞎闹腾。
其实,刑部的事情,缺了张亮还真不行。
当初百官纷纷指责张亮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这个人,就是身在刑部的李道裕。等刑部尚书没了人选,李世民才觉得,倒是先前饶了张亮更好,可惜没给他机会。李世民说:“李道裕曾经说过,无论如何不能杀张亮,这话对啊。朕到最后没听,现在真是后悔!”
是日,以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又是萧瑀
李世民曾经很感激张亮,知道他信佛,有一次跟他开玩笑,道:“爱卿既然如此酷爱佛法,为啥不出家呢?”
张亮当然摆出一副要努力工作的样子,说不能出家,出家影响社会团结。张亮把刑部工作做得像模像样,可惜很快,他就被卷进了谋反案。张亮被杀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也不知道是谁触动了宋国公萧瑀同学那脆弱的神经。在李世民休息的时候,他忽然找来,见他一脸不满,李世民问:
“宋公这是干吗?”
七十岁的萧瑀小孩子一样生气道:
“陛下,臣要出家!”
李世民又笑又气,莫名其妙地看着萧瑀,这个孝行感动天下,又很有才华的骨鲠之臣,怎么会忽然想起出家来呢?想了片刻,李世民忽然明白过来,他没好气地对萧瑀说:
“我也知道你喜欢佛法,你向往佛门,你想图个六根清净,你爱去便去,还跟我请示个什么劲啊!”
萧瑀得到李世民肯定的回答,心满意足地走了。
半个小时后,萧瑀又忽然杀了回来,表情凝重:
“臣刚才想了想,臣不能出家!”
李世民被他气得肚子疼,臭骂了他一顿。萧瑀同学听出皇上讨厌自己这种行为,愈发不高兴。
回到家里,他躺在床上做装死状不动弹,决心从今天开始称病不朝。不过后来,人们还是在路上发现了萧瑀,他谁的腔都不搭,只顾埋头走路。到了朝堂,站在堂门口,赌气不进来。李世民谁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萧瑀这样。更可怕的是,萧瑀同学似乎闲出了毛病,开始狠狠揭发朝廷重臣的罪状。
他终于进朝堂了,第一件事,就是状告房玄龄有结党营私的嫌疑。他一再说,这个房玄龄玩弄朝纲,有意谋反。
李世民几乎被他气晕,问:“你有证据吗?”
萧瑀同学先阐述了一些基本事实,譬如房玄龄喜欢自己谋算机要,也不跟别人讨论,自己就敢下决定(这是李世民让房玄龄这么干的)。再譬如房玄龄路上碰见他宋国公萧瑀,连句温暖人心的话都没有,这让萧瑀很受伤。
李世民问他:“这就是说,你要状告玄龄谋反喽?”
萧瑀情绪有点儿激动,他很肯定地说:
“陛下你不知道详情,他也就是还没反!(陛下不详知,但未反尔。)”
李世民忽然怒了:
“你说话可别太过火,人不可求全责备,舍其短,取其长。朕虽然不聪明,但还没笨到那种程度!”
萧瑀还有话要说,却被李世民的震怒给堵了回去。
他很郁闷,但为了大唐的未来,他决心和恶势力斗争到底,于是,对其他人的揭发也越来越猖狂。但萧瑀同学忽然发现,皇帝李世民怎么像不愿意答理他似的。等确认李世民的确开始讨厌他,萧瑀彻底伤心了。这一天也赶巧,李世民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萧瑀训斥了一番,还削掉了他的封号,把他弄到了商周去当刺史。
自古以来,忠臣都是这般下场,想想比干,萧瑀忽然感觉有些凄凉。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小人当道,国将不国!
哎呀,房玄龄
萧瑀同学如此确定房玄龄有不轨心理,有什么根据吗?
有。
事情是这样的:
唐军东征高丽,梁国公房玄龄负责打理京师事务。一日,忽然有人奏报给房玄龄,说有人要谋反。房玄龄大惊,问:“是谁?”那人挺横,指着房玄龄道:“就是你!”房玄龄闻言,立刻派了一匹快马,将那人的举报信送到了李世民手中。李世民看罢,非常生气,让使者回去,把诬告房玄龄的人给砍了。
而且,他亲自写信给房玄龄:
“爱卿太不自信了,以后再有这样做的,你自己处理就行。”
在同僚眼中,房玄龄真的是一个很值得交往的人。他日夜操劳,任公竭节,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人才。他处理案子,一般都十分明达事理,在恪守法规的情况下,尽量让人心服口服。而且,他从不祈求别人能对自己感恩戴德,也绝不苛求别人为他去做什么。他知道别人有优点,一定会到处说;别人有错误,他就把那人拉过去规劝。
正是这样一个人,人们都说他是贤相。
难道不是吗?
萧瑀认为不是,倒不是因为萧瑀坏。
还有一点,萧瑀可能是这么得出的推论:
杨坚怕媳妇,反了;
罗艺怕媳妇,反了;
张亮怕媳妇,反了;
房玄龄怕媳妇,他难道不会反?!
所以,和上述三位一样,房玄龄也要反。
开玩笑的,其实,每个担任重要工作的人,根本不可能保证尽善尽美,过分苛责是不对的,因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埋没能力超强的一个人,也是错误的。房玄龄人缘很好,萧瑀人缘很差,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根本无法相互理解。然而贤相也是人,也需要普通人的生活。
说起居家过日子,房玄龄的确不合格。
他的老婆尽人皆知,那绝对是悍妇中的老大,烈女中的龙头。据说,这个女人,开创了中国女人“吃醋”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