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乱点鸳鸯谱

奕经的态度是有了,可世上的事,光有态度不行,你还得有能力,恰恰奕经欠缺的就是能力。奕山出征广州还知道要发动火攻,奕经则是一脑袋糨糊,啥也不知道。

为帅的不行,要是底下将佐厉害一些,或者还可以予以弥补,可跟着奕经出京的官员基本全是一些废物。他们这些人平时久居皇城,既无实权,也没油水,愿意出来只是为了到基层打打秋风,哪有一点能打仗会打仗的样子。

奕经着急啊,带着你们这些没用的家伙,要是上了战场可怎么办?还好,因为征集那一万兵勇需要时间,出于“谋定而战”,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道光暂时也没急着催他上战场。

利用这段时间,奕经决定发扬民主,从民间招纳贤才。他在营门外安了一只木柜,说只要对打仗有独特见解的,就可以把建议和自己的名字写成字条,放进木柜,本将军三日后予以接见。

“招贤柜”一出,惹得营外人来人往,跟赶集似的,好不热闹。柜子里的字条倒是塞了很多,但奕经乃无主见之人,字条一多,反而把眼睛给看花了,不知道哪一条是制胜克敌的妙招,又有哪一位真的是“奇才异能之士”。

干脆,乱点鸳鸯谱,抽到谁算谁。在奕经主办的这次招贤活动中,共有四百多人献策,被奕经招纳的“贤才”有一百多个,结果却是所有的“策”没一条能派上用场,“贤才”也大多是鱼目混珠之辈,不比那些京城官员强上多少。

队伍大了,反而更不好带了。从皇城下来的京官自然是一个个心醉神迷,到哪都以“小钦差”自居,俨然奕经一人之下,他万人之上,连地方官员们见了都得长跪不起,口称“大人”。这倒也罢了,那些鱼目混珠的“贤才”竟然也有样学样,跟着作威作福,被称为“小星使”。

“小钦差”和“小星使”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路上都弄得乌烟瘴气,以致奕经的班子还没到前线,周围已经是谤议四起,没有人不骂的。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奕经已全无一点离京时的志气。他驻节的地方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躺在温柔乡里,他哪儿都不想去,更别说上前线打仗了。

主帅迟迟不能现身,可把浙江方面的官员给急坏了,隔三岔五地派人来催,但奕经就是赖着不肯动身:那谁谁丢了城池,就严惩他,我有皇上赐的尚方宝剑哩。反正一句话,你们别打扰老爷我的雅兴就行。

这么一赖皮,年都过去了。到第二年年初,连内陆援军都差不多到齐了,奕经没法再推托,不得不移师赶往曹娥江前线。

裕谦生前企盼的大将终于来了,只是这位大将迷迷瞪瞪,始终找不到取胜的法宝。

自己靠不住,随从京官和“贤才”又都不行,束手无策的奕经天天做梦,企盼着在梦境中得到上苍的指点。你还别说,上苍很够意思,第一时间就给奕经托梦,在梦中,奕经看见穷凶极恶的英军竟然收起摊子,撤出了已占领的东南城池。

这梦很有些不可思议,但显然合上了做梦人的心意。奇怪的是,跟奕经一齐出京的参赞大臣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让你不心跳都难。

不会吧,我还没进攻,洋人怎么就会撤兵呢?奕经对此也有点将信将疑,然而前方传来的消息却不由得他不信,英军真的撤出了已占领的余姚等三座城市。

原来在镇海之战结束后,英军又连夺三城,但这样一来力量有所分散,加上冬季到来,璞鼎查决定收缩兵力,等来年执行新的作战计划,所以才未再组织新的进攻并退出了所占领的城池。

事到如今,连奕经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此“佳兆昭著”,看来老天爷还真是向着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