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黑水党

对于英军来说,宁波城中的气氛已经变得越来越诡异了。一天,一位英国兵远远看到有人跟他打招呼,其人完全是他们本国装扮,手里拿着根竹杖,看样子也没什么威胁性,便不假思索地走过去。未料对方不知从哪儿拔出刀来,一刀就把这哥们儿的脑袋给削了。

知道什么叫易容术吗?跟你套近乎不为别的,纯为借尔项上人头一用。

活的更值钱。一般是尾随在后,突然用布扣住单个英国兵的头,让他叫不出声来,然后背口猪一样地背到偏僻的弄堂口,捆好并用口袋装起来,接着再送出城去。

有时正好不远处有个英国兵,见同伴被背走,自然要跟着追,这一追就坏了。偷儿们早就设计好了桥段,你追的时候,另外一个偷儿会从小巷中钻出来,跟在后面取你的脑袋——都是宁波人,地形不比你熟?

城里的士兵们不是脑袋掉了,就是突然失踪,令驻城英军不得不加强防范,或者严格限制进出,或者成群结队巡城,但这并没有难倒热情高涨的猎头者们。

不进城了,就躲在城墙底下,信不信,照样取你脑袋。

城头上有英军往来巡逻,听到下面有喧哗声,忍不住要探头俯视。嗖的一声,藤环飞来,正好套中他的头,再一用力,人立即翻了下去。由于是晚上,其他英军看不清楚,说:“这小子是不是失足掉下城啦?真不小心,有好奇心也得注意安全嘛。且让我瞧瞧,看能不能把他给救上来。”

于是其他人也伸头来看,又是一个猎物。

等城上的英军惊觉开枪时,偷儿们已带着活捉到的英兵呼啸而去,且迅捷如飞,追都追不上。

随着时间的延续,加入“猎头”行列的民间高手越来越多,袭击方式更是五花八门。以上这种袭击守城士兵的手法最为常见,叫作“杀哨”,除此之外,还有放毒的,埋炸药的,甚至有趁黑夜自己驾一火船去烧英军军舰的,“奇策秘术,莫得而详”,你都不知道里面究竟有多少门道。

代表正义的偷儿从此得换名称了,因其多着黑衫黑裤,且出没于东南沿海,所以称为“黑水党”。

奕经在家里坐享其成,觉得士兵脑袋也不稀罕了,便给“黑水党”下达一条命令,说“得群夷百不如得酋一”:抓一百个当兵的及不上抓一个当官的,要是你们能活捉一个英军指挥官回来,少说点,一万两白银,外加封三品官。实在抓不到活的,死的也要。

这样的“金脑袋”谁不想去偷啊,但英军指挥官可不是普通哨兵,他们往往都住在指挥所里,就是出去,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周围全是卫兵,而且由于前面搞得动静太大,对方已经有了防备,指挥官一晚上都要换好几个住所,让你飞檐走壁都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以徐保为首的“黑水党”想了很多办法,始终无法得手,只得作罢。尽管如此,“猎头行动”已经令入侵者闻风丧胆,据说仅宁波一地,被擒斩的英军就多达四十多人。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英军一路上攻城拔寨,可以说轻轻松松,怕就怕来自暗处的袭击。他们实在搞不清楚这股暗杀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盛行的,又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来加以制止,只能在军中发出警告,告诫官兵们平时不要“独自一人在城内游来荡去”。

1842年5月7日,英军撤出宁波和镇海,外界纷纷传闻,是因为英军不堪“黑水党”的袭击,待不下去了,才被迫放弃。

在奕经的表功奏折中,当然不会提及“黑水党”,只说是自己进兵反击,才导致“夷人惶俱”,弃城逃遁。

道光见到的说谎折子多了去了,不过这回奕经言之凿凿,不仅有“鬼头”为证,还抓到了现成的俘虏。

一听还有俘虏,道光信了,这是真正的胜仗,不然怎么可能抓得到俘虏?太好了,凡有功官吏,全部奖赏。

要说奕经还算是厚道之人,虽然没提“黑水党”,但他还是把徐保作为自己的属下报了上去,所以徐保也得了一个五品冠带,“黑水党”也由此名震东南沿海。

奕经因打了“胜仗”而涨了身价,道光的心理也随之又发生了变化,他觉得既然形势不错,“抚”是不是亏啦?

念头一动,道光便下了道旨,准备将耆英给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