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荣登大宝 痛定思痛:睿宗意在让位太子,太平反思自己的失误

太平公主得知自己被哥哥睿宗李旦发配到地方以后,深感意外。仔细一打听,原来这不是睿宗原创性的想法,而是姚崇和宋璟出的主意!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太平公主没去找姚崇、宋璟,而是跑到太子李隆基那里,对着他大吵大闹,质问他为什么派自己的心腹去调唆皇帝,为什么就容不下自己的姑姑和哥哥?

那么,姚崇和宋璟到底是不是受了李隆基的调唆呢?其实不是。他们俩只不过是出于稳定政局的考虑才提出这个意见的。但是,这个意见毕竟对李隆基有利,所以说他教唆,他也是百口莫辩。而且,太平公主的指控太有杀伤力了,不要说姑姑得罪不起,哥哥他也不能得罪呀!要知道,当时李隆基正忙于敦睦兄弟感情,以争取大哥的支持,现在太平公主却说他容不下哥哥,万一哥哥也这样想怎么办?那自己之前的工作岂不是白做了吗?怎么办呢?这时候,李隆基身上“阿瞒”的性格特征就表现出来了,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事到如今,只能丢卒保帅了。李隆基赶紧上奏,说姚崇和宋璟两个人离间姑兄,请求判处他们死刑!那么,唐睿宗收到李隆基的奏疏之后,又会作出怎样的决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法还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唐睿宗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本来就心知肚明。而且,从理智上判断,他也知道姚崇、宋璟他们的主意不错,这才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但是,妹妹为自己当皇帝立了大功,自己对妹妹也多有仰仗,不好得罪。到底怎么处理呢?两边平衡吧!一方面,把姚崇和宋璟贬到地方当刺史,宋王和豳王也留在长安;但是,另一方面,对太平公主维持原判,必须到薄州去。

这个决定已经让太平公主够不痛快了,没想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呢!两个月之后,唐睿宗忽然召集三品以上的大臣,说:“朕素怀澹泊,不以万乘为贵,曩为皇嗣,又为皇太弟,皆辞不处。今欲传位太子,何如?”他说,我一向恬淡,不喜欢当皇帝。过去母亲则天皇帝让我当皇嗣,哥哥中宗也想让我当皇太弟,我都没有接受。现在我当了皇帝了,也不觉得怎么样。所以想传位给太子,你们意下如何?眼看着政治斗争纷纭复杂,自己又实力不强,没办法摆平局面,唐睿宗一心烦,撂挑子不干了。趁着妹妹不在长安,干脆传位给儿子算了!省得整天看着妹妹和儿子斗来斗去!

睿宗这个意思一出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可都慌了。太平公主是不愿意失去依靠,当然百般阻挠,而太子李隆基则是摸不透父皇的真实想法,也百般推辞。这样一来,这次传位动议只好不了了之。但是,人有了心思就很难再放弃,没过多久,唐睿宗还是下令:“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以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把李隆基的权力大大地提高了。听到这个消息,太平公主简直是欲哭无泪。她跟李隆基斗法,一直都咄咄逼人、处于上风,怎么一下子会输得这么惨呢?要是照这个样子下去,太子当皇帝指日可待。以李隆基的性格,必定会大权独揽。那自己参加政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要知道,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痛定思痛,她开始分析自己惨败的原因了。反思此前的一系列活动,太平公主觉得,自己有两大失误。第一,她虽然声势逼人,但是一直孤军奋战;而李隆基这边虽然看起来较为弱势,但是背后却有一个强大的宰相后援团。以一个人的力量对付一个团体,她自然不占上风。第二,她对李隆基的进攻虽然火力凶猛,但其实都是一些人身攻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所以,虽然经过这么长时间,太平公主自身的实力却并没有任何增长。而政治斗争,是要靠实力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