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张说复出 新时代,新需要:发展文治武功,玄宗欲带领唐朝走向真正盛世
经过玄宗君臣六、七年的努力,唐朝出现天下大治的局面。按照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的说法,就是“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国家富裕了,百姓安定了,唐玄宗心里又思索起国家下一步该向何处去呢?思考来思考去,唐玄宗觉得,现在,大唐已经摆脱乱象,逐渐实现治理,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迎接盛世的到来。什么叫盛世?盛世的基本标准就是文治昌明、武功强盛。既然如此,那就应该从文治武功两个角度下工夫。当时唐朝文治武功的情况怎么样呢?一句话,状况不好,有待提高。
先看文治。本来,从武则天后期到中宗、睿宗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重视文化。武则天经常搞赛诗会,像李峤、宋之问这样的大诗人都活跃在政坛,才女上官婉儿更是成为几朝的文坛领袖。可是,到了开元初年,出于整顿乱象、稳定社会的需要,唐玄宗选相趋向于重实干、崇道德、尚质朴。虽然也延请著名学者马怀素、褚无量等人侍读经典,但是总体说来,文学之士并不受到重视。唐朝不是号称诗的国度吗?但是在整个开元初期,长安乃至洛阳的诗坛都一片沉寂,没产生任何一个大诗人或者任何一篇大作。这样务实的态度在开创阶段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要追求盛世的话,那就显得太质朴、太沉闷了。毕竟,盛世既得是政治盛世、经济盛世,也得是文化盛世;更何况,唐玄宗本人也是个不错的文人,也不能长期接受这样质朴无文的局面啊!
再看武功。我们说过,姚崇的“十事要说”之一就是“三数十年不求边功”,继任的宋璟更是忠实地执行他这条国策,甚至不惜让郝灵荃含恨而死,这就叫做“不赏边功防黩武”。这个政策在开元初年休养生息的时代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执行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正是唐朝的几个周边民族强盛的时刻,且不用说唐朝传统的敌人突厥,连契丹与奚族流域,游牧生活。长期和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后渐与契丹人融合)这样的东北小民族都逐渐壮大起来,不断骚扰唐朝。这就是所谓的“树欲静而风不止”。玄宗刚即位那年,契丹一直打到幽州城下。当时,宋璟还在担任幽州都督,因为武力不够,只好闭城不出,眼睁睁地看着契丹大肆据掠一番。这还不算,开元二年,唐朝集中六万大军攻打契丹,结果又被打得落花流水,百分之八、九十的战士都命丧疆场。连这样号称“小番”的民族都对付不了,还谈什么盛世啊!现在,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唐玄宗打算加强武备、宣扬国威了。毕竟,他也是一个从小就热中骑射的皇帝,怎么能容忍整天挨打受气呢!
唐玄宗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要发展文治武功,想要带领唐朝走向真正的盛世。那么,当时的宰相能不能协助唐玄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非常遗憾,当时的宰相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我们在上一回提过,宋璟罢相之后,唐玄宗任命了一个叫张嘉贞的人当宰相。张嘉贞这个人在历史上以“吏事强明,善于敷奏”着称。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人办事精明强干,而且擅长向皇帝汇报工作。这个评价对于一个普通大臣来讲不低了,可是对于一个宰相来说就不算高。因为无论是办事还是说话,这都属于事务性的工作,做得好也只能说是个将才。可是,一个宰相最重要的是要有把握方向、统观全域的能力,就像当年姚崇提出“十事要说”那样。现在,玄宗已经着手开拓新局面了,张嘉贞这样的事务型宰相就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玄宗暂时还没有罢免张嘉贞的打算,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在物色更适合的人选了。那么,谁能来协助玄宗实现文治武功呢?这时候,有一个人的形象愈来愈清晰地浮现在玄宗的脑海里。谁呢?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