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张说下台 封禅得罪人:张说尽显营私舞弊、目中无人的缺点
封禅是张说人生的顶点。但是,就在他还在泰山顶上得意扬扬、一览众山的时候,山上山下好多人都对他瞋目切齿。谁对他不满意呢?有四类人——士兵、官僚、宰相和皇帝。
有人会想,这不是把所有人都包括进去了吗?没错。张说还真是有点犯众怒了。这些人怎么都怨恨他呢?先看士兵。封禅队伍里头,占大多数的就是士兵。沿途的保卫、后勤补给全靠他们。不光人数最多的是他们,最辛苦的也是他们。大清早,皇帝和官员们还没起床,他们就得先行开路;晚上别人都睡了,他们还得站岗放哨。最倒霉的是在泰山顶上,不是下雨了吗?顶风冒雨在皇帝的帐篷旁边,一边巡逻、一边瑟瑟发抖的还是他们。士兵们这么辛苦图什么呢?说白了无非是图一点赏赐。当时不是已经雇人当兵了吗?好多人就想,平时在首都站岗放哨给钱,这出远门更得给钱吧!再说,这可是封禅,千载难逢的大典,我们这么吃苦受累,赏赐肯定少不了。这种想法甚至成为他们长途跋涉的主要动力。封禅一结束,好多人就眼巴巴地等上了。可是,张说怎么对待士兵呢?他一分钱赏赐没给,只是给每个随行的士兵都封了一个勋官。勋官是什么?勋官是将士们通过立功取得的一种头衔,在唐初还有一定的优待,但是,到唐玄宗时,勋官已经完全变成一种荣誉称号,什么实际待遇都没有。要知道,老百姓最讲实惠了,谁稀罕这种高帽子呢!再说了,国家为了这次封禅,多少钱都花了,怎么对士兵就这么苛刻呢?所以,士兵恨透了张说。
那有人可能会想,张说对士兵不好,看来好处都给当官的了。是不是呢?也不是,当官的对他意见更大。封禅之前,玄宗不是让大部份官员都留在泰山脚下,只让宰相和礼官随同登山吗?让谁当礼官可真是万众瞩目。因为根据规定,协助皇帝封禅的礼官可以直接升任五品官。五品官可是中级官员了,号称通贵,好多人一辈子都熬不上去,现在登一次泰山就解决问题,谁不愿意呢?那至底会让谁去呢?张说早开好一个单子了,里面全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还有平常跟自己关系好、给自己打工顺手的中书、门下两省小吏。开完这个单子,他就把一个叫张九龄人,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之治”做出重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袭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的中书舍人叫过来,让他根据这个单子起草一份正式诏书。张九龄是诗人,也是张说的好朋友。他出身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小户人家,文章写得非常好。张说作为文坛领袖,惺惺相惜,对张九龄特别欣赏,不仅在仕途上提携他,还跟他认了本家。张说对张九龄好,张九龄也知恩图报,处处替张说着想,千方百计维护张说的利益,简直就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
可是,这一次,连张九龄都觉得张说做得太过头了,就劝他说:“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纹。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官爵乃是天下的公器,授官应该先考虑道德声望,再考虑劳苦程度以及个人爱憎。一旦颠倒这个原则,大家就要有意见了。如今遇到千载难逢的封禅盛典,更是万众瞩目的时候。那些众望所归的人物还没得到什么恩典,先让小吏升官,恐怕不太合适。如今这个名单还只是一份草稿,还可以更改,一旦形成正式公文,可就不好挽回了。您千万想清楚啊!这话说得够明白、够恳切了吧?可是,自负的张说却没听进去,对张九龄说,这种老生常谈,根本不必考虑,我已经决定了,就这么办。结果怎么样?这份名单一出,一下子真是舆论哗然,官员都炸锅了。这不是明目张胆地以权谋私吗?张说也太目中无人了吧!这样一来,那些没能跟着上山的官僚都很不满意。
没上山的官员不满意,那上山的人应该满意了吧?也并不都满意。谁不满意呢?宰相源乾曜就不满意。本来,张说刚提出封禅的时候,源乾曜是不同意的,他觉得劳民伤财。但是既然皇帝愿意,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帮着张说张罗。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他受不了的是整个封禅过程全成张说露脸了,居然没他什么事。领衔请愿的是张说,起草仪轨的是张说,写祭祀文的还是张说,整个封禅就看见张说活动,源乾曜成了摆设。所以,在泰山顶上,皇帝才会只对着张说抒情。就算是宰相之中有主有从,也不能这么不给面子啊!源乾曜虽然好脾气,但是,好歹也算三朝元老,以前跟姚崇、张嘉贞都配合过工作,也没见谁这么欺负他呀!所以也是愤愤不平。
张说得罪的前三类人,都是因为利益受损,而对张说产生了不满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张说还得罪了皇帝,这就不好理解了。在封禅大典中,张说算是最大的功臣,他怎么可能得罪皇帝呢?
皇帝为什么也不满意呢?说起来还是一个演小品的优人惹的祸。张说不是让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当礼官,然后超迁为五品官吗?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他的女婿郑镒。小伙子本来是个九品官,这下子直接蹿升到五品,平步青云了。玄宗封禅完毕,宴请随行官员,大家都穿着官服来了。紫的是三品,红的是五品,分得很清楚。这时候,玄宗忽然在五品官的队伍里发现一个年轻小伙子,觉得眼熟,仔细一看,这个人正是郑镒。咦,前几天他还是个九品官,怎么一下子成五品了?就问他,你做什么贡献了,怎么官升得这么快呀?郑镒小脸通红,说不出话来。这时候,有一个叫黄幡绰的优人看了张说一眼,挤眉弄眼地说话了:“此泰山之力也!”一方面提醒玄宗,人家从封泰山来着;另一方面也点出这小伙子的来头,他可是张说的女婿。要不是有张说这么一个有本事的岳父,陪皇帝登泰山这样的好差事能轮得着他吗?现在岳父不是还有一个雅号叫泰山吗?就是从这儿来的。黄幡绰这句话一说完,官员都笑了,可是,玄宗不禁皱了皱眉头。他只知道张说精明能干,没想到还有营私舞弊这一面。
这样看来,因为这次封禅,张说把人得罪得差不多了,连皇帝也有点不信任他,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知道,仅仅因为这些问题是不会让张说进监狱的,无论如何,张说在封禅问题上还是功大于过。关键是,有人正在睁大眼睛找张说的错,只要有裂缝,接下去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