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权力游戏的世纪 年轻的掌权者们
如果把焦点对准1522年这一年,国际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下列人物。他们全都年纪轻轻,手握重权,统治时间长久,而且都是英明的君主。
苏莱曼一世(1494—1566年):因父亲塞利姆去世于1520年26岁时成为奥斯曼苏丹。在长达45年的统治期间,他在陆上直逼维也纳,海上持续进攻威尼斯等基督教国家,使领土最大化,成就了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他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权力者,就连基督教方面都尊称他为“大帝”。
1522年他28岁。
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年):1515年21岁时登上法兰西王位。作为君王,他在军事和外交上当时都算不上首屈一指,但他的统治长达34年,这期间总能有所作为。法兰西全部国土都是耕地,富饶且人口众多。要说作为国王的功绩,三顾茅庐把晚年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请到了法兰西,给了这位伟大天才短暂的安居和身后的长眠之地可算其一。《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感谢的馈赠,保留在了法兰西。
卡洛斯五世
弗朗索瓦一世
苏莱曼一世
除了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憧憬和热爱之外,作为法兰西国王,他的一生是在对西班牙的憎恶中度过的。想想当时卡洛斯的势力,这并不足为怪。
1522年他28岁。
作为西班牙国王称为卡洛斯一世,作为以德意志、奥地利为中心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为卡尔五世(1500—1558年):1516年16岁时成为西班牙国王,19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不仅把西班牙、德意志、奥地利、荷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还是除威尼斯以外意大利半岛事实上的统治者、殖民化进程中的美洲新大陆的主人。
1522年他22岁。本书中称他为“皇帝卡洛斯”。
除此三人之外,还有两人是16世纪权力游戏中不能缺少的主人公。
第一个是威尼斯共和国,共和国避免突出个人,因而经常以国家之名行动。威尼斯共和国的人口不到其他国家的十分之一,之所以能在决定国际政治的场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它是一个经济大国,更因为它拥有奥斯曼、西班牙、法兰西都不能小觑的海军力量。一旦打起海战,威尼斯是否参战决定着胜败的走向。
第二个是罗马教皇。“上帝的代言人”教皇与世俗君主不同,他不能拥有军事力量。与其说不能,不如说这在教徒看来不合适。以防御海盗为目的设置的教廷海军,若比较构成战斗力的单层甲板军用帆船,其数量还不到号称地中海最强海军威尼斯的百分之一。
但是,罗马教皇拥有任何大国统治者都不具备的无形权力。
在基督教教义中,世俗君主是因为得到了上帝的承认才处于君主地位。其具体体现是获得神意传达者教皇的加冕。哪怕是西欧世界位列第一的统治者卡洛斯,也要跪在罗马教皇面前,请他授予皇冠后才能取得统治者的正统性。如果教皇不喜欢某个君主,甚至可以将其开除教籍。基督徒没有义务跟随一个被开除出教的人。昨天大权在握今天可能会变成凡夫俗子。经过文艺复兴,开除教籍的效力已经锐减,但如果自己的国王被开除教籍,臣下的善男信女也就不会再臣服于他。
此外,统治者们进行的战争因罗马教皇是否承认而分为正义与非正义。即使是单纯的军事同盟,也可能被冠以“神圣同盟”之名。
教皇的权力不容忽视,所以各国历来都力图把对本国有利的人物扶上罗马教皇的宝座。罗马教皇由称为“教皇选举会议”(conclave)的红衣主教会议上投票决定。但投谁的票却不是作为人的红衣主教个人决定的。按照基督教义,神灵会暗示每一位红衣主教投谁的票。但是,相信这个说法的红衣主教即使有也为数极少,于是各国君主都会暗中活动。
活跃于多个舞台的教皇利奥于1521年底去世,享年46岁,死因似乎是肥胖。外界评论教皇与法兰西走得很近,他在这个年龄突然去世,完全出乎法兰西的预料。法兰西尚未动作,西班牙抢先一步。被“圣灵的暗示”选为教皇的是皇帝卡洛斯的家庭教师、荷兰乌德勒支的主教。西班牙成功夺回了以前倾向于法兰西的教廷。失去了后盾的教廷海军司令保罗·维托里的地位不由得微妙起来。新教皇是荷兰人,连地中海都是第一次见到,向他解释伊斯兰海盗一定很困难。维托里用4艘加莱船去西班牙迎接新教皇,一路护送他来到罗马。
历史已经进入了年轻君主们玩弄权力游戏的时代。地中海世界不可能不受影响。
尊为“大王”、“大帝”者毫无例外地都是靠进攻他国成功扩大本国领土的人。君主在内政方面无论取得多么重要的业绩,也只会被称为“贤帝”,而非“大帝”。人是一种在胜利中取得快感的动物。所以,领袖,尤其是将要开始自己统治的领袖,向被领导者获得这种快感很重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家就会感到前途光明,将来即使遭遇困难,也会跟你前行。相反,如果在起步时就磕磕绊绊,大家就会意气低迷,以后的统治也会事倍功半。刚刚继位的苏丹苏莱曼下定决心,断然进攻罗得岛。
1522年8月1日开始了4个月坚苦卓绝的攻防战。结果,苏莱曼战胜了圣约翰骑士团,端掉了“基督的蛇穴”。
不到600人的骑士,加上外来的雇佣兵和拿起武器奋起抗击的罗得岛居民,兵力总共不满5 000人。但是他们靠这点儿兵力与300艘船运来的10万大军对抗了4个月之久!
防守方死伤4 000人,而进攻方奥斯曼军的死伤人数却达到了10倍于此的4万人。牺牲者如此之多,进攻方通常都会撤退,等待下一次机会。可是,4个月来苏莱曼身在战场,脑子只考虑取胜,任凭什么样的牺牲都不能动摇这位28岁年轻专制君主的意志。直到取得胜利,他才回到首都伊斯坦布尔。
这次攻防战的详情,请读者阅读我于20年前出版的《罗得岛攻防记》一书。被称为“罗得骑士团”的圣约翰骑士团于1522年撤离罗得岛以后,地中海东部完全成为“伊斯兰海”。基督教世界的所有人都预料到这种情况会波及西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