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权力游戏的世纪 弗朗索瓦与卡洛斯

卡洛斯的虚荣心救了红胡子。

红胡子得知“神圣同盟”军队解散返回欧洲,便着手重组船队和水手(海盗),也不再侈谈伊斯兰大义了。召集大家的理由不是去找基督教世界雪耻,而是重开海盗业。也许他懂得招兵买马时眼前利益更有效。阿尔及尔靠海盗业发家,据说基督徒奴隶占到人口的五分之一。

转瞬之间一支40艘战船的船队便组织起来,尽管都是些小型加莱船。海盗也募集到位。划桨手不成问题。“拯救修会”和“拯救骑士团”去的最多的就是阿尔及尔。“浴场”在阿尔及尔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

已是深秋季节,但红胡子根本不在乎,率领40艘船北上。最初的目标是梅诺卡岛。马略卡岛就在近旁但却防守坚固,红胡子连看都没看一眼。出于同样原因,红胡子没有靠近西班牙的主要城市巴伦西亚和巴塞罗那。梅诺卡完全是西班牙领土,红胡子要在卡洛斯的领土上故意捣乱。

海盗船队挂着西班牙国王的旗子,岛民还以为是从突尼斯凯旋的船队,打着圣人画像,在码头迎候。等船靠了岸才发现不对,但为时已晚。等在码头上的人,除了老人,全被绑架,村镇也被抢了个遍。

红胡子轻易得手,收获颇丰,暂且撤回阿尔及尔。卸下东西和人以后,一路北上,目标直指热那亚所在的利古里亚,这是在跟多里亚捣乱。考虑到与多里亚交战的危险,他避开了热那亚,接连祸害了从热那亚到与法兰西南部交界的地方。当然,靠近利古里亚沿海地方时挂的是热那亚的旗子。


西地中海及其周边

尽管红胡子祸害了整个利古里亚沿海地区,却没有深入腹地。海盗来袭的消息传到利古里亚之前,红胡子和40艘船就早就把飘扬在桅杆顶上的旗帜换成教廷旗,奔教廷领地拉齐奥南下而去。

他同样没有靠近海军基地奇维塔韦基亚和防御坚固的罗马外港奥斯提亚,只瞄着警备薄弱的地方靠岸、登陆、掠夺、绑架。红胡子后来一路骚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都没有改变这个方针。哪怕在各地收获再少,也要彻底避免与基督教国家海军对决的风险。为此哭泣的是那些住在中央防御力量鞭长莫及之处的无名也无防备的老百姓。

“神圣同盟”拉开了1535年的帷幕,上半年基督教胜出,下半年则为红胡子所用。逃回阿尔及尔的红胡子终于觉得胸中郁结一扫而光。抛开奥斯曼海军总司令的身份,作为海盗,他充分挽回了面子。

根据奥斯曼史料,他们的海军总司令的生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476年。果若如此,被迫逃离突尼斯那年他已经59岁。这样的年龄竟有如此能量,其头脑和体力都与安德烈亚·多里亚有得一拼。

被任命为奥斯曼正规海军总司令,却不常驻首都伊斯担布尔,而是派往“伊斯兰之家”以外的西地中海,红胡子对苏莱曼这样做的意图有着准确的理解。在海战中打胜仗固然重要,但干好海盗业,对扩大“伊斯兰之家”这个大战略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海战。

红胡子并没有因为把突尼斯输给了基督教方面而到伊斯坦布尔向苏莱曼请罪,似乎连封信都没有写。相反,他把海盗业做得很好。苏莱曼也没有写信斥责他。

海盗业有一点与纯粹的私人企业一样,事业的扩大与投资额成正比,投资的扩大与业绩成正比。1536年春夏两季,红胡子把能量集中于海盗业。到了年底,他已经拥有100艘加莱船的身家,即使不仰仗奥斯曼本土的支援,军事力量也已壮大。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与基督教联军正面对抗。单凭这一点,红胡子就成为奥斯曼苏丹手上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爆发的激战,不但给那年下半年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红胡子的地位。

历史学家把16世纪前半叶称为欧洲政治的权力游戏时代。这个时期的主人公是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这两人之间为什么会玩起炽烈的权力游戏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两个人上台时即已是统治辽阔领土的专制君主。

要说领土,统治西班牙、德意志、荷兰、匈牙利,还有新大陆的卡洛斯必定处于优势。但法兰西国土的大部分都是平原,即为耕地,富饶且有很高的人口密度。我们不能忘记,工业革命之前,农业一直是欧洲的主要产业。经济富裕,人口众多,就会比其他国家更容易组建大规模军队。

第二,两个人年龄只差6岁,属于同时代人。

如果年龄相差较差大,就可以指望对手早死。但只差6岁便无此可能。

第三,两个人几乎在同一时期掌握政权,当时都很年轻。弗朗索瓦统治了34年,卡洛斯的统治则长达42年,都是统治长久的君主。

弗朗索瓦21岁登上法兰西王位,卡洛斯则在16岁就登上了西班牙王位,19岁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莱曼成为奥斯曼苏丹时26岁。

如果举出活跃于这个时代的著名人物,可以做成下表。

法兰西王弗朗索瓦一世不仅爱好文化,还是一位头脑清楚的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卡洛斯从母亲继承了西班牙,从父亲继承了德意志,他的存在对法兰西是一种危险。

西班牙王位和德意志领主地位都是世袭,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却是由诸侯们选举决定的。卡洛斯是先帝马克西米利安的孙子,人们认为他会理所当然地继承皇位。但在选举时,弗朗索瓦同为候选人。理由是19岁的卡洛斯,太过年轻。不过,一个25岁的人提出这样的理由,也许说服力太弱。这件事成了后来弗朗索瓦和卡洛斯之间长达30年对抗的开始。

主要人物生卒年表
弗朗索瓦法兰西1494—1547年
卡洛斯西班牙1500—1558年
苏莱曼奥斯曼1494—1566年
安德烈亚·多里亚意大利(热那亚)1466—1560年
红胡子奥斯曼1476—1546年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佛罗伦萨)1475—1564年
提香意大利(威尼斯)1487—1576年

亚平宁半岛成为这两人抗争的舞台,这与始于15世纪末的时代变化不无关系。

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以质取胜的时代。许多人不是封建领主出身,没有作为传统经济基础的土地,但他们对使用头脑和双手的技能却很自信。很多这样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了“城邦国家”。以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邦国家的生产力极高,区区10万人口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就可以与人口1 000万左右的法兰西、西班牙或奥斯曼相匹敌。如果没有佛罗伦萨银行的融资,法兰西或英格兰的国王,都无法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上运力,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国家也坚持不了200年。

但是,正如同时代的史家奎恰迪尼所写,以1494年法兰西国王进攻意大利为标志,城邦国家的时代逝去,领土国家的时代来临。个人能力强弱,生产力高低都无关系,人口多就能胜出。所谓近世,是“量”的时代。这就是进入16世纪以后的法兰西、西班牙、奥斯曼、英格兰……

德意志,很晚才形成中央集权国家。只要神圣罗马帝国统一不了这里,就没有国王,这里分裂为各大领主的地盘。但作为军事力量,德意志拥有一支被称为“雇佣步兵”(Landsknecht)的新教派农民军,与瑞士步兵相比肩,正一步步成为决定欧洲战争胜负的战斗主力。这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人口众多的领土型国家将要决定欧洲的命运。

顺便提一下,根据专家的说法,16世纪前半叶主要国家的人口大致如下。

奥斯曼(埃及、北非除外):1 600万

法兰西王国:1 600万

西班牙王国:800万

葡萄牙王国:100万

英格兰王国:300万

德意志:1 000万

意大利(威尼斯除外):1 100万

威尼斯共和国:本土20万,加上意大利东北部属地145万

意大利城邦国家,每个市民的能力都被发挥到了极致,享受着从经济到文化各个方面的繁荣,却也因此完全没有跟上以“量”取胜的领土型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浪潮。由此引起的危机意识促使出生于典型城邦国家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利创作了《君主论》等警世名作。

这个时代的意大利,只有威尼斯共和国在进入16世纪以后仍能维持独立,并成功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

其他地方,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已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中部也事实上成了卡洛斯的保护国。佛罗伦萨共和国被托斯卡纳公国取代。正因为有了卡洛斯的支持,美第奇家族得以恢复元气。

在意大利中部拥有教廷领地的罗马教廷,也受到西班牙色彩浓重的反宗教改革的冲击,渐渐倒向卡洛斯一方。就连当初与威尼斯并称海洋城邦国家之雄的热那亚,也是因为安德烈亚·多里亚在卡洛斯手下效力,好不容易才保住了共和国的名分。除了威尼斯,几乎整个意大利半岛都并入了西班牙领土。

与意大利接壤的法兰西对此怀有危机感。1525年的帕维亚会战,法兰西与西班牙发生了正面冲突。

然而,在以争霸意大利为目的的这场激战中,法兰西国王不仅战败,还成为俘虏。31岁的弗朗索瓦在25岁的卡洛斯面前饱尝了生不如死的屈辱。在一国之主的危机感中又加进了一个男人的怨念。

11年过去了。1536年,弗朗索瓦和卡洛斯之间再次爆发冲突。这次是为了争夺米兰的所有权。

1536年10月,米兰领主斯福尔扎公爵去世,没有留下子嗣。

弗朗索瓦马上在斯福尔扎家族面前搬出200年前的陈年旧账:领有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曾经把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因此米兰应归法国所有。卡洛斯拒不同意。教皇保罗三世居间调停也告失败。

弗朗索瓦寸步不让。卡洛斯也不惜做出诉诸武力的姿态。弗朗索瓦命令自己的军队从法兰西南部向热那亚进军。卡洛斯则命令德意志兵南下都灵。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意大利的西北部。

已是冬季。冬季休战是因为实际上无法打仗。意大利北部寒冬严酷。于是两军便在都灵和热那亚之间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进入了冬令营。

弗朗索瓦在这个冬天有所行动。不,行动从秋季就已开始。只是入冬以后,法兰西国王才同意建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