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穆斯林开始反击 十字军国家的实际情况

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是移植了同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的社会。

首先,在中近东,统治各个地区的封建领主是和西欧一样头衔的“男爵”(Baron)。前面所提到的耶路撒冷王国的诸侯,就是这些“男爵”们。将英语的Baron翻译为“男爵”,仅仅适合皇帝和国王完成中央集权统治之后的时代。在十字军的时代,这些封建领主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诸侯”。

这些地方豪强表面上服从于皇帝与国王之下,形成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之所以说是表面上服从,首先是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站队,其次则是因为皇帝和国王还是在神权之下进行统治的。对诸侯来说,他们不得不考虑领地内重视神权的信众们的想法。

然而,诸侯的土地并非来自皇帝或国王的授予。他们的土地都来自祖先的遗产,并通过对近邻的攻击与兼并而扩张领地。因此,从一开始,这些诸侯的独立意识就非常强烈。皇帝和国王很难对诸侯形成有力的约束,这一方面因为关系其自身地位的加冕权掌握在罗马教皇与主教们手中,另一方面则是其自身实力有限。耶路撒冷王国可以算是一个缩小版的西欧社会。

因此,对耶路撒冷国王来说,制约国内的诸侯是最为重要的事务。他会让诸侯尽到守卫圣城耶路撒冷的义务——这也是所有十字军国家都要履行的义务。

这些十字军国家也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特点——对还不到20岁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来说,王冠所带来的权威和义务同样重要。

关于这一时期十字军国家的记载中,最值得信赖的,是由一位名叫“推罗的威廉”的神父所著的作品。这位作家生于巴勒斯坦的海港城市推罗,在天主教会供职,颇具才能与智慧,年纪轻轻就已是十字军国家的上层人物。威廉生于1130年,与鲍德温三世同龄。

推罗的威廉是这样描绘鲍德温三世的:


他的个子比一般男性都高。由于这位国王身材十分匀称,他的身高并不令人觉得突兀。国王的面孔生的尤为俊朗,人们一见到他的面貌,就能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魅力。一双大眼睛放射出炯炯目光。他的金色长发并无突出的特点,而同样颜色的胡须长满了整个脸庞。虽然他的外形非常强壮,脱去甲胄和华丽服装之后,国王和其母与其弟阿莫里一样,既不胖也不瘦。


在这位同时代推罗人笔下,鲍德温三世的形象颇为丰满。这位国王喜欢阅读,特别是阅读同时代的历史与法律书籍。他还是一位无论谈话对方地位高低,都能与之平等对话的领导人。

同样,由于鲍德温三世对各个宗教的宽容态度,耶路撒冷城内住着不同人种、不同宗教的居民。

除了西欧来的天主教徒以外,圣城内还居住着同属基督徒的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此外,第一次十字军征服耶路撒冷之后被流放的穆斯林和犹太人,也逐渐回到耶路撒冷城内。

耶路撒冷国王有治理耶路撒冷的责任。如果城内各个社区的领导人求见,鲍德温三世都会很快接见。

可以说,鲍德温三世是一位完美的绅士。

而在穆斯林看来,同属“法兰克人”的西欧人和出生在中近东的十字军后代,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清一色基督徒的西欧,像贝尔纳那样,敌视穆斯林,恨不得将其全部根除的人不在少数。但在中近东,即便是贝尔纳赞赏的圣殿骑士团,也不再将杀戮穆斯林作为自己的目标。

“杀啊!杀啊!”这样的话,并不是能随随便便说出来的。毕竟,交付赎金就能使被穆斯林俘虏的基督徒重获自由,因此金钱交易对十字军国家来说必不可少。此外,为生产粮食而占有土地的诸侯与骑士团,还必须依赖生活在自己领地上的穆斯林所支付的地租和农产品过活。与异教徒接触,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这样看来,所谓的“杀啊!杀啊!”,实在是不现实。

而以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圣约翰骑士团,对贝尔纳的呼吁就更为冷淡了。为了交流医术而加强与穆斯林的接触和交流,是圣约翰骑士团从一开始就缺乏宗教狂热的原因。

这两个宗教骑士团都是为了防御穆斯林,而在十字架下发誓成立的骑士集团。但在中近东的事务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那就是来自意大利滨海城邦的商人们。他们从来都是以经济利益优先,因而决不会倾听贝尔纳的呼声。如果参加十字军,也只是不得不在十字架下发誓要与异教徒穆斯林作斗争罢了。

这些中世纪的“经济动物”,居住在十字军统治下的中近东海港城市内的“居留区”内。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人的居留区与普通的社区不同,相当于十字军国家内的“经济特区”。

意大利商船将武器和各种军事用品装载到港口,然后运送到附近的居留区,在仓库内收纳起来。购买这些特殊商品的不仅包括基督徒骑士们,还有阿拉伯和突厥商人。

穆斯林的武装也逐渐受到十字军的影响而加强了其防御性。由于穆斯林认为西欧的钢铁制品质量更好,他们逐渐开始大量进口西欧生产的武器。虽然罗马教皇注意到基督教世界的敌人正变得日渐强大起来,而颁布了对穆斯林商人武器禁运的敕令,意大利商人并未听从教皇的呼吁。在努拉丁和萨拉丁的胸甲上,都镌刻着“米兰制造”的字样,一时传为笑谈。

而穆斯林商人所出售的,也大都是东方生产的高级产品。包括摩苏尔的特产薄平纹细布,大马士革的特产丝织品,以及伊斯兰世界各个地区出产的形形色色的绒毯。

在这些出口到西欧的高级织物中,纤薄的摩苏尔平纹细布包裹着贵妇的头部和胸部,而厚实的大马士革丝织品则将王侯们从繁复的着装中解放出来。穆斯林生产的绒毯,也渐渐取代了野兽的毛皮,成为最重要的室内装饰品。

教皇以下的高级神职人员,也逐渐适应了这一风潮。虽享用着东方的各种高级物产,这些西欧最有权势的人物依然相信,向东方派遣十字军是正义的行为。

推罗的威廉作为神职人员代表,经耶路撒冷国王授意,向西欧出发,请求教皇派遣新的十字军。而在此之前,威廉曾前往埃及开罗,与苏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对伊斯兰世界首都之一开罗的繁荣景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近百年时的十字军国家,在西欧人眼中,已经彻底堕落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并没有积极准备在第二次十字军之后派遣新的十字军。

此时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无疑是肩负着全体十字军国家防御重任的。他的母亲梅丽森达是这位国王面前巨大的障碍,她并未将统治权让渡于已成年的儿子。

父亲福尔克死后,就任耶路撒冷国王的鲍德温三世年仅13岁,因此由母亲梅丽森达代行统治。当时梅丽森达并未成为摄政,却要求母子共享王位,最终得以成为共治的君主。但直到鲍德温成年以后,梅丽森达一直没有放弃其统治权,将国政操于自己之手。从统治能力上来说,她并不为政治家所看好,在民众中间的评判也非常低下。

鲍德温三世试图劝说母亲远离政坛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他只好率兵攻击梅丽森达,夺取王国的统治权。绅士的国王并未将梅丽森达流放,也没有把母亲投入监狱,而是为她建造了一座修道院,使母亲体面地退出政坛。24岁的鲍德温三世,终于将国政从母亲手中夺回。而梅丽森达可算是介入中近东十字军国家政治的女强人之一。

但就算是得以独立治国的鲍德温三世,也并非处于自由行动的状态之中。鲍德温18岁时所率的参加第二次十字军的兵力,是王国内男爵们提供的550名骑兵和6000名步兵。而占据大马士革之后的努拉丁,坐拥数以万计的兵力。

鲍德温三世的常备军的数量,比500名骑士、6000名步兵少得多。为了防御而能够出战的部队,远不能提供决定性的兵力。而且安条克公国和特里波利伯爵领地也不会与耶路撒冷王国共同出兵。虽然圣殿骑士团和圣约翰骑士团会出兵援助,它们的兵力也不过100名骑兵。而且,这些骑士团往往在平时分兵把守各地的城堡,能够出战的骑士数量非常有限。

如果努拉丁此时从大马士革派大军进攻,耶路撒冷很可能会陷落。然而,时局的两点变化,暂时挽救了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