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穆斯林开始反击 拜占庭式外交

由于一直没有参加第二次十字军的行动,大都市安条克和周边的安条克公国逐渐与耶路撒冷王国疏远起来。而且,安条克公国的统治者,普瓦提埃公爵雷蒙,也在与努拉丁的斗争中战死。继任为安条克公爵的雷诺·德·沙提永也被努拉丁的军队俘获,囚禁于叙利亚的监狱中。

因此,安条克公国的防御,也只有交由鲍德温三世负责了。但一直专注于耶路撒冷的他,对遥远的安条克鞭长莫及。在他看来,与安条克落入努拉丁之手相比,不如让同是基督徒的拜占庭皇帝来统治。

于是,第一次十字军时代波埃蒙多和丹克雷迪一直拒绝交付的安条克,在60年之后终于落入了拜占庭帝国手中。

1158年,鲍德温三世迎娶了拜占庭皇帝的侄女特奥多拉,两人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成婚,新郎28岁,新娘还不到13岁。

就这样,中近东的十字军势力,于1144年失去了埃德萨,1158年失去了安条克公国。在最初建立的四大十字军国家中,只剩下特里波利伯爵领地和耶路撒冷王国两个。

1159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和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于安条克首次会晤。为了巩固两国之间的同盟,两人建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

在会晤仪式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骑士之间的挑战比赛。年轻的鲍德温三世亲自披挂上阵,结果在对方真刀真枪的挑战面前负伤离场。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亲自为国王疗伤。这位皇帝以行医为个人爱好,且医术高超。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在多利留姆大败负伤的皇帝康拉德三世,也是在逃到君士坦丁堡之后经曼努埃尔的治疗而痊愈的。

曼努埃尔治疗鲍德温的伤势之后,向耶路撒冷王国提出了联姻的请求。皇帝想要迎娶的对象,是以“安条克的玛丽亚”而著称的前任安条克统治者雷蒙的遗孀玛丽亚,鲍德温三世的表妹。

鲍德温推荐皇帝迎娶特里波利伯爵的亲戚,另一位同名的玛丽亚。但这一建议显然不会为企图加强拜占庭与安条克联系的曼努埃尔一世所采纳。

最终,安条克的玛丽亚和曼努埃尔的婚礼在1160年举行。从此,安条克开始了拜占庭化的过程。

两年后,在与穆斯林的一次小冲突之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在贝鲁特卧病不起。传说他是被曼努埃尔一世毒害而死,但客观上看,毒杀鲍德温三世对拜占庭帝国来说并无利益可言。如果鲍德温三世的确转变了对拜占庭帝国的立场,他也的确可能成为曼努埃尔一世眼中的障碍。

推罗的威廉这样记载了不到32岁的耶路撒冷国王的死:


国王的遗体从贝鲁特运往耶路撒冷的8天之中,路边站满了为国王之死致哀的人群。居民们纷纷含泪相送。到了耶路撒冷周边,人们的哀号之声此起彼伏,有很多人不禁大声号哭起来。


与对此前一年梅丽森达之死毫无反应的情况相比,当地居民对鲍德温的同情,可见是相当认同国王的功劳。

由于鲍德温三世和特奥多拉未能生育子女,耶路撒冷的王位由其弟阿莫里继任。

丧夫的特奥多拉离开了耶路撒冷,回到了婚前所在的阿克城。16岁的特奥多拉,并非梅丽森达那样强势的女子,她满足于阿克城主的位置,而对耶路撒冷王国没有任何帮助或损害。

得知鲍德温三世之死的努拉丁,这样回答劝说他进攻耶路撒冷的家臣:

“法兰克人正沉浸在失去他们所敬爱的优秀君主的悲哀之中。此时进攻他们,并不是我的作派。”

利用这一机会的,是拜占庭的皇帝。26岁的阿莫里在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始料未及的情况下继任王位,对当时的局势深感不安。

曼努埃尔一世借机向这位耶路撒冷国王推荐了拜占庭皇室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亚作为王后。玛丽亚年仅8岁,5年后才跟阿莫里完婚。这样,拜占庭皇帝在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中普遍安插了自己家族的势力。

然而在与玛丽亚成婚之前的5年中,阿莫里必须恢复独身。他与结发妻子阿格尼丝·德·库尔特尼的婚姻,被天主教会宣告无效,而这次婚姻所生的两岁的女儿和一岁的儿子,却要在教会中保证为合法的继承人,为此国王做了大量工作。对天主教国家内的一国之君来说,这类事务必须获得罗马教皇的认可。

21世纪欧洲所谓的“拜占庭式”,指的是工于细枝末节的计谋,而失于大局的情况。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中间,有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拜占庭皇帝一直垂涎于安条克及其周边的土地。曼努埃尔一世终于在60年后实现了这一领土野心。此后,帝国应当做的是负责安条克的防御。但由于安条克与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小亚细亚地区大部分为突厥人所占领,两地的陆路联系非常困难。于是,拜占庭帝国只能利用小亚细亚南岸的港口城市,以及罗得岛、塞浦路斯岛等区域为基地,从海路加强安条克的防御。

与此同时,耶路撒冷国王与拜占庭帝国结盟,还在于希望拜占庭能协助加强耶路撒冷王国内的防御。

那么,拜占庭皇帝真的有心帮助耶路撒冷吗?

答案是否定的。

拜占庭皇帝毕竟是基督徒,那么,他对耶路撒冷的防御真的关心吗?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很复杂的。他既不是完全不关心,也不是真的关心。

耶路撒冷直到今天都是基督徒的圣地。它是中近东十字军国家的首都,也是十字军所代表的天主教徒所统治的城市。

而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则是与天主教有所不同的希腊正教。对希腊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当然也是一座圣城。比如说,耶路撒冷城内最重要的圣墓教堂,就是拜占庭这座城市的建立者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的。而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习俗,则也是从君士坦丁大帝之母赫莲娜的朝圣而发端。对继承君士坦丁大帝国家的拜占庭皇帝来说,将耶路撒冷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耶路撒冷王国从建立之时,就一直处于天主教徒的统治下。虽然拜占庭皇帝为了介入耶路撒冷的事务,强行将自己家族的王女嫁给阿莫里,君士坦丁堡方面的行为必然遭到西欧国家的抵制。而西欧的抵制,将会带来莫大的损害。

众所周知,率领第二次十字军的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就坚定地反对拜占庭帝国。路易在回西欧途中,在意大利南部停留,与一直进攻拜占庭领土的西西里国王鲁杰罗会晤,一起谋求反对拜占庭的同盟。此后,路易七世还造访罗马,向教皇述说了拜占庭皇帝背信弃义的行为。

而拜占庭皇帝则绝不能容许西欧天主教世界内出现堂而皇之地进攻自己的局面。

此外,耶路撒冷也是穆斯林的圣城。如果拜占庭插手耶路撒冷的事务,就很难不引起穆斯林的反拜占庭情绪。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前,曼努埃尔一世曾经秘密地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领主结盟。通过承认突厥人对小亚细亚内陆的占领,君士坦丁堡避免了受到这些来自亚洲腹地的入侵者的袭击。当第二次十字军失败返回西欧之后,拜占庭帝国又与新近取得大马士革的努拉丁结盟。这一同盟的目的在于,希望努拉丁承认拜占庭对安条克的主权,与此同时拜占庭保证对其他地区的事务保持中立。所谓的其他地区,并不包括耶路撒冷在内。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拜占庭帝国跟耶路撒冷王国也缔结了同盟条约。关于这一同盟,拜占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迫使耶路撒冷王国承认其对安条克公国的主权。同时,这样做也是拜占庭帝国对中近东的基督徒和远在西欧的天主教世界宣示主权的必要行动。签署同盟条约时,200艘船只组成的拜占庭舰队前往巴勒斯坦沿岸海域,表示可以担负起海上防御的任务。

但这支舰队最终全部转回了君士坦丁堡。这一方面是因为耶路撒冷王国并不需要大量海军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对地中海东岸造成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