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狮心王理查与第三次十字军 严酷的现实

理查认为,接下来的行军要极为谨慎。从欧洲来的第三次十字军首脑们和当地十字军国家的诸侯,以及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团长们,都出席了在雅法召开的军事会议。自从来到中近东以后,理查时常倾听当地军事领导人的意见。

以现有的兵力和装备情况,十字军是无法完成对耶路撒冷的包围的。虽说此时的士兵数量相当可观,与第一次十字军时代相比,毫不逊色。

但理查所面对的现实,与第一次十字军时代完全不同。

第一点不同,是此时的伊斯兰世界已经完全统一于最高司令官萨拉丁的旗下。

此外,根据潜入耶路撒冷城内,充当间谍的意大利商人传来的情报,阿拉迪尔已经从耶路撒冷城内消失了。理查判断,阿拉迪尔已经按照其兄的命令,回到埃及,组织了大规模援军,随时可以从埃及前往萨拉丁据守的耶路撒冷。

这样,如果十字军包围耶路撒冷,很可能会遇到与阿克之战相同的情况——遭到敌军的前后夹击。

在阿克,十字军用了两年时间才取得攻城战的胜利。能够取胜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来自海上的补给线。而在深入内陆的耶路撒冷,并没有海上补给的条件。如果要保证从雅法到耶路撒冷的陆上补给线,就需要分兵把守沿途各地,防止穆斯林军队的进攻,这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让十字军回到两年前阿克之战的那种状态,无异于噩梦般的情景再现。

于是,第三次十字军的下一个目标,转变为亚实基伦。如果能够夺得这座城市,整个基督教世界就将完全掌控中近东地中海沿岸的制海权,从而使萨拉丁的海上补给线完全切断。而萨拉丁目前所依靠的陆上补给线,是从埃及经过西奈半岛的地中海一侧。十字军占领亚实基伦以后,也能够出兵切断这条补给路线。

正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变发生了。进攻亚实基伦时不可或缺的比萨海军和威尼斯海军之间出现了内讧。意大利水手们在阿克城内发生了武装冲突。此时只有理查本人出面能解决问题。于是,冒着严冬,英国国王从雅法返回了阿克。

同是意大利的滨海城邦,威尼斯共和国的国家力量十分强大。

相反,比萨和热那亚虽然同是共和国,它们的内政就不是那么稳定。由于政府不够强大,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往往依靠公民个人的实力。

换句话说,如果以母国对从事海外贸易者的影响力强弱来排名,威尼斯属于比较强的,而比萨和热那亚则是比较弱的。

能够尽情发挥个人实力这一点,有好处也有坏处。秉持个人主义的一方,往往以短期利益优先,先看到眼下的事项,从而容易与其他各方爆发冲突。

威尼斯、比萨和热那亚都为理查领导的第三次十字军提供了海上力量支持。从一开始就彼此敌对的三国之间,会随着牺牲人数的增加而计较自己的得失。在十字军于陆上行军的过程中,三国尚能团结一致,暂时忘却对立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但当十字军的战略目的逐渐达成的时候,三国之间原本就存在的敌对意识,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

这次在阿克发生的冲突,并不仅限于比萨人和威尼斯人的矛盾,双方的背后都有第三次十字军中的首脑级人物在背后操纵,从而使问题变得极为复杂。

比萨人的后台是耶路撒冷国王路西尼安,而威尼斯人则得到了推罗的统治者,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的支持。而康拉德的背后,则是法国国王归国时留在中近东的代理人,勃艮第公爵于格。

这支法国军队在夺取雅法之后,并未跟随理查前往拉姆安拉一线行军。

由于腓力二世只留下了士兵,却没有留下任何军饷,留守巴勒斯坦的勃艮第公爵不得已向理查借款充当军费。但由于这笔费用数量过大,理查明确表示无法满足法国军队的资金需求,勃艮第公爵只好率兵回到阿克。

因此,1192年初在阿克发生的骚动,是第三次十字军内部裂痕的真实反映。理查必须亲自回到阿克解决这些问题。

理查十分清楚,此次来到阿克,必须将军中的全部问题悉数解决。

他在2月18日进入阿克港。这一天恰逢基督教的“圣灰星期三”,即复活节前40天的“四旬节”。当天基督徒们都以灰涂额,斋戒终日,以忏悔过去所犯的罪。

理查在入港当天,前往阿克的中心广场,集合了城内全体比萨和威尼斯人,并向他们发表了演讲:


对相互协作以完成任何伟大事业的人来说,在友情面前,自尊心算不了什么;在团结面前,名誉算不了什么;在和谐与融洽面前,任何好事都算不了什么。

相反,敌对意识带来的破坏行为,会让原本的团结不复存在,友军之间失去对彼此应有的尊重,给整支军队带来危险。

因此,我们之间必须有同志之爱,各个组织之间要互相尊重,而羡慕、嫉妒之类的冲动感情,则是应当完全消解的。


理查的演讲最终感动了一直以个人利益优先的利己的比萨和威尼斯的商人们。在演讲结束后,比萨人和威尼斯人互相拥抱,重现了昔日的友谊。

接下来,理查前去质询勃艮第公爵于格。虽然两人的会谈内容并未留下记录,但从结果看,理查成功地说服了法国军队于复活节之后重新加入战场。经过不到一个半月,这支军队回到了十字军的战线上。

耶路撒冷国王路西尼安和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之间的裂痕,是长期以来双方分别作为中近东十字军名义上和实质上的领袖所导致的,任何人都很难从中进行调解。路西尼安42岁,而康拉德52岁,都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年龄。35岁的理查的调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路西尼安是通过与继承耶路撒冷国王血缘的西比拉结婚而得到耶路撒冷王国的宝座的。一年之前,西比拉刚刚去世,这导致路西尼安的名义统治地位看上去摇摇欲坠。而以女儿身拥有王国继承权的,还有一位伊莎贝尔,她与在理查和萨拉丁之间充当使节的托隆领主结了婚。可以说,在当时的尴尬局面下,托隆领主比路西尼安更具有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的资格。

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看到这一点,就使用手腕,要求伊莎贝尔与托隆领主离婚,嫁给自己。然后,他以此要挟路西尼安让出耶路撒冷王位。

在这个重视血统的中世纪,想要收复耶路撒冷的理查,必须首先解决夺回圣城之后,由谁来继任耶路撒冷国王的问题。

理查集合了当地全体封建诸侯,以及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成员,要求他们从路西尼安和康拉德之间选举一位本地的最高领导人。

令理查大为意外的是,这些封建领主们全体一致选举康拉德作为耶路撒冷王国新的领导人。

居伊·德·路西尼安虽然是一位绅士,却完全没有担任最高司令官的能力。

而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则根本没有什么绅士风度,但在推罗与阿克的战役中,他体现了出众的战斗力。

在异教徒环伺的中近东,一位有能力的将领显然比风度翩翩的绅士重要。

尊重当地领主意志的理查,十分同情落选的路西尼安。这位将领虽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却能坚决执行理查的命令。因此,理查将路西尼安委任为自己征服的塞浦路斯的国王。从此,以路西尼安为名的王朝统治了塞浦路斯岛300年,直至后来威尼斯人占据这座岛屿为止。

此时,来到阿克的理查手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了,那就是说服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参战。康拉德自从阿克之战以后,就不再加入十字军。理查开门见山地向他提出了参战的要求。

既然成为了新的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自然有权利和义务参加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并不仅仅是耶路撒冷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从第一次十字军以来中近东建立的所有十字军政权的最高负责人。因此,参加夺回耶路撒冷的战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康拉德却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他辩称,如果自己不在推罗城,这座港口就将岌岌可危,由于担心居民的安全,不能随便离开推罗。

其实,康拉德正在秘密联络萨拉丁。他正在试图与萨拉丁缔结和约,一方面使萨拉丁承认自己作为耶路撒冷国王对推罗和贝鲁特一带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可以不必参加理查率领的十字军。

理查此时并不知道康拉德和萨拉丁的秘密谈判,而且很可能他对此一直一无所知。在此后与阿拉迪尔的接触中,理查也没能得到相关的信息。

对一个人,特别是身居高位的人来说,高尚的品格是十分难求的。但若其他方面做的再好,却在品格方面越过了底线,最终会失去所有人的支持。

蒙费拉特侯爵拥有中世纪乱世中理查所具有的全部资质,唯独缺少的就是人品而已。

萨拉丁在与理查谈判时,派出的是阿拉迪尔。而在与康拉德谈判时,萨拉丁并未派自己的弟弟前往。可以说,萨拉丁是真的把理查当作对手,而并未将康拉德放在眼里的。毕竟,就算是完全按照康拉德提出的条件实现了和议,对萨拉丁来说也是极为有利的。

最终,一心想着与萨拉丁议和的康拉德,在成为耶路撒冷国王之后,也没有派一兵一卒参加理查率领的十字军。理查不得不满足于将比萨和威尼斯的舰队,以及承诺参战的法国军队带回雅法的结局。这是他在阿克逗留三个月间所得到的全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