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腓特烈二世皇帝与第六次十字军(1228—1229年) 撒拉森人的居留地
在中世纪这个两大一神教敌对的时代,西西里岛上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共处状态,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而这一地区最特殊的一点,就是两大宗教信徒在行政、学术和技术等领域的融合。缠着头巾,身着长装的穆斯林行政官员自由出入于西西里的王宫,在国王的近臣中,也不乏穆斯林名士。巴勒莫城内为数众多的清真寺内祈祷时的颂歌声,与大教堂的钟声一同响起。
腓特烈二世统治下的西西里城市中,长于学术和技能的穆斯林,在身为基督徒的皇帝统治之下,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
但在农村,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农村当中并不需要有学术和技能的人物。此时宗教的分别就变得显著起来。而社会下层对民族差异的反应也更加明显。
时值1221年冬,腓特烈二世将王子选为未来的德意志国王,自己也得到加冕。此时在西西里的农村爆发了穆斯林农民的起义。
新皇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这次起义。所幸的是起义仅限于岛上的一部分地域,起义的领导者也只是很少的几个人。
1222年3月,起义首领伊万·阿巴德及其子被抓获并处死,起义被平息了。然而没过几个月,起义就再度发生。腓特烈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撒拉森人问题”。
正如穆斯林把全体西欧基督徒统称为“法兰克人”一样,欧洲的基督徒把包括阿拉伯人、北非的柏柏尔人和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在内的穆斯林统称为“撒拉森人”。在西西里居住的阿拉伯人自然也是“撒拉森人”。
1223年5月,腓特烈二世强制西西里岛上的全体撒拉森人全家迁出。
腓特烈要求撒拉森人移居到意大利半岛南部山峦中狭小的与世隔绝的地带。撒拉森人主要的移居地,位于当时腓特烈修建行宫的福贾,即今天意大利普利亚州居于首府巴里之后的第二大城市福贾以外18公里的卢切拉。
与福贾一样,卢切拉是古罗马人修筑的城市。在罗马时代,这座城市名叫卢切里亚。在撒拉森人移居之后,腓特烈将其命名为“Luceria Saracenorum”,意思就是“撒拉森人的卢切里亚”。而当地的撒拉森人则以阿拉伯语名卢格拉(Lugerah)称呼这座城市。
如果腓特烈二世不仅强制撒拉森人移居,还能够强迫他们改宗天主教,他就会大大减少霍诺留三世的不满。教皇对这位天主教世界最高的世俗君主恐怕将会不由得赞赏起来吧。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腓特烈二世不仅没有要求他们改宗,反而宣布绝对尊重卢切拉居民的信仰自由。卢切拉城内的清真寺纷纷矗立起来,寺内尖塔上传颂的经文,每日5次响彻整个城市。而这里离天主教世界最高世俗领袖的皇宫不过18公里之遥。
更过分的是,腓特烈竟从卢切拉城内的穆斯林男子当中征兵,让他们在自己的卫队中担任步兵。这些穆斯林在为他作战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
然而罗马教皇毕竟是整个大地的领主。就在罗马教皇国的南端,那不勒斯附近的山上,耸立着著名的蒙特卡西诺大修道院。第五次十字军中的教皇代表,枢机主教佩拉约,就是在这座修道院内度过余生的。而这座修道院与天主教徒的不共戴天之敌穆斯林所居住的卢切拉之间的距离,还不到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距离的一半。
卢切拉城中响彻的再也不是教堂的钟声,却是清真寺祈祷的召唤声。听到这声音,罗马教皇的怨恨简直沸腾了起来。
不得不说,来自卢切拉的这支穆斯林军队,不仅在腓特烈生前保持对他的绝对忠诚,在他去世以后也保持着对皇帝继承人不变的忠诚。而直到80年后,卢切拉才被法国的安茹伯爵攻破。忠于腓特烈之子曼弗雷德的穆斯林被悉数贩卖为奴,清真寺被毁弃,城市重新回到天主教世界。这80年间,城内的清真寺一直传唱着穆斯林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