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后半个世纪(1258—1291年) 圣路易与第八次十字军

内政和外交固然都是政治活动,二者的性质却全然不同。

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内政活动往往能够取得好的结果。不顾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推行以大多数国民福祉为目标的政策,最终会造福于国家的利益。

然而对外交来说,政治利害和对象国家的利益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真心往往得不到好结果,反而会促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此,负责外交的领导人,就要有着比从事内政的领导人更高的智慧,还要有内政领导人所不具备的辛辣手腕。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内政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而在外交方面,他的成就堪称耐人寻味……

路易九世是一位并不为自己考虑太多的君主。他从未致力于祖父腓力二世那般扩大领土的事业。路易把自己完完全全献给神,献给他所信仰的基督教。他是一位与利己主义、自我中心无缘的领导人。从基督教会的角度看,路易九世是再理想不过的世俗君王。

1270年,56岁的路易九世决定再次发动十字军东征。

在他20年前发动的第七次十字军中,路易的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许多部下改宗伊斯兰教,成为了埃及社会的一分子。

此时距离路易自己获释回到法国,已经过去了16年。

在开罗,以大破蒙古铁骑而扬名的拜巴尔斯,苏丹大位坚如磐石。

整个西欧天主教世界,并没有任何人支持路易对十字军的狂热号召。

第七次十字军的惨败,令罗马教廷怅然若失。雪上加霜的是,穆斯林军队1268年攻下了十字军控制的安条克公国。罗马教廷此时对向欧洲各地宣传十字军东征失去了信心。

此时此刻,面临拜巴尔斯威胁,又新近失去安条克的中近东基督教势力,完全没有对十字军东征的新期待。

因此,1270年出征的第八次十字军,除了出自路易九世本人的愿望以外,并没有任何人的推动。这位并未因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而气馁的国王,依旧身怀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和对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信心。

他所选择的出征目的地,不是以前的任何地点,而是北非的突尼斯。

路易之所以选择突尼斯,大概是因为风头正盛的拜巴尔斯的兵力集中于北侧,难以顾及西面的北非腹地。自狮心王理查以来基督徒占领的凯撒利亚、雅法等城市,都已尽数为拜巴尔斯夺去。

路易的计划一旦成功,则不得不称之为天才级的战略。如果他击败了突尼斯的埃米尔,并使北非基督教化,则可以从西面率领北非军队长驱直入,攻取埃及。然而要让整个北非基督教化,唯一的办法就是武力推翻当地的穆斯林政权。

法国国王亲自率领的第八次十字军阵容,比第七次十字军更加华丽。

路易和法国的两位王子、英格兰王子、纳瓦拉国王都带着后妃出征。随行骑士们的甲胄和战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后妃的女官们艳丽的礼服花枝招展。倘若没有海上的惊涛骇浪,这阵势真宛若上流社会的观光旅行。

1270年7月1日,从艾格莫尔特港出发的第八次十字军,在撒丁岛南端稍作停留,便向突尼斯进军。

7月17日,大军在距离古港口迦太基不远的地方登陆。

古典时代北非物产的集散地迦太基,随着中古时代以来当地经济文化中心向突尼斯转移,逐渐被遗弃为一座沙漠中的废都。十字军在此处的沙漠地带登陆之后便就地扎营,等待从西西里前来会合的安茹伯爵查理。路易计划在与这位王弟会合之后,率军前往突尼斯。

由于缺少第七次十字军时代茹安维尔式的记录者,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第八次十字军的总兵力情况。但无论如何,逾万人在沙漠地带持续露营,都是十分危险的。

深知自己身处危险境地的路易,在决定实施军事行动之前,首先试探外交途径的解决。他给突尼斯的埃米尔送去了亲笔书信,信中写道:


若阁下考虑改宗基督教,鄙人愿为实施洗礼。若阁下拒绝,鄙人将亲率万余部众,与阁下兵戎相见。


突尼斯埃米尔即刻发来了回信:


收回您关于洗礼的话吧,我愿与您战场上见。您若胆敢进攻突尼斯,我就会杀掉城内“浴场”的所有基督徒奴隶。


所谓“浴场”,即此时期北非穆斯林海盗收容所掠夺来的南欧基督徒奴隶,并役使其进行廉价劳动的场所。我已经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路易九世所率第八次十字军进军路线

即使是单纯如路易九世,也对突尼斯埃米尔的强硬回复感到意外。于是他决定停止外交活动,尽快开始军事行动。他派遣船只火速前往西西里,催促兄弟查理尽快出兵,并提供更多的水和军粮。

然而,查理四年前刚刚杀死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儿子曼弗雷迪,夺取了西西里的王位。西西里人对这位来自法国的新国王并无好感,于是他无论是征募兵士,还是筹集钱粮,都进展缓慢。

突尼斯盛夏的太阳毒辣辣地照耀着十字军的将士,他们逐渐陷入缺粮缺水的境地。由于没有选择好登陆地点,一直处在野营状态下的部队状态日趋恶化。敌人还没有来袭,瘟疫却悄然来到了。

进入8月,迟迟等不到查理的路易病倒了。

得知路易病情的查理急忙调遣部队和补给物资,从西西里岛西岸的特拉帕尼港出海,率军于8月25日登陆迦太基。

登陆的王弟并未得到任何人的欢迎——急忙赶去路易营帐的查理,见到的是片刻之前已经撒手人寰的兄长的遗容。据说路易九世生前最后的声息,是“去耶路撒冷,去耶路撒冷!”

在恶劣条件下病倒的,并非只有路易一人。以教皇代表身份同行的主教,以及路易的儿子,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时出生的特里斯坦,都命丧黄泉。另一位王子腓力也一病不起,危在旦夕。

国王和高级贵族的遗体,在死后会直接分解,心脏收入特制的器皿中,送回母国,而骸骨则会与皮肉分离,运送到适合其尊位的教堂埋葬。由于突尼斯并没有基督教堂,除了心脏和骸骨以外的遗体只得就地火化。这种特殊的遗体处理方法,是一般采取土葬的基督教社会在处理远征中牺牲的基督徒的常用惯例。此时查理也只好采用此法,将兄长的遗体火化。

正在这时,传来了敌军从突尼斯方向袭来的消息。查理急忙命令兵士们拿起武器迎击敌人。

尽管处于种种不利条件下,十字军还是赢得了与突尼斯军队战斗的胜利。不得不说,比路易年轻12岁的安茹伯爵、西西里国王查理,拥有比兄长更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眼看手下军队败北,突尼斯的埃米尔早早地提议求和。他提出的议和条件只有一个——十字军退出突尼斯,而自己向查理支付用于撤军的赔款。

查理和十字军的全体领导人简单磋商之后,便同意了突尼斯提出的请求。最终,十字军在11月20日撤出了突尼斯,埃米尔也在三个月后应约支付了赔款。然而,无论是突尼斯城,还是城内“浴场”里的基督徒奴隶,都没能等到十字军兵临城下的一天。大张旗鼓出征的第八次十字军,仅仅从异教徒手里拿到赎金便扬长而去,恐怕是上帝和耶稣基督都无法容忍的吧。

然而此次十字军冬季的撤军出海,却导致了撤退途中的大混乱。按照常识,地中海的商船和渔船都尽力避免冬季出海,来自西欧的贵族和骑士们却完全不知道这个道理。

就在大军即将抵达西西里岛附近的特拉帕尼港时,冬季的暴风雪向舰队袭来。就在港口迎接的部众眼前,18艘舰船被呼啸的海浪吞噬。船上的4000名兵士和马匹、武器一起葬身海底。

特拉帕尼全城的居民立即动员起来,渔船倾巢出动,争分夺秒地营救还未沉没的舰船,并搭救从沉没的船只落水的官兵。救援作业日以继夜地进行着。

所幸的是,查理本人,路易死后继承法国王位的腓力,纳瓦拉的国王和英国的王子,以及路易和腓力的王后,路易的女儿纳瓦拉王后,都最终得救。

十字军回到西西里岛以后,从突尼斯感染疫病的死亡者继续增加。到12月4日,从海上救回来的纳瓦拉国王夫妇双双病故。

查理和即将登上法国王位的腓力为纳瓦拉国王夫妇和路易、特里斯坦的遗骨一起举行了葬礼。葬礼安排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附近的蒙雷亚尔大教堂。四位王侯的心脏则由专人携带回本国国内。

葬礼举行之后,各国的贵族纷纷出发,踏上前往本国的旅程。由于寒冬海路不畅,全体成员都选择从陆路返国。启程之前,全体贵族来到巴勒莫的大教堂聚会,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相约以四年后的1274年7月22日为期,参加新的十字军东征,以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为目标。

以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强烈愿望促成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从1270年7月1日于法国出兵,到7月25日路易病逝,只经历了不到一个月的短暂时光。

至于这次十字军有多少人参加,其中又有多少人回到了故土,并没有任何数字可以参考。

相比第七次十字军时代法国国王路易被俘的特大新闻,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并没有留下任何有意义的“新闻”。以至于在伊斯兰史料中,完全没有此次东征的记载。

然而,在基督教信徒中间,不仅胜利者受到传颂,失败而殉教者更受到人们的尊敬。罗马教廷于路易死后27年的1297年将其封为全基督教会榜样的“圣人”。在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史上,获封为圣人的世俗统治者,只有路易九世一人而已。这位教会眼中的虔诚信徒,两度发动十字军东征,两度以失败而告终,却在历史上遗留下了“圣路易”的美名。

在罗马为数众多的教堂中间,有一座比其他的更受游人青睐。除了因为这座教堂藏有三幅卡拉瓦乔的画作,还因为它对圣路易的崇拜。

在教堂入口的左侧,耸立着身着十字军甲胄的路易的全身像。往来于此的游客毫不关心这里是否崇拜上帝的场所,常常只是专心欣赏卡拉瓦乔惟妙惟肖的作品。不知道他们是否注意到了路易潇洒的雕像。

以上帝的期望为名而出征的历次十字军中,圣路易所率的第八次是最后的一次。而这最后一次十字军唯一的遗产,就是这位获封圣人的法兰西国王了。

当最后一次十字军的时代渐行渐远,巴勒斯坦地区基督徒最后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