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马拉松
冬季过去了,公元前490年的春天来临。不管你如何一厢情愿,这一年波斯军队的目标就是雅典。
不清楚这个时候波斯军队的两个指挥官制定了怎样的战术,我们只知道两人没有采取共同行动。
第一路军队负责埃雷特里亚的战后处理,埃雷特里亚也遭遇与纳克索斯岛相同的命运。第二路军队向雅典进发。不清楚第一路军队是打算处理完埃雷特里亚的事情后在马拉松与第二路军队会合,还是计划登陆马拉松后走陆地,在临近雅典的海港法莱隆与第二路军队会合。总之,雅典只知道波斯的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在马拉松登陆。
尽管如此,雅典依然不知道该将军队派往何处。总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雅典决定派遣军队向马拉松出发。雅典距离马拉松大约40公里,他们一定是急行军到达马拉松的。走直线的山路更近,但他们却选择了沿海道路,可能是为了监视从海上不断向雅典接近的敌方船队吧。
马拉松平原背后森林环绕。雅典军到达森林一端时,眼前开阔的平原上已经集结了成群结队的波斯士兵。将军们一眼就看出眼前的波斯兵远比雅典兵多,而这还不是对方的全部兵力。雅典军队加上普拉塔亚的1000名士兵,也不过1万人。
当然,波斯军队也很快得知雅典军已经到达马拉松,因为雅典军队没有隐藏在森林之中,而是直接出现在平原上。大概这也是计划之一,让敌人知道自己已经到了。
就这样,两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相遇了。
两军并没有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波斯军队没有动,雅典军队也没有动。也许,波斯方面在等待第一路军队的到来,而雅典方面在等待斯巴达的援军。
对峙状态好像持续了五六天。其间,雅典方面的将军没有浪费时间,他们在这几天里理顺了指挥体系。因为他们知道指挥体系很重要,可能左右战斗的结果。
城邦国家雅典有10位将军,按照规定,每个将军分别担任4天总指挥。这是一个民主政体国家,指挥权也必须平等。
但是,如果忠实于这一规定,那么即使是公认最优秀的指挥官,执掌总指挥权的时间也只有4天,这4天一过,只能等36天后才能再次担当总指挥官。我们不清楚是谁,总之有人认为面对两倍于自己的敌人时,没有必要拘泥于法律的规定。
他提出“根据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法律”。当然,米提亚德是不可能说出这种话的。他是一位率性的人,在战场上是个天才,政治上却有点儿迂腐。当然,这个意见也不会是公认的正义之士阿里斯泰德提出来的。提出这种建议的人,一定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最后,在此人的提议下,其他9人经过理性判断,做出了决定。
10位将军中的9人将总指挥权“委托”给了米提亚德。注意,这里用的是“委托”,而不是放弃。
于是,尽管雅典在兵力上不及波斯军队一半,但是指挥体系得到了有效统一。
名义上是10人之一、事实上是唯一的总指挥官米提亚德,在马拉松平原上给其他几位将军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很好地证明了他们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打破两军对峙状态的是雅典军队。
米提亚德在等待斯巴达军队到来。他担心在斯巴达军队到来之前,波斯的两支军队先行会合。于是,他决定用现有兵力与波斯军队决一雌雄。他反复研究战术,并征得了全体将军的同意。
这是波斯军队和雅典军队的一场对决。波斯军队1.5万名士兵,雅典军队包括普拉塔亚的1000人在内,共计1万名士兵。
在对峙的几天里,米提亚德观察分析后认为,这场马拉松会战将是步兵与步兵之间的对决。
骑兵是富裕阶层的角色,所以雅典军队中骑兵数量很少,不能作为主要战斗力量。希腊城邦国家的主要战斗力始终是重装步兵。
波斯军队非常重视骑兵的战斗力,他们在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战场上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波斯骑兵不仅攻击力很强,灵活性也非常好,他们可以在疾驰的马背上准确射箭。
但是第一次希波战争中,大流士只派出了1000名骑兵,而且在马拉松会战中,这1000名骑兵事实上没有参战。也许是攻陷埃雷特里亚之后,波斯骑兵的大部分编入第一路军队参加全面征服优卑亚半岛了吧。总之,马拉松平原上的波斯骑兵规模很小,不能算是一股战斗力。
同时,米提亚德一定也注意到敌军的1.5万名步兵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他们是轻装步兵。米提亚德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生活了20多年,那里与亚细亚接壤,所以他只要看一眼武器就可以判断出当时的波斯士兵属于什么兵种。
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作战用的剑、长矛或弓箭等武器的优劣,更在于防御用的头盔、胸甲、护腿、盾等装备的优劣。这些装备可以保护士兵在与敌作战时减少伤亡。
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会战是一场数量占优的轻装步兵和数量处于劣势的重装步兵之间的对决。
我想,以战胜波斯军队为最大目标的战术大概是米提亚德在两军对峙的几天时间里制定的。因为,波斯方面在对峙期间调整了阵形,完全遵循会战的作战常识。
会战中的阵形通常采用左翼、中路和右翼的布阵方式,敌我双方一样。所以,从战斗开始直到结束,战场上始终是我方左翼军队攻打敌方右翼军队,我方中路军队对阵敌方中路军队,我方右翼军队打击敌方左翼军队。
达提斯将手下的波斯军队编成了左翼、中路和右翼,其中,中路的士兵人数最多。大概他设想的战术是由左翼和右翼保护中路,提高中路军队必胜的信心,并在右翼军队和左翼军队的协助下一举拿下战斗吧。
雅典军队的总指挥官米提亚德也把雅典军编成了左翼、中路和右翼三部分,和波斯军队一样。只是,各部分的兵力分配和波斯军队相反,两翼人数较多,中路军兵力很少,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
很多古代名将都采用过围歼战术,例如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再后来的汉尼拔,打败汉尼拔的罗马武将西庇阿、尤利乌斯·恺撒等。
只是他们依靠的是骑兵,而米提亚德需要依靠步兵,也只能依靠步兵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我想,米提亚德一定召集全体将军举行了会议,在会上做了如下说明,并下达了指令。
敌军和我们相距1400米。
如果快速跑过这段距离,重装步兵必定消耗很多体力,导致在之后的战斗中无法正常发挥我们的战斗力。
波斯军队的弓箭射程最远只有200米。因此,进入弓箭射程距离前的1200米中,我军以正常速度前进。
一旦进入射程范围,举起盾牌遮挡敌人射来的箭,同时加快速度,迅速拉近与敌人之间的距离。
我军重装步兵的长矛和剑都长于波斯军队,因此只要开始近距离作战,战斗必将有利于我们。
波斯军队长矛的长度不到2米,雅典军队长矛的长度是他们的2倍。同样,波斯军队的剑长是40厘米,雅典军队的剑长接近波斯军队的2倍。
奥林匹亚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一个比赛项目要求运动员身戴沉重的装备绕运动场竞跑若干圈。而这也是米提亚德在马拉松战场上对士兵的要求,不同的只是“选手”负重疾跑是在嗖嗖的箭声之中还是观众的呐喊声中进行。
指挥体系统一了,要有效发挥这一体系的作用,就必须让所有参与者彻底了解各自的行动。在马拉松,最先理解米提亚德战术的自然是各位将军,接着士兵们也清楚并记住了米提亚德的战术。
马拉松会战中的两军布阵图
上图是两军的布阵图示。
雅典军队右侧能看到大海,波斯军队左侧能看到大海,运送波斯军队的船队就停靠在他们左后方的海边等待会战的结果。如果波斯军队在战斗中失利,船队就是他们逃跑的后方。
米提亚德要求雅典右翼军队击破波斯军队左翼后尽快结束战斗,不给波斯军队逃向船队的时间。
卡里马科斯是将军会议的议长,右翼军队由他指挥。因此,马拉松会战中,名义上的总指挥官就是他。因为在城邦国家时代的雅典,按惯例,右翼军队必须由总指挥官率领。
米提亚德亲自指挥左翼军队。他们的任务是攻打敌军的同时,绕到敌人背后,对敌军形成包围之势。无疑,这一任务相当艰巨。
最后是中路部分。尽管兵力很少,但是米提亚德要求他们面对五六倍于自己的敌人发起猛烈进攻,要顽强作战,绝不能被敌人击破。不仅如此,米提亚德还要求中路部分的军队有序后退,因此任务非常艰难。因为他们不仅要以寡敌众,还要在敌人未察觉的前提下步步“后退”。
中路部分的军队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右翼和左翼展开围歼。之所以说中路部分任务艰巨,是因为中路部分一旦崩溃,围歼战也将化为泡影。60岁的米提亚德把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中路部分交给了40岁的阿里斯泰德和34岁的地米斯托克利。
作为雅典政界的新生代,正不断崛起的这两个人常常针锋相对,互为竞争对手。但是在马拉松战场上,他们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们只知道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会战发生于公元前490年夏天,详细月份和日期并不清楚。因为关于这次会战,希罗多德是唯一做过记录的历史学家。也许他对战斗发生的时间不太关心吧。近现代研究者认为,战斗大概发生在8月末至9月初的某一天。
战斗完全按米提亚德设想的那样开始、展开并结束。结果是:
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
雅典军队阵亡192人。
指挥右翼军队的卡里马科斯和另一位将军也在192人的阵亡者名单中。因为战斗中,雅典军队的指挥官一定身先士卒。
波斯方面损失的兵力是6400人,在1.5万名士兵中,死亡人数高达42%。雅典方面的损失是192人,在1万人中只占1.2%。雅典军队同时缴获了波斯军队的7艘船只。
波斯军队的残兵抛下阵亡者,甚至丢下伤员,跳上船仓皇逃离了马拉松。
雅典军队虽然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胜利的喜悦。因为波斯军队虽然败北,但是他们的兵力还有8000多人,而且还有未参加马拉松会战的第一路军队。
一旦波斯第一路军队和第二路军队的残兵会合,尚有近2万人的兵力。这支波斯军队就在雅典附近。
马拉松会战中,雅典投入了全部兵力,因此雅典城内正处于不设防状态。一想到波斯军队可能趁虚而入,将士们哪里还有庆祝胜利的心情。战斗结束后,士兵只休整了一小会儿。
米提亚德留下阿里斯泰德和他的部下负责埋葬阵亡者和安排伤员,自己率领余下全军匆匆回雅典。为了尽快回到雅典,这次他选择走山路。他没有遇到不慌不忙前来支援的斯巴达军队,因为斯巴达军走的是沿岸的路线。
斯巴达军队到达马拉松已是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迟到的斯巴达士兵进入战场后,绕战场走了一圈,看着堆满波斯军队阵亡者尸体的战场,对阿里斯泰德说了这样一句话:“完胜!”
在希腊和波斯的第一次正式会战中,雅典没有依靠希腊最强大的陆战国家斯巴达的帮助,仅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阿里斯泰德全权负责战后处理,他记录下每一位雅典阵亡者的名字,记录下他们所属的“部落”名字之后,将其火葬。波斯没有火葬的习惯,所以处理完雅典阵亡者尸体后,他把波斯军队阵亡者集中埋在了一处。
然而,波斯军队没有攻打雅典。大概是率领第一路军队的阿尔塔费尼斯和率领第二路军队残部的达提斯在马拉松吃了败仗后决定避免冒更大的风险吧。
专制国家的臣子都有官僚习气。如果选择继续作战,万一再次落败,阿尔塔费尼斯会丢掉萨迪斯总督的职位,这可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位。而来自波斯的达提斯有可能脑袋搬家。两人经过考虑,一致决定将埃雷特里亚和纳克索斯岛的住民带到苏萨献给国王,以此减轻大流士的愤怒。
雅典民众得知波斯军队的船队向东离去,这才从心底松了一口气。
第一次希波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发生于马拉松平原的这场战役历史意义巨大。
因为它证明了无敌的波斯并非真的战无不胜。事已至此,波斯国王大流士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这一事实不仅传遍希腊全境,甚至也传到了中东和埃及。
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一个比赛项目叫“马拉松”,此名称就源于第一次希波战争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