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前往萨拉米斯

为了抵抗波斯入侵,希腊城邦国家结成了联盟。此时,温泉关—亚德米西林防线已经被突破。那么,接下来应该在何处迎战敌人呢?在这个问题上,各国出现了意见分歧。

科林斯认为选择伊斯米亚为最佳方案。伊斯米亚是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之间的狭窄地峡。伯罗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达赞成在伊斯米亚迎敌。

如果采用这一战略,意味着联盟要放弃雅典。与此同时,派出20艘战船加入希腊海上军队的迈加拉也将遭放弃。毋庸置疑,地米斯托克利坚决反对此提案。

地米斯托克利代表雅典出席伊斯米亚会议,他认为在伊斯米亚迎战敌人,海上军队将无所作为。他列举以下事实,极力说服其他城邦国家代表放弃这一方案。

一、伊斯米亚附近的海域过于开阔,有利于大型船只为主的波斯海上军队。

二、雅典近海萨拉米斯湾海域较窄。将战场设在此地,波斯海上军队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船体不大却很稳重的三层加莱船受潮流影响小,行动自如,最适合在这里迎战敌人。

但是,波斯军队认为船只只是用来输送战斗人员的,而此时的希腊人也这样认为。

毕竟靠海战决定战争胜负史无前例,因为历史上首开先河的就是萨拉米斯海战。

鉴于这样一种认识,尽管地米斯托克利极力劝导,同意将萨拉米斯海湾作为战场的城邦国家依然很少。

地米斯托克利不得已采用了威胁的手段。他提出,如果战场不设在萨拉米斯,雅典将退出对抗波斯的希腊联军,雅典所有船只将带着所有雅典人迁往意大利南部。

出席伊斯米亚会议的希腊城邦国家代表都知道地米斯托克利的强制疏散将雅典变成了一座空城,他们也知道这次强制疏散行动时间短、结果圆满。所以,听到地米斯托克利的话后,他们毫不怀疑他会把全体雅典人迁往意大利南部。

尽管如此,依然有个别城邦国家表示反对。

于是,地米斯托克利又采取了另一个对策。

他有一个家庭教师,负责孩子们的教育。家庭教师是爱奥尼亚地区的希腊人,原是奴隶,精通波斯语。此人非常崇拜地米斯托克利,甚至愿意为他去死。

地米斯托克利让此人作为自己的使节前往波斯营地,去见波斯国王薛西斯。他要求此人一定要面见国王,用波斯语转达地米斯托克利的意思。

为了不留下证据,他让使者口头转达他的意思,内容是:希腊城邦联盟意见分歧严重,雅典对此深感绝望,欲与波斯国王单独讲和。

这位家庭教师做好了有去无回的打算,然而波斯国王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薛西斯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的主人,我对此很有兴趣。”

波斯国王薛西斯认为,在希腊城邦国家中,雅典与斯巴达势均力敌。如果希腊强国雅典脱离联盟,波斯入侵希腊就成功了一半。波斯军队在温泉关已经打败斯巴达,论海上战斗力,仅雅典就占了全希腊海上军队的一半以上,如果雅典能够脱离联盟,那么……想到这些,39岁的国王不免喜形于色。

这位家庭教师回来后,向地米斯托克利做了汇报。之后,地米斯托克利再也没有理会波斯国王,但是他故意放出风声,让别人误以为雅典和波斯有可能单独讲和,以此给固执己见、坚持要在伊斯米亚迎敌的城邦国家代表施加压力。

尽管如此,要让希腊联合海军将迎敌战场从伊斯米亚海面转移到萨拉米斯湾,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力。

这时,阿里斯泰德正好回国了。两年前,地米斯托克利用陶片放逐制度将他逐出了雅典,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地米斯托克利认为每一个雅典人都应该为保卫祖国效力,于是建议公民大会向陶片放逐者发出召回令。

10年前的马拉松会战中,阿里斯泰德是指挥官之一,曾经与地米斯托克利并肩作战。这次回国,他是带着“见面礼”回来的。回来前,他对波斯现状做了充分的研究,掌握了一定情况。

阿里斯泰德来到伊斯米亚,叫出正在开会的地米斯托克利,向他讲述了一个情况。

他说,自己在回国途中顺道去了一趟埃伊纳岛,看到停泊在法莱隆港的一支波斯海上部队横越萨拉米斯和埃伊纳之间的海面,正在向萨拉米斯西侧行进。

显然,波斯海上军队的战术是从东西两侧夹击停泊在萨拉米斯湾的希腊海上军队。

众所周知,此前的10年间,44岁的地米斯托克利和50岁的阿里斯泰德作为雅典政界的两大人物互为对手。地米斯托克利不是一个受情绪左右的人,而此时也不是纠缠于政治斗争的时候。因此,当他听到希腊海上军队可能遭左右夹攻的消息时不禁面露喜色,他说:

这是一个好消息。

第一,波斯方面发起海战的行动已经明朗化。

第二,如果东西两侧同时遭封锁,停泊在萨拉米斯湾内的希腊海上军队只能在湾内与敌人展开决战。

他说:“由我说明这一情况,恐怕其他国家的代表未必相信。所以,我希望由你来向大家进行说明。毕竟你是公认的正义之士,大家都相信你绝不会说谎。”

在城邦国家代表面前,阿里斯泰德将自己亲眼所见以及埃伊纳岛民的证言等一切关于波斯海军动向的信息讲给了大家。

效果出人意料。所有代表当即同意波斯与希腊海上军队决战的战场就定在萨拉米斯湾。

没有别的选择。既然两侧被封锁,就只能选择在中间地带作战。地米斯托克利成功地让大家接受了背水一战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