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伯里克利以后(后期) 无条件投降
一、城邦国家雅典从此成为斯巴达的同盟国。也就是说,无论是本国防卫战还是前往他国作战,没有斯巴达的允许,雅典不得擅自行动。
二、放弃提洛同盟时代控制的所有城邦、岛屿,这些地方从今往后就是和雅典毫无关联的城邦。
三、允许保留12艘三层加莱船。雅典拥有的战船不得超过这个数量。
常备200艘战船的雅典,今后只能拥有区区12艘。雅典海军被彻底消灭。
四、撤除所有建立在比雷埃夫斯外港的防御设施。当地的两间造船厂的规模要收缩至最小程度。
五、连接首都与外港长达7.5公里的“长墙”数段被毁,被破坏的部分总长2公里。
长墙相连才能发挥作用,当中被切断就形同虚设。
第二次希波战争刚结束,地米斯托克利即下令建起这道“长墙”,伯里克利时代又进行了完善改建的工程。它的作用在75年后被终结。
地米斯托克利构思并在他执政期间完成的雅典—比雷埃夫斯外港的一体化,长久以来始终是雅典繁荣的源头。如今化为泡影。
凭借这个一体化,雅典曾成为爱琴海乃至东地中海地区的一大通商中心。这已成为昔日往事。
雅典人的性命被保全了。他们没有被杀,也没有被当成奴隶。在他们生活的城市,帕特农神殿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但是,城邦国家雅典不仅无法维持海军大国的地位,甚至被迫失去经济大国的地位。
无条件投降的雅典,还有另一个必须接受的条件。
六、接受流亡在外的反民主派人士归国。
斯巴达没有强制雅典放弃民主政体,建立寡头制政府。
斯巴达人将营地设在俯瞰市区的卫城山上。雅典市民在斯巴达士兵的监视之下,“接受”了这些反民主派人士的回归。
虽然新政权只是一个处理战败问题的政府,但雅典已经在事实上从民主政体转向寡头政体。
以上这一切在公元前404年春天至秋天的短短数月内,成为现实。
它们发生在雅典击退来犯的波斯大军,为日后的繁荣昌盛铺平道路的75年后。
它们发生在保持雅典的繁荣并成功将之发扬光大的伯里克利去世仅仅25年后。
作为希腊代表的城邦国家雅典,在公元前404年侥幸地躲过了灭亡,但躲不过衰败。
雅典兴盛的四大要素有:
一、民主政体。
二、雅典海军。
三、雅典—比雷埃夫斯港一体化。
四、提洛同盟。
雅典在短短的25年内丧失了所有。
它再也不是霸权国家。
苏格拉底的教导正确无比。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雅典人败给了他们自己。换言之,是自我毁灭。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雅典的势力范围(公元前431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残存的势力范围(公元前404年)
玛格纳·加西亚国立博物馆(意大利) © Scala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