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雄的绝响 六、刘表不可告人的想法

袁绍在联络张绣的同时,也派人来到襄阳见刘表,希望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操(绍遣人求助)。

刘表口头上答应袁绍,但未做实际行动。在袁曹争锋中,刘表只打算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以观天下之变。

目前,足以与袁绍、曹操集团实力匹敌的,也就是刘表了,无论地盘之大还是人马之众,刘表都是当时天下的第三号人物,他的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即将开始的大决战的胜负。

对于刘表不介入的策略,他的部下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都劝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所作为,可以乘此机会崛起;如果不然,也应该选择其中的一方给予支持(固将择所从)。将军拥有十万之众,怎么能坐而观望呢?”

韩嵩等人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对袁绍和曹操都不支持也不反对,实际上在他们那里都不会落好(两怨必集于将军),以刘表目前的状况,想中立那是不可能的。韩嵩、刘先以及刘表最重要的部属之一蒯越都劝刘表站在曹操一边。

他们认为曹操这个人相对贤明,天下贤俊纷纷归顺,在决战中有可能战胜袁绍。如果现在不联合曹操,将来等他战胜了袁绍,必然举兵南下荆州,到那时恐怕就无法抵挡了。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不如率全部荆州归降曹操(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操必然厚待将军,那样以来可以长享福祚,垂之后嗣,这才是万全之策!”

刘表手下的大多数人也都支持曹操,这让刘表颇为犹豫(表狐疑),他决定派韩嵩到曹操那里走一趟,观察虚实后再作决定。

这样,大约在建安五年(200年)初,刘表的使者韩嵩一行来到官渡前线见曹操,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韩嵩此行对曹操和曹军都有了更深的印象,又到许县拜见了天子。在曹操的授意下,献帝拜韩嵩为侍中,韩嵩大概不愿意接受,表示想回荆州,献帝又改任他为荆州刺史部零陵郡太守。

这番好意没想到给韩嵩帮了倒忙。韩嵩回到襄阳,向刘表汇报所见所闻,对曹操大加赞扬,并劝说刘表送儿子到许县作人质,以证明自己的诚意,这引起了刘表的怀疑。

在一次有数百名部属参加的会议上,刘表召见韩嵩,盛怒之下,拿出天子所赐的符节,意思是想斩杀韩嵩。大家都很紧张,劝韩嵩赶紧赔罪,韩嵩动都不动。大家对刘表苦苦相劝,就连刘表宠爱的妻子蔡氏也出来说情,刘表盘问了与韩嵩随行的人,没有发现韩嵩有什么不妥的行为,这才饶过韩嵩一死,把他关了起来。

韩嵩事件平息,劝刘表投靠曹操的建议没人再敢提起,刘表继续他原先制定的策略,对袁绍那边尽量敷衍,对曹操不和不战,保持他的中立。

刘表突然问罪于韩嵩,表面看来是他的疑心病犯了,看到韩嵩不加掩饰地称赞曹操,加之他接受了献帝的任命,心里很不痛快,所以发难。陈寿评论这件事时也认为,刘表虽外貌儒雅,但内心多疑忌,像这样的事很多(皆此类也)。

但实际上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作为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刘表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坐山观虎斗,谁都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因为,投降曹操或袁绍,对于蒯越、韩嵩等人来说是无所谓的事,但对刘表来说差别就大了。

自己当老板挣的再少也是老板,给别人打工挣得再多也是个打工仔,刘表不糊涂。若干年后孙权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孙权手下大多数人也如韩嵩、蒯越一样主张投降,而孙权宁可冒灭亡的危险也不愿意投降,道理是一样的。

刘表想中立,但韩嵩、刘先、蒯越等人都劝他投降曹操,也许劝他的人还有不少,尤其是蒯越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他的意见刘表不能置之不理。无奈之下,他派韩嵩到曹操那里走一趟,说是考察情况,实际上是做给主降派们看的。

韩嵩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回来对曹操一阵猛捧,这给了刘表问罪于他的一个口实。刘表问罪韩嵩可以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谈话,也可以把他交给有关部门审查,完全没有必要当着手下数百人的面进行。刘表此举,正是明告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闭嘴。

这样看来,刘表做事也挺有手段,对于投降派,孙权气得拔剑剁桌子,刘表只需不露声色地召集大家开个会,也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可见其城府更深。

但是不久之后,刘表遇到了麻烦,荆州的后院突然出了事。刘表的长沙郡太守张羡在孙坚旧部桓阶的策动下反叛,周围的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纷纷响应,荆州的南方四郡眼看要独立。

桓阶字伯绪,长沙郡临湘县(今湖南长沙)人,孙坚当长沙郡太守时很赏识他,举荐他为孝廉。后来孙坚死于襄阳城外,别人都不敢表示什么,他冒死为孙坚发丧,刘表感其义气,没有为难他。

桓阶后来跟张羡关系很好,张羡是南阳郡人,《英雄记》说他在南方四郡一带很得人心,但他性格倔强,刘表不太喜欢他,对他也不够尊重(不甚礼也)。

袁曹相持于官渡,桓阶劝说张羡不如抓住机会投降曹操,“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张羡表示同意,于是联络周围的另三个郡同时举兵抗拒刘表,派出使者去见曹操。

曹操简直不能相信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如此一来,等于给刘表的脊背上顶了一把刀,荆州方向更没有问题了。

刘表急攻张羡,后来张羡病死,桓阶逃匿,南方四郡之叛平息。

再后来,曹操南下荆州,他找到了桓阶,当得知他策动张羡有功时,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曹操当丞相后,桓阶担任过丞相府办公室主任(丞相主簿)。曹丕称帝后,桓阶升任尚书令,成为曹魏的重臣,于曹丕在位时病逝。

南方四郡叛乱虽然被刘表平息了,但此举牵制了刘表的行动,让他在袁曹对峙时无暇顾及北方之事。

袁绍寄予厚望的两路盟军,一路投靠了曹操,一路态度消极,只想中立,且又自顾不暇。袁绍渴望给曹操来一个大包围,这个计划看来要歇菜了。

袁绍派出来的使者其实远不止这两路。袁绍给自己老家同时也是曹操大后方的汝南郡也派出了使者,拉拢的对象是李通。

袁绍给李通开出了很高的价码,任命李通为征南将军,刻好了印章,准备了绶带,由使者带给李通。曹操给李通的军衔仅是裨将军,职务仅是汝南郡的阳安都尉。袁绍给的是大军区司令,李通现在担任的是地区公安局局长,双方相差何止三级?

面对袁绍的厚礼,李通却坚定地站在曹操的一边。但是,李通的亲戚以及手下很多人都主张投靠袁绍,他们看到袁绍势力强大,担心曹操没有多少胜算。

不光是袁绍,刘表也派人来招降李通,但都被李通一一拒绝。李通的亲戚和手下人都很生气,苦口婆心地劝他,李通手按着剑,厉声道:“曹公是明哲之人,必定会赢得天下。袁绍虽然表面强盛,而能力有限,最终一定会成为曹公的俘虏。我意已决,至死都不会改变(吾以死不贰)!”李通杀了袁绍派来的使者,把使者首级以及袁绍给他的征南将军印绶呈报给曹操。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氏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听说袁绍就要杀回来,社会上谣言乱飞,人心浮动。赵俨在汝南郡当朗陵县长,和李通很要好,遇事常一块儿商量。赵俨对李通说:“现在形势很严峻,人心惶惶,征户调一事如果照常进行的话,会不会激起叛乱?”

李通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有顾虑:“曹公与袁绍相持甚急,正是因为有的郡县准备叛乱,所以如果我们不送户调的话,会不会有人说我们也在观望?”

赵俨说:“你考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事情应该分清轻重。现在还是应该暂时不征,我替你去解释。”赵俨给荀写信,说明了情况。荀立即转报了曹操,曹操下令不仅暂停征调,还把前面征收的发还县民,上下皆大欢喜。

在李通、赵俨等人的努力下,汝南郡的形势慢慢稳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之外,袁绍还向青州的臧霸以及关中诸将也派出了使者,但收效都不大。臧霸的态度很坚决,全力支持曹操,“泰山帮”里除了昌以外都站在了曹操一边,他们集中精兵,布防在青州一线,防止袁军从东面包抄徐州和兖州。关中地区的大小割据势力在钟繇和卫觊等人的努力下,要么表态支持曹操,要么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