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月围城 第三节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二,浚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太上皇赵佶听了,挥动他那早就想扇动的翅膀——飞。

第二天,他,就宣布去亳州烧香。

太史官给他算了一卦,说初四走比较吉利,但初四他都等不及了,于初三夜就带着皇后、皇子和帝姬(公主)乘船南逃,不仅当皇帝的儿子没来得及为老爹设宴送行,连昔日的那几个心腹也没透风。

但一听昔日的老东家跑路后,蔡攸、童贯等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老东家南逃,他们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是落水狗人人喊打的他们只有死抱赵佶这块枯木当救生圈了。

老子跑了,儿子的心里也发毛了,虽然在初三下了亲征诏书,但对首都的防御能力毫无底气。而在初四早上,群臣商议的时候,以宰相白时中为首的大臣又提出了放弃东京出幸襄阳的建议。

赵桓对这个提议很动心,但是李纲站出来了,表示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让赵桓无法不接受。

赵桓你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太上皇让你做东京留守,替他守这个摊子,你现在跑了,你的这个皇帝怎么可能当得名正言顺?

白时中等人无法反驳,只气急败坏地问,说得比唱得好听,谁来负责守城,你吗?

李纲说我守就我守,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纲就是李纲,尽管我们可以说他的崛起之路和同时代的奸佞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他一样出身豪门,和北宋时期的文人们一样挥金如土,一样花前月下,一样在朝中需要靠山,需要朋党,但是在帝国最危机的时候,他显现出一种同时代帝国文人们不具备的气质——傲骨。

这种气质一直在帝国顶级文人中传承,从寇准到范仲淹,从范仲淹到王安石,从王安石到李纲。

因为他们是这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所以他们无所畏惧,任何狂风暴雨都不能让他们为之心虚胆寒。

赵桓看着李纲,心中突然多了很多底气,腿也不那么软了,大喜说好,就让李爱卿来负责指挥东京保卫战。

“且慢!”

李纲的声音高了八度,说要我守城可以,不过我现在的官小了,负责保卫东京的最高军事长官最少应该是帝国的执宰之一。

赵桓忙问左右群臣执宰编制中可还有空缺,得到的答案是尚书右丞宇文虚中刚刚跟着太上皇去亳州烧香了,位置腾出来了。赵桓当场拍板,李纲现场从兵部侍郎改任尚书右丞(从国防部副部长改任分管工部、刑部、兵部副总理),同时兼知枢密院事,跻身两府内阁执宰。

人事任命下了,李纲却没完,说东家你还没给发制服。

赵桓拍拍脑袋说差点忘了,入阁拜相是要穿紫袍的,于是赶快给李纲搞了套新制服。

李纲在兵临城下的时候还上演的这出戏,很有太学生最推崇的才子风范,天崩地裂依然不紧不慢,很好地缓解了帝国上层的紧张情绪。

当然,情绪的缓解是一时的,下午再度开紧急会议的时候,呼吁新皇帝去长安打猎的呼声又再次在朝堂蔓延开来,赵桓虽然没做最终决定,但是任命了李纲为东京留守、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李棁为副留守。

会议结束的时候,赵桓的心腹太监悄悄告诉赵桓说,你的老婆姨太老丈人现在都出城了,东家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赵桓的心已经飘起来了,他只想跑,这个皇帝谁爱做谁做。

他几乎是哭着对李纲说李爱卿就不要再留我了,你好好替我守住东京,我去陕西带兵回来救你。

李纲不干,拿出文人的拿手好戏,一哭二泼三撞柱,抱住了皇帝的大腿说你不能走。

这时候燕王和越王两位亲王也支持李纲安慰赵桓说时局没想象的那么糟,赵桓勉强同意留下,并写了小纸条叫太监飞马送给老婆姨太们让他们先回来,再看看时局以做最后决定。

赵桓同意留下,对李纲说我的身家性命可就交给爱卿你喽。

讨论皇帝去留的问题就耽误了一天,晚上李纲等人只好与部属连夜在尚书省加班布置城防。

赵桓还没睡安稳,这时候内侍回来告诉他,家眷已经走远,追不回来了。

赵桓听说没了老婆,又坐不住了,连夜叫来了力主逃跑的执宰白时中,让他去连夜准备相关文书器物,第二天清晨悄悄走,不惊动脑袋一根筋的李右丞。

李纲加了一个通宵的班,没敢休息直接去上朝,到街上一看,百姓三五成群地议论说皇帝要走了。李纲快马赶到祥曦殿,看到宫中禁军卫士已经全副披挂,出行车舆、仪仗已全部安排好,赵桓的狩猎队伍马上就要出发。

这时候,他知道光是自己一个人是留不住皇帝了。

在祥曦殿外,他向禁军的兄弟们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呼吁将士们留下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李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终于激发了帝国军士们久违的热血激情,军士们在祥曦殿外高呼爱国口号,誓死保卫东京。

随即李纲拉着禁军殿帅王宗楚入见赵桓,说皇上你听到外面的呼声了吗?将士们都愿意在东京保家卫国,即便你带他们西巡,但人心思变,又有多少兵士愿意跟随,发生兵变怎么办?兵士都跑了,金兵追上了谁来保护你?

赵桓最终决定留下,因为他明白,他走不了,只能死守东京。

靖康元年正月初五,下定决心留守的赵桓罢免了主和派宰相白时中(当然,白宰相在禅让问题上是反对派,被清理是早晚的事),李邦彦升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吴敏知枢密院事,赵野为门下侍郎,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马军太尉曹曚为副使,王宗楚为殿前司指挥使,建立了一个战时指挥部。

战时指挥部一是加强城防,二是诏令四方军马勤王,三是派人出使金营,寻求和谈的希望。

正月初六,第一支勤王的部队在泾原军将领吴革的率领下抵达东京,给赵桓打了一针强心剂。

正月初七金军兵临开封城下之前,宋人基本做好了准备。

完颜宗望(韩离不)在城西北牟驰岗下寨驻扎后,随即向西水门酸枣门发动强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击退了女真人的进攻。

初九,金军加强了进攻,猛攻通天、景阳门,李纲闻讯亲率一千弓箭手赶去助战,射杀了很多攻城金兵。随后金军改攻封丘、卫州等门,均被击退,当天从早杀到了下午,金军损失数千人马,遇到南侵以来的最大打击。

在双方激烈交战的同时,外交谈判也同时展开。

金兵刚到开封,赵桓就派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为使者,带上一万两黄金前去“慰劳”金军。

事实上,寻求和谈,从开始到最后宋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当初徽宗皇帝知道金兵南侵后,一名李邺的小官就主动提出去金营求和,赵佶派他前去金营,并带上了不少金子。完颜宗望(韩离不)把金子收下,和谈的事压根没提。李邺为了减除自己的罪过,把女真人形容为“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人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后来东京人给他封了个“六如给事”的外号。

完颜宗望(韩离不)再次收下红包后,派了一个叫吴孝民的燕人为使者回访,提出撤兵的要求,一是以黄河北岸为界,二是给金军报销来回车旅费。

赵桓方面表示割地肯定不行,要银子嘛,可以商量。

两轮强攻不成后,完颜宗望(韩离不)终又主动派出使者去见宋人,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宋朝派一位亲王到金国作人质,一是以后两国边界要以黄河为界,三是要劳军银两。

负责守城的李纲知道开始和谈后,主动要求去金营和女真人谈判。但赵桓拒绝了,他觉得李纲的性子太刚,去一定会惹怒女真人,后来派性格柔弱的知枢密院事李棁为正使再带郑望之等人再赴金营谈判。

李棁等人出了城,因天色已黑差点被金人放箭射死,到了金营话都说不清楚,只是带回了宗望开出的条件: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千万匹,马、驼、骡、驴各一万匹,岁币每年两百万贯,并遣返所有逃到宋境的燕云百姓官员,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送亲王一名到金国做人质,另派一名宰相到金国一同划定三府边界。

李棁走后,金人嘲笑说宋人怎么派了一个妇人来军中谈判。

李棁回城后,向赵桓汇报了结果,女真人的狮子大开口让赵桓心疼,但他打不定主意拒绝,于是让李棁和大臣们会商。

以李邦彦、张邦昌二相为首的大臣们会商的会果是,银子要让女真人打五折,送亲王割地的条件完全答应。

对这个商议结果李纲表示反对,太原、河间、中山是边部要塞屏障,女真人此次奔袭,都未能攻克这三座坚壁,怎么可以主动割让给金国,何况一下要这么多银子,不是端了帝国的老底吗?至于送亲王宰相为质,那太伤帝国的面子了。

他与李张二大执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朝堂上的文人们大多用沉默来表示他们对后者的支持。

李纲无能为力了,他发现自己势单力孤,从帝国的一个中层干部跻身为拯救帝国的灵魂人物,他的资历还太浅,威望还不够高,他无法撼动奸猾而胆怯的执宰们。

他提出辞官,赵桓当然不同意,说李爱卿你还得给我守好城,和谈的事他们几个执宰做主就行。

议和之事已不可阻挡,亲王作人质方面,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于危难之际主动请缨去金营作质,宰相则派出了少宰张邦昌;银子方面,执宰们则想法搜刮城内的一切财富,以满足女真人庞大的胃口。

但李纲最后还是扣押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在他看来,这是帝国的命根,是绝不能割让的。

当时的情况,用金钱来拖住贪婪的女真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正月十四日,李纲最期待的种师道终于带领着他的部队来到了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