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大发雷霆
夏浔在庐山住了几天,直到小荻马上就要临产,这才返回金陵。
此时,郑和已经回京了。
郑和是内官,官品也不高,不需要派三品以上官员迎接,但是随他回来的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使节,其中包括一个国家的国王。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王妃、王子、公主还有王弟王妹,一大家子居然都来了,这就需要同等品秩的人员相迎。
外国的国王,相当于大明的郡王,于是就由大明皇室派了几位在京的闲散王爷出迎,把他们接到会同馆入住以后,朱高炽、朱高煦两位监国再联袂赶到会同馆里探望、问候。
郑和这一次出海,因为是头一回,需要从无到有地探索出一条海路、所以耗费时间很长,达两年之久,所经国家和地区包括了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暹罗、南巫里、加异勒、甘巴里、阿拨巴丹等国。
回来时这些国家都派人赠送了礼物,其中琉球中山、山南,婆罗,阿鲁,苏门答剌,满剌加,浡泥、占城、暹罗、榜葛剌、南浡利、小葛兰等国遣使入贡。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足利义满也派了使节来。
现在日本的情形很糟糕:后龟山天皇出走了,他跑到南部重聚南朝旧部,以武力抗议北朝背信弃义。由于有惜竹夫人和大明暗中向他提供了大笔资金和武器、粮食,后龟山出走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效果也大多了。
由于他手里有充足的资金、武器和粮食,他不但很快招揽了一批旧部,而且招纳了很多农民和流浪武士,包括被中国水师和日本水师联手打压得几无生存余地的海盗也大量投奔了他,使得他迅速组织起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武装。
后龟山出色的表现,使得一些本来还想观望声色的南朝氏族、豪门,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旗帜鲜明的表示拥戴后龟山天皇,他们形成了一股相当庞大的力量,让后小松天皇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鉴于足利义满年老体衰,渐渐控制不了他手下的几大诸侯,他的义子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也鼓起勇气在朝政、军事等多个方面公开发表自己意见和主张,与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唱反调,踏出了彻底决裂的第一步。
鉴于这种局面,足利义满急需得到大明对北朝的认可以及对他的支持,所以他派了一支使节队伍向大明入贡,并请求大明在道义上予其以支持,如果可能,希望大明水师在军事上也能予之以一定的配合。
这一来,再加上早先赶到金陵的帖木儿国使节,汇聚到金陵的各国使节已将近二十个国家,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也不过如此,越来越看不透金陵局势、已无法予以控制的太子朱高炽趁机上书,奏请皇帝回京。
眼下这种局面,朱棣不可能再滞留北京,是到了他该回来的时候了。
一池秋水,波光粼粼。
虽已到了秋天,荷叶仍是碧绿的,只是荷花少了些,有些荷茎上已结出了饱满的莲实。一道九曲小桥蜿蜒水上,中间位置有一座小巧的八角小亭,小亭门窗尽开,清风荷香穿亭而过,留下一室馨香。
亭中摆着一张紫檀嵌螺钿圆桌,四个身穿直裰,头戴儒巾的人围坐在桌前。
不远处,临窗角有一个小泥炉,炉上坐着一壶沸水,旁边又有小方桌一张,上边摆着茶具,一个清秀俏巧的小丫环静静地站在一旁,候着桌前围坐的四人谁的杯中茶尽,便轻盈地上前为他斟满。
小丫头叫弦雅,茗儿原来的帖身小丫头巧云成了夏浔的妾室以后,才被茗儿选到身边侍候的。辅国公府落成时,皇帝赐了些官奴给杨家,这小丫头就是那时随母亲被发配到辅国公府的,那时她还是个几岁的孩子,如今已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的年纪,茗儿再三挑选,觉得她聪明伶俐,又是自幼在杨家长大,对杨家忠心耿耿,才选为贴身丫头。
弦雅的心思很细腻,她记得自己已经斟过五轮茶水了,而老爷杯中的茶水始终是那一杯,第一轮斟的茶水到现在还是满满的,老爷居然一口都没动过。
“老爷今天心情一定很不好!”
弦雅暗忖着,愈发小心起来,手脚的动作轻轻袅袅的,不敢做出声响。
坐在桌前的夏浔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不高兴的意思,他脸上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从庐山回来以后,似乎他想通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放下了一些东西,心事不再那么重了,神情恬淡的颇有一种出尘的感觉。
很平静,既无大喜,亦无大悲。
但是当还有一身俗事的郑和起身告辞之后,夏浔的脸色就攸地沉了下来。
亭中这时还剩下三个人:夏浔、解缙和黄真。
太阳已经西斜,阳光穿亭而入,映在夏浔的背上,这时虽非晚秋,阳光的威力却已大减,清风徐来,一片阴凉,这点阳光倒不致令人难过,但夏浔的脸色很难看。
正在说话的是黄真,他不知道夏浔为何突然沉了脸色,以为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对,不禁惴惴不安起来,声音也虚了:“朝廷上关于迁都的议论甚嚣尘上,即便是郑公公从南洋归来,且有大批外国使节随行,这般热闹的事都未能转移大家的目光,我们都察院……”
夏浔沉着脸道:“不要动!不是告诉你按兵不动的么?”
黄真道:“是是是,下官自然遵从国公嘱咐。不过,迁都之议关系到每一个人,这件事无关于派系,朝中大臣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所有的人都在上书反对,即便是斗了一辈子的政敌,这时也是有志一同。包括内阁和内部……”
他窥了夏浔一眼,放低声音道:“赵王就藩于北京,如果迁都……,所以就算是太子的人和汉王的人,现在也是异口同声反对迁都,国公,咱们真的不需要有所表示么?”
夏浔冷冷地道:“太子那里,我也表示过意见,太子也同意我的看法。有些大臣或者是因为心向太子而反对迁都,除此并无他念,不过这也不是太子授意。迁都这件事,无关于任何人、又关乎于任何人,大家各行其是,无人制止,是因为没有人看得透皇上这步棋到底想干什么,你如果想要发表意见那也由你,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是是是……”
“国公,太小心了吧!”
黄真忙不迭答应,一旁解缙却不以为然地插了嘴。
“哦?”夏浔面无表情地扭过头,冷冷地看着他。
弦雅站在一旁,将夏浔的表情看个清楚,不禁抿了抿嘴唇,心道:“原来老爷生气是冲着这位解老爷呀。”
小丫头弦雅看出了夏浔因何不悦,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缙却没看出来,解缙笑道:“国公多智,近乎多疑了,这件事哪有那么复杂,皇上青睐北京,早非一日,那是皇上龙兴之地,又是皇上从年轻时候就戍守的地方,自然恋栈不舍,因之有意迁都,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皇帝乃一国之君,行事岂能凭一己好恶呢,解某此番回京,适逢其会,自当一抒己见,某已上疏反对此事了!”
夏浔的脸色暗了暗,解缙全未察觉,得意洋洋地卖弄起来,道:“解某上书,只言四件事。一是经元末战火,北京毁坏严重,人口也极稀少,复经靖难之战,城池损毁愈加严重,如要迁都北京,再建皇城,旷日持久,所费靡多;
二是朝廷北迁,粮赋困难。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输往北方的粮赋仅十五万石。永乐六年的时候,因为不断向北京迁徙百姓、增加驻军,粮赋供应就增加到六十五万石。去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五十万石,由海路运去的粮赋达七十万石。如果朝廷真的北迁,那么每年运往北京的粮赋至少需要五百万石,我们的运力承受得起么?
这第三,就是安危方面的考虑,北京距北狄太近了,这一点是朝中大臣们最担心的地方,也是议论最多的地方,其弊病一览无余,文武大臣们已经陈述多多,我就不多赘述了。
第四么,就是吵的很凶的风水。真是可笑,金陵龙盘虎踞,上映紫微之垣,可以为都者,莫逾金陵,这有什么好争辩的?解某是以《河图》《洛书》认真推演过的,《河图》《洛书》乃阴阳五行术数之源,以其天人合一而喻人生万物,莫不应验……”
夏浔似笑非笑地道:“大绅不愧为天下第一才子,文韬武略,世上无双,居然还明阴阳懂八卦,精通周易术数,趋吉避凶之学。”
解缙的情商实在是差了点儿,居然没听出夏浔挪揄的语气,闻言得意笑道:“国公过奖,过奖啦!”
“砰!”
夏浔忍无可忍,一巴掌拍在案上,拍得解缙一个愣怔,黄真也吓了一跳。
“弦雅!”
夏浔沉声一唤,弦雅赶紧蹲身行礼:“婢子在!”
夏浔道:“你下去,这儿不用你侍候了。”
“是!”
弦雅乖巧地答应一声,转身提裙,步出小亭,便悄悄吐了吐舌头。
弦雅一走,夏浔便霍地立起,大发雷霆道:“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解缙吃吃地道:“国公……”
夏浔指着他的鼻子,呵斥道:“你若真懂得周易八卦,先给你自己算一算!你若真懂得超吉避凶,会刚刚贬谪离京,就得瑟回京?御驾不在京城,竟然拜访太子,难道你也这等大忌也不懂?上书言事!上书言事!你跟谁商量过了?真是岂有此理!”
此时,郑和已经回京了。
郑和是内官,官品也不高,不需要派三品以上官员迎接,但是随他回来的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使节,其中包括一个国家的国王。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王妃、王子、公主还有王弟王妹,一大家子居然都来了,这就需要同等品秩的人员相迎。
外国的国王,相当于大明的郡王,于是就由大明皇室派了几位在京的闲散王爷出迎,把他们接到会同馆入住以后,朱高炽、朱高煦两位监国再联袂赶到会同馆里探望、问候。
郑和这一次出海,因为是头一回,需要从无到有地探索出一条海路、所以耗费时间很长,达两年之久,所经国家和地区包括了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暹罗、南巫里、加异勒、甘巴里、阿拨巴丹等国。
回来时这些国家都派人赠送了礼物,其中琉球中山、山南,婆罗,阿鲁,苏门答剌,满剌加,浡泥、占城、暹罗、榜葛剌、南浡利、小葛兰等国遣使入贡。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足利义满也派了使节来。
现在日本的情形很糟糕:后龟山天皇出走了,他跑到南部重聚南朝旧部,以武力抗议北朝背信弃义。由于有惜竹夫人和大明暗中向他提供了大笔资金和武器、粮食,后龟山出走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效果也大多了。
由于他手里有充足的资金、武器和粮食,他不但很快招揽了一批旧部,而且招纳了很多农民和流浪武士,包括被中国水师和日本水师联手打压得几无生存余地的海盗也大量投奔了他,使得他迅速组织起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武装。
后龟山出色的表现,使得一些本来还想观望声色的南朝氏族、豪门,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旗帜鲜明的表示拥戴后龟山天皇,他们形成了一股相当庞大的力量,让后小松天皇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鉴于足利义满年老体衰,渐渐控制不了他手下的几大诸侯,他的义子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也鼓起勇气在朝政、军事等多个方面公开发表自己意见和主张,与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唱反调,踏出了彻底决裂的第一步。
鉴于这种局面,足利义满急需得到大明对北朝的认可以及对他的支持,所以他派了一支使节队伍向大明入贡,并请求大明在道义上予其以支持,如果可能,希望大明水师在军事上也能予之以一定的配合。
这一来,再加上早先赶到金陵的帖木儿国使节,汇聚到金陵的各国使节已将近二十个国家,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也不过如此,越来越看不透金陵局势、已无法予以控制的太子朱高炽趁机上书,奏请皇帝回京。
眼下这种局面,朱棣不可能再滞留北京,是到了他该回来的时候了。
一池秋水,波光粼粼。
虽已到了秋天,荷叶仍是碧绿的,只是荷花少了些,有些荷茎上已结出了饱满的莲实。一道九曲小桥蜿蜒水上,中间位置有一座小巧的八角小亭,小亭门窗尽开,清风荷香穿亭而过,留下一室馨香。
亭中摆着一张紫檀嵌螺钿圆桌,四个身穿直裰,头戴儒巾的人围坐在桌前。
不远处,临窗角有一个小泥炉,炉上坐着一壶沸水,旁边又有小方桌一张,上边摆着茶具,一个清秀俏巧的小丫环静静地站在一旁,候着桌前围坐的四人谁的杯中茶尽,便轻盈地上前为他斟满。
小丫头叫弦雅,茗儿原来的帖身小丫头巧云成了夏浔的妾室以后,才被茗儿选到身边侍候的。辅国公府落成时,皇帝赐了些官奴给杨家,这小丫头就是那时随母亲被发配到辅国公府的,那时她还是个几岁的孩子,如今已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的年纪,茗儿再三挑选,觉得她聪明伶俐,又是自幼在杨家长大,对杨家忠心耿耿,才选为贴身丫头。
弦雅的心思很细腻,她记得自己已经斟过五轮茶水了,而老爷杯中的茶水始终是那一杯,第一轮斟的茶水到现在还是满满的,老爷居然一口都没动过。
“老爷今天心情一定很不好!”
弦雅暗忖着,愈发小心起来,手脚的动作轻轻袅袅的,不敢做出声响。
坐在桌前的夏浔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不高兴的意思,他脸上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从庐山回来以后,似乎他想通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放下了一些东西,心事不再那么重了,神情恬淡的颇有一种出尘的感觉。
很平静,既无大喜,亦无大悲。
但是当还有一身俗事的郑和起身告辞之后,夏浔的脸色就攸地沉了下来。
亭中这时还剩下三个人:夏浔、解缙和黄真。
太阳已经西斜,阳光穿亭而入,映在夏浔的背上,这时虽非晚秋,阳光的威力却已大减,清风徐来,一片阴凉,这点阳光倒不致令人难过,但夏浔的脸色很难看。
正在说话的是黄真,他不知道夏浔为何突然沉了脸色,以为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对,不禁惴惴不安起来,声音也虚了:“朝廷上关于迁都的议论甚嚣尘上,即便是郑公公从南洋归来,且有大批外国使节随行,这般热闹的事都未能转移大家的目光,我们都察院……”
夏浔沉着脸道:“不要动!不是告诉你按兵不动的么?”
黄真道:“是是是,下官自然遵从国公嘱咐。不过,迁都之议关系到每一个人,这件事无关于派系,朝中大臣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所有的人都在上书反对,即便是斗了一辈子的政敌,这时也是有志一同。包括内阁和内部……”
他窥了夏浔一眼,放低声音道:“赵王就藩于北京,如果迁都……,所以就算是太子的人和汉王的人,现在也是异口同声反对迁都,国公,咱们真的不需要有所表示么?”
夏浔冷冷地道:“太子那里,我也表示过意见,太子也同意我的看法。有些大臣或者是因为心向太子而反对迁都,除此并无他念,不过这也不是太子授意。迁都这件事,无关于任何人、又关乎于任何人,大家各行其是,无人制止,是因为没有人看得透皇上这步棋到底想干什么,你如果想要发表意见那也由你,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是是是……”
“国公,太小心了吧!”
黄真忙不迭答应,一旁解缙却不以为然地插了嘴。
“哦?”夏浔面无表情地扭过头,冷冷地看着他。
弦雅站在一旁,将夏浔的表情看个清楚,不禁抿了抿嘴唇,心道:“原来老爷生气是冲着这位解老爷呀。”
小丫头弦雅看出了夏浔因何不悦,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缙却没看出来,解缙笑道:“国公多智,近乎多疑了,这件事哪有那么复杂,皇上青睐北京,早非一日,那是皇上龙兴之地,又是皇上从年轻时候就戍守的地方,自然恋栈不舍,因之有意迁都,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皇帝乃一国之君,行事岂能凭一己好恶呢,解某此番回京,适逢其会,自当一抒己见,某已上疏反对此事了!”
夏浔的脸色暗了暗,解缙全未察觉,得意洋洋地卖弄起来,道:“解某上书,只言四件事。一是经元末战火,北京毁坏严重,人口也极稀少,复经靖难之战,城池损毁愈加严重,如要迁都北京,再建皇城,旷日持久,所费靡多;
二是朝廷北迁,粮赋困难。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输往北方的粮赋仅十五万石。永乐六年的时候,因为不断向北京迁徙百姓、增加驻军,粮赋供应就增加到六十五万石。去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五十万石,由海路运去的粮赋达七十万石。如果朝廷真的北迁,那么每年运往北京的粮赋至少需要五百万石,我们的运力承受得起么?
这第三,就是安危方面的考虑,北京距北狄太近了,这一点是朝中大臣们最担心的地方,也是议论最多的地方,其弊病一览无余,文武大臣们已经陈述多多,我就不多赘述了。
第四么,就是吵的很凶的风水。真是可笑,金陵龙盘虎踞,上映紫微之垣,可以为都者,莫逾金陵,这有什么好争辩的?解某是以《河图》《洛书》认真推演过的,《河图》《洛书》乃阴阳五行术数之源,以其天人合一而喻人生万物,莫不应验……”
夏浔似笑非笑地道:“大绅不愧为天下第一才子,文韬武略,世上无双,居然还明阴阳懂八卦,精通周易术数,趋吉避凶之学。”
解缙的情商实在是差了点儿,居然没听出夏浔挪揄的语气,闻言得意笑道:“国公过奖,过奖啦!”
“砰!”
夏浔忍无可忍,一巴掌拍在案上,拍得解缙一个愣怔,黄真也吓了一跳。
“弦雅!”
夏浔沉声一唤,弦雅赶紧蹲身行礼:“婢子在!”
夏浔道:“你下去,这儿不用你侍候了。”
“是!”
弦雅乖巧地答应一声,转身提裙,步出小亭,便悄悄吐了吐舌头。
弦雅一走,夏浔便霍地立起,大发雷霆道:“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解缙吃吃地道:“国公……”
夏浔指着他的鼻子,呵斥道:“你若真懂得周易八卦,先给你自己算一算!你若真懂得超吉避凶,会刚刚贬谪离京,就得瑟回京?御驾不在京城,竟然拜访太子,难道你也这等大忌也不懂?上书言事!上书言事!你跟谁商量过了?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