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强势夺权

    纸包不住火,中午时分,周耀嗣终于得知取粮受阻一事,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把粮库忽略了,被李臻抢到了粮库,他顿时又气又急,带领几名随处急急向宣平坊奔来。

    此时,他却意外得看见一队队粮车拉着粮食向坊外而去,这倒有点奇怪了,不是说李臻不给粮食吗?

    周耀嗣拦住一辆车喝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军队?”

    “启禀长史,我们事大明宫的驻军,后面是灞上大营的粮车。”

    “林都尉何在?”

    “我家都尉就在粮库内,其他好多都尉都在。”

    周耀嗣顿时急眼了,猛抽马匹向粮库大门奔去,他心里很清楚,林邵通和马子绪若不低头,李臻怎么可能把粮食给他们。

    他带着几名随从狂风般冲到大门前,大门内忽然奔出十几名骑兵,举起长矛指着他,大喝道:“站住!”

    周耀嗣见他们都很陌生,便知道这些骑兵是李臻带领的亲兵,他只得强忍不满,抱拳道:“我是留守府周长史,请替我禀报李将军,我有事找他。”

    为首骑兵冷冷道:“我家将军正在主持军衙议事,没有时间接待你,请回吧!”

    周耀嗣听愣住了,急忙问道:“请问,什么军衙议事?”

    一名骑兵用长矛一指旁边,“你不会自己看吗?”

    周耀嗣这才发现旁边挂着一块崭新的大牌匾,上面写着一行字,‘西京留守府军衙’,周耀嗣只觉眼前一黑,险些没有栽下马来,李臻竟然将粮库改成了西京留守府军衙,那皇城那座官衙算什么?

    他再也忍不住,大喝道:“让我进去!”

    这时,一名士兵跑了出来,高声道:“留守有令,让周长史进衙!”

    几名骑兵收起长矛,拨马让开一条路,为首骑兵依旧拦住他道:“将军有令,进入粮库不准带火种,不准骑马,请下马接受检查。”

    周耀嗣无奈,只得屈辱地被他们搜了身,这才匆匆进了粮库,粮库大堂已经被修整一新,只见数十名将领整齐地坐在大堂上,全神贯注听着李臻的训话。

    “李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周耀嗣怒气冲冲走上大堂,他指着众将问李臻道:“这里是粮库,不是什么军衙,军衙在皇城内,你不能把大家都召集到这里来?”

    李臻冷冷瞥了一眼,说道:“我在辽东打仗的时候,还在山洞内召开军务议事,这里怎么不行?”

    “那是战争,现在和战争无关,你必须得按规矩来,在外面建立军衙,必须要得到兵部的同意。”

    “是吗?”

    李臻似笑非笑道:“我倒没有听说过有这种狗屁规矩,不过周长史来得正好,我正在查历年的粮食亏空,我发现三年内少了两万石粮食,据说都被虫蛀了,可是我发现一本记录虫蛀的账簿,上面记载三年内一共只有三千石粮食损失,那么还有一万七千石粮食不知去向,周长史能给我一个解释吗?”

    周耀嗣只觉头脑‘嗡!’的一声,他最害怕之事还是发生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两名粮仓管事跪在地上,低头不敢看他,这两人都是知道底细之人,居然把自己供出来了。

    周耀嗣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浑身抖如筛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堂上顿时一片议论纷纷,众人都明白了,周耀嗣被李臻抓住了把柄,一万七千石粮食,价值近三万贯钱,难怪周耀嗣的生活过得那么奢侈,简直太黑了。

    李臻重重哼了一声,“贪赃枉法,克扣军粮,按军令当斩,不过你是文官,我会让御史台来斩你,来人!我给拖下去关起来。”

    上来几名彪形大汉,拖着周耀嗣便走,周耀嗣吓得大喊:“李将军,饶了我吧!我不敢了,饶了我吧!”

    没有人理睬他,李臻更是充耳不闻,一直等周耀嗣被拖走,李臻这才对众人冷冷道:“从现在开始,我兼任长史,所有人必须听从我的军令,不从者以军规论斩!”

    众人同时起身行礼,“遵令!”

    ..。

    孤独府,家主独孤明曦听完幼子独孤涵的详细汇报,回头对兄弟独孤明远笑道:“你看见没有,只用不到两天的时间,李臻便干掉了周耀嗣,把军政大权都夺走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二弟看出来了吗?”

    “说明周耀嗣太无能,在强势的李臻面前,他根本不是对手。”

    “不是这个!”

    独孤明曦摇了摇头,“说明武氏家族在军方根本没有一点威信,周耀嗣在长安呆了三年,到头来,居然没有一个将领支持他,这是他的无能吗?不完全是,更多是武三思和武氏家族的失败,他们越想谋夺军权,就越令人反感,一场辽东战役,把武家的皮剥得干干净净。”

    “大哥说得不错,武氏家族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圣上给他们那么多权力,他们依旧无所作为,他们想取代大唐江山,只能是痴心梦想。”

    独孤明曦冷哼一声道:“圣上一定不会甘心,她还会给武氏创造机会,不过武氏能不能抓住机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独孤明远沉吟一下道:“就怕武攸宁亲自来长安上任,夺回武家的军权,大哥觉得有可能吗?”

    独孤明曦笑了起来,“武攸宁是武承嗣一派,武承嗣和武三思势同水火,武攸宁怎么可能帮武三思夺回军权?再说,武攸宁的兄弟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李臻就是太平公主推荐,武攸宁又怎么能不给太平公主的面子,所以武攸宁绝对不会来长安一步。”

    “那我们该怎么和李臻打交道?”

    独孤明曦眯眼笑道:“李臻是个聪明人,他让张说来请我们保护他的官邸,实际上就是在给我回应了,不急,我们细水长流,迟早我们会和他走到一起。”

    .......

    虽然周耀嗣被关押起来,但李臻也没有搬回皇城官衙,三天后,他率领众人搬到了位于崇文坊的新军衙,这里正式成为西京留守府,李臻将归属于长史的政务刑律大权都交给了他带来的四名文士,他自己则主管军务。

    不过让很多人奇怪的是,李臻来长安上任已经有四天,京兆尹黄知权居然一次都没有来拜访,仿佛长安的军政系统泾渭分明。

    这天下午,十几名随从护卫着一辆马车缓缓进了崇文坊,在留守府官衙前停了下来,从马车里走出一名五十余岁的男子,身材削瘦,皮肤白皙,留着三尺长髯,此人正是长安京兆尹黄知权。

    黄知权出身进士,曾深受李显重用,官任吏部侍郎,李显退位后,他也被贬为荆州司马,但在上官婉儿的关照下,他又一步步升上来,在四年前出任长安京兆尹之职,所以他是公认的庐陵王派。

    黄知权为官清廉,谨慎小心,两年前来俊臣想对他动手,但始终抓不到他的把柄,在上官婉儿的干涉下,来俊臣才放弃了对他的迫害。

    黄知权为官极为谨慎,尽管李臻在传说中是上官婉儿的心腹,甚至和她关系暧昧,但黄知权却一点不敢大意,他必须得到上官婉儿的确切指示,才能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就在今天上午,他终于接到了上官婉儿写来的快信,让他对李臻敬而远之,黄知权立刻明白过来了,看来传言并非那么真实,李臻并不是上官婉儿的人,难怪太平公主会推荐他来出任这个职务。

    黄知权走到军衙大门前,对几名守门士兵道:“请去通报李将军,就说京兆尹黄知权来访。”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跑进官衙中去禀报,此时李臻正在给太平公主写一封信,他希望太平公主在新长史任命上能再帮自己一次,要么让自己兼任,要么就安排好相处的人过来,当然,李臻是希望前者,让他兼任长史,这样他便可以将留守府的军政大权统揽在自己手中。

    这时,士兵在门外禀报道:“启禀将军,京兆尹黄使君来访。”

    李臻这几天也在等黄知权前来,虽然说长安军政分家,但他们之间还是会有很多交集,比如长安城门由军队控制,再比如军队和京兆尹衙役都有巡街的权力,双方职权就有重合了,一旦遇到事情,双方很可能就会各执一词。

    所以李臻需要和黄知权协调一下,尽量避免双方矛盾,或者订一个规矩,发生矛盾时怎么按规矩来解决等等。

    李臻站起身,快步迎出了军衙,一出门便拱手笑道:“让黄使君久等了。”

    黄知权也行礼笑道:“早就应该来拜访将军,实在太忙,抽不开身,一直拖到今天,很惭愧!”

    “应该是我去拜访使君才对,好吧!就不提此事了,黄使君请进。”

    李臻将黄知权请进了官衙之中,两人在中堂坐下,黄知权打量一下四周环境笑道:“这里原来是国子监祭酒的官衙,虽在身处闹市,却十分幽静,是个好地方,早知道我们京兆府应该先占了这里。”

    “黄使君的京兆府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地方就留给我们吧!”

    两人哈哈一笑,一名茶童给他们上了茶,两人喝了茶,李臻这才又道:“我这几天都在梳理留守府的具体军政事务,我发现有个地方好像和别处不同。”

    “李将军请讲,哪里不同?”

    李臻想了想道:“一般别的大城,军队只管城门和地方安全,对于治安这一块却不过问,一般都是由地方官府自己管理,那为什么长安的治安也要军队来巡逻?”

    “这是因为长安太大了,光靠地方根本力量不够,我们整个京兆府才百余名衙役,加上各县衙役,也不超过千人,可有三十几个县的治安要管,人手哪里够,所以在二十年前先帝就下达了旨意,凡三十里以上大城,军队要参与维持治安,就是长安要由军队来巡逻的根源。”

    李臻点了点头,又笑道:“其实军队巡逻倒也无妨,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治安判定问题,我怎么知道行人是否犯了法?我的意思是说,我打算在军衙内设一个刑律判官之职,由他先判定被抓之人是否犯法,若犯法再交给官府,黄使君觉得如何?”

    黄知权顿时警惕起来,他意识到李臻是想夺走执法之权,换而言之,一个人有没有犯法,要先由留守军衙来决定,这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