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让日本的书迷与中国人都大声叫好的痛快作品
田中先生有部杰出短篇叫“宛城少女”(收录在《黑龙潭异闻》一书内)。故事叙述十三岁的少女突破敌军的包围,跑去请求援军拯救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是篇相当痛快的故事。中国的京剧也有以此少女为女主角,戏名叫“荀灌娘”的戏目,这个角色在中国是广为人知的故事主角,不过在日本,就连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也很少人知道这件事。
田中先生不断找出日本人所不知道的中国风趣故事,并且将它们写成小说,而且每一部内容都是相当有趣。
在日本有许多对《三国志》或《水浒传》等主流故事取材并且撰写小说的作家,只要将诸葛孔明或曹操做为主角写小说,那在日本就可以保有一定的销售量,可是田中先生却将焦点放在日本从未介绍的人物上,并且付出心力将他们的故事写成小说,在他的行动背后,有着想要弥补日本与中国代沟问题的诚意。
这么有开拓精神与丰富想像力的作家,不是很少见吗?
以前我曾有幸与田中芳树先生对谈,那是某本杂志的企划报导,题目是中国史上的英雄豪杰。
我在对谈之前相当紧张,虽然我是研究中国的学者之一,可是自觉八成会在对谈中被田中先生的智慧压倒,或是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搞得气氛尴尬,即使如此,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当一位田中先生的“听众”,我当时就是抱持这种悲壮的心态参加了对谈。
可是,真正的田中先生的器量根本就远远超乎我的想像。
对谈当天,田中先生在放有“太妹刑警”插画签名版、星云赏的盾牌、还有《ァジァ历史事典》等物品的工作室内,一直保持微笑且温文儒雅地陈述他对中国的想法,只要我叙述一些意见,纵使那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内容,他也会深深地点头回应:“原来如此,真是让人惊奇啊!”这么稳重且温柔的人,纵使在大学的世界也很少见。
“您竟然能找出在日本就连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都不知道的荀灌娘这位人物,真是不简单。请问您是如何得知这件事呢?”
我如此问道,接着田中先生微微歪着头深思一阵子之后回答:
“嗯……我也忘了是在哪儿发现的……”
他的脸上露出微笑。
对谈结束后,我们到附近的餐厅共进晚餐,席中谈到的话题包含学生时代的回忆、电视播出的动画节目、中国文学等各式各样的话题,实在是非常有趣。在对话当中,我曾模仿动画声优说出田中先生作品《银河英雄传说》内登场角色的知名台词,然后田中先生搔了搔头,腼腆地回答:
“其实我还没有看过动画版的《银河传》。虽然台词是我写的,可是听进耳里总觉得怪,不好意思……”
这时,田中先生毫不做作的人品再次让我大感钦佩。
本书就是温文儒雅的田中先生在准备充足之后写下的小说。
“从认识王玄策三十年,到希望他被写成小说二十年,到最后因为没有人写,所以感觉自己非写不可十年。”(《波》二○○四年十一月号)
诚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个经年累月之后写成的故事。
以王玄策为主角的小说不只在日本,连在中国也没有。
在网路上的搜寻引擎内键入“王玄策”这个关键字,然后搜寻中国的网站,会查到数个页面提及“日本玄幻文学宗师田中芳树先生”的小说《天竺热风录》,证明本书的诞生除了日本的支持者之外,也让中国人非常高兴。
最后,我在此画蛇添足地为王玄策做若干补充。
王玄策生于唐朝,唐朝是中国史上国际色彩最浓厚、文化大肆开花结果的时代。
在中国四千年的历代统一王朝内,至今仍被作为中国人代名词使用的仅有秦、汉、唐三个王朝。
秦的名字成为梵语的奇拿(Cinasthana),英语China的语源。(亦有其它说法)
汉这个王朝名也被代用为泛指民族的词语,如“汉字”、“汉人”、“汉民族”等。
而“唐人”这个词语用来指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并且在唐朝灭亡之后也持续使用。江户时代长崎的中国人社区,无视当时中国是清朝,设下了“唐人长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文称呼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社区为“唐人街”。
王玄策亦是在外国活跃的“唐人”。
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他以外交官的身分多次前往印度,其次数有两说,一说是三次,一说是四次,目前学者还在研究中,尚无定论。
但是更了不起的是,他在第二次的天竺之旅遇上阻碍使节团的北印度王阿祖那,借助吐蕃与尼泊尔的兵力战胜他,并且将其带回大唐的首都长安,创下比后汉的班超、“阿拉伯的劳伦斯”更杰出的功绩。听起来像是小说故事,但是这却是记载在中国正史《旧唐书》的史实。
第七世纪,尚在建国期的大唐对四方派遣远征军,突厥的颉利可汗、丝路的龟兹国王以及百济的义慈王等,多数的异民族首长都成为唐军的俘虏被带至长安。当时的日本也为了因应唐军来袭,曾在北九州及濑户内海一代建筑防卫设施。
王玄策是外交官,并没有率领过远征军,可是却能办到将阿祖那带回长安这项壮举,其动机背景正是因为当时的唐朝盛行如此。
可是为什么王玄策立下了如此功劳,却没有出人头地呢?史书对他的记载也相当冷淡,就连出生死亡的日期都没有记载清楚。
最清楚记载王玄策的活跃之史书是《旧唐书》卷一六九“西戎”的天竺项目,可是就连此书也仅记上了约四百字,其外只有片段的碑铭等数项资料。
之后没有人清楚为什么王玄策身为官吏却没有升迁的原因。
有一说推测原因是他从印度带回的“方士”(本书的那罗延娑婆寐)。唐太宗服用了印度方士制作的长生不老药,却还是(或是因为药的原因)早死,然后王玄策因此被追究责任,再没有机会升迁。
另外还有一说指原因是因为王玄策的信仰。
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以外交官身分赴往天竺,测量唯摩居士的故居、精确的复制刻有释迦足迹的佛足石等,甚至还从事如学者般的研究调查工作(本书288页记载日本遣唐使得来的佛足石,也是依王玄策从印度带回的模造品所作的复制品)。
在唐太宗之后的皇帝唐高宗的时代,朝廷曾为僧尼是否该敬拜君王与父母而争论。王玄策虽然是官吏,但是他站在佛教徒的立场,强烈主张不该敬拜,他并没有为了讨好皇帝而主张僧尼也该敬拜君王。
尽管真相不明,不过王玄策似乎如同本书所写,是个对升迁没有欲望的人物,“或许王玄策一生之中,就只有一次碰上非常时刻的机会吧。”(本书280页)
这虽然是作者的见解,不过可能意外地切中真实。
仅靠贫乏的史料就能构思出这篇故事,作者的想像力可说是天马行空,可是我对作者在本书内想传达的讯息之评价最高。
这篇故事由于主角精明能干而且太过抢眼,所以很容易被视为是赞赏英雄的武侠故事,而实际上,王玄策在现今中国也被视为在印度发扬中国威光的民族英雄,因此而受到支持。
可是本书的真正意涵是在更深的地方,作者写下王玄廓的台词:
“告诉你一句中国的名言吧!司马法有言:‘国虽大,好战则亡’。”(本书190页),暗示本书的主题并不是在战术上的智谋。
我认为本书的乐趣恐怕是在“人类”,文明背景完全相左的人类超越身分与种族互相理解,并且同心协力解决困难,身分卑微的雅斯米娜立刻就和闯入住宅的王玄策意气相投,作者暗暗传达讯息,表示即使国家与阶级不同,人类还是可以互相理解,一同尽心尽力,真是相当难能可贵。
本书的最后描写王玄策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悄悄地消失在飞舞的花雨中,那恬淡且温文儒雅的背影,让我不禁想起作者田中芳树先生腼腆的笑容。
本书是满载作者田中芳树魅力的杰作,我希望本书可以藉由这次日本祥伝社重新发行的机会,让更多人阅读。
加藤徹(明治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