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楚庄问鼎 5、争议人物赵盾

赵盾为什么突然不跟庄王玩了,其实有更加深层的原因。当时,晋国国内赵盾的政敌已经蠢蠢欲动,准备依靠晋灵公的力量除掉赵家,在这种情况下,赵盾必须立刻赶回国内部署力量进行反击,否则他赵家的地位必然不保。

晋灵公是个真正的纨绔子弟,他即位的时候才7岁,根本不会处理朝政,所以朝廷的一切大小事情都是赵盾说了算,小孩儿没人敢管,又不用处理政事,结果逐渐养成了追求玩乐的坏习惯,现在灵公已经20岁了,还是很不懂事,整天跟着宠臣屠岸贾(屠岸夷之孙)吃喝玩乐,还搜刮了大量民财来对宫墙进行彩绘装饰(没想到灵公还是个艺术家)。为了寻求刺激,他在城中盖了一座高台,取名桃园,他不仅与宫女们在那里寻欢作乐,还专用弹弓打台下的老百姓,为的就是看他们哭爹叫娘狼狈不堪的模样;这也就算了,有一次,灵公的厨师仅仅因为没有把熊掌煮得够烂,就被他处死,砍成八大块,扔进垃圾桶里,让宫女拿出宫去丢掉,结果被路过的赵盾看到了死尸的断手。赵盾大骇,立刻前去劝谏,灵公虽然碍于赵盾的地位口头上答应了改错,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赵盾于是屡次找灵公谈话,叫他学好,做个听话的乖孩子,态度甚是严厉。

当时有人评价赵氏父子,说赵衰是冬日之日,和暖可亲,赵盾却是夏日之日,酷烈可畏,赵盾之面目,由此可知。

所以灵公这个小顽童,对赵盾是又害怕又讨厌,再加上赵盾的政敌屠岸贾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赵盾的坏话,终于,他再也受不了了,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发动政变除掉赵盾。其实就算没有赵盾的唧唧歪歪和屠岸贾说坏话,晋灵公也是一样要杀赵盾的,因为权臣赵盾所掌握的权力,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他的君权。

权力会让人堕落,也会让人疯狂,晋灵公的所作所为就是明证。

于是某夜,他派了一位叫麑的武士去刺杀赵盾。麑清晨前往,潜入赵宅,只见卧室大门洞开,赵盾穿得整整齐齐,准备上朝,因为天色尚早,所以正坐着打瞌睡。麑迟迟下不了手,只好默默地退了出来,叹气道:“赵盾如此勤勉恭敬,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我要是杀了人民公仆,就是不忠;可是我没有完成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杀也不行,不杀也不行,我还是杀了我自己算了!”说着,麑看了看门口的一株大槐树,凄然一笑,一头撞了过去,脑浆崩裂而死。

从史书这段记载来看,赵盾实在是个大大的君子,不过我对这个君子却是大大存疑。麑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反正最后是连夜麻利儿地死了,那么他讲的这段话是如何传到他人耳朵里的呢?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一点猫儿腻吗?

屠岸贾见赵盾居然没有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又教晋灵公训练一只凶狠的狼犬,名为灵獒,身高一米余,色如红炭,每日食羊肉数斤,能解人意。只要灵公一声令下,它就会扑上去,专咬人的颈部大动脉,不死不已(好可怕的畜生)。灵公每次出行,都带着这条可怕的灵獒,见者无不悚然。某日,灵公设宴邀赵盾,伏甲士于暗处,打算杀死赵盾。赵盾的首席保镖提弥明感觉到了不对劲儿,忙快步登上殿堂,说:“臣下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三杯,就不合乎礼了。”(此乃小饮酒礼,见于《礼记·玉藻》)说着扶赵盾急忙下殿,灵公见事情败露,立呼恶狗扑出,提弥明挡在赵盾身前,徒手博獒,拼死抓住恶犬之首,用力一扭,恶犬折颈而死。灵公大怒,命埋伏的甲士尽数冲出,追杀二人。

弥明拔出佩剑,砍倒冲在最前面的一个倒霉鬼,挡在赵盾面前,大声叫道:“老大,你快走,这里交给我!”

赵盾慌忙往堂下疾走,弥明则陷入重围之中,他力战数十名甲士,脸上却毫无惧色。

双拳难敌四手,在刺倒两名敌人后,弥明左手被一名甲士整个儿地砍了下来,后面的甲士趁机一拥而上,几把长戈直入弥明胸膛。

赵盾听到了弥明的惨叫,慌忙回头,弥明强忍剧痛,大喊道:“不要管我,快走!”说着右手一挥,又杀死身旁一名敌人。

众甲士大惊,手上更加用劲,一直将弥明推到墙边,乱剑齐下,这才将他杀死。

甲士杀死弥明后,又迅速地追了上来,赵盾顾不上悲恸,只得且战且退,无奈寡不敌众,身上接连中剑,鲜血直流,伤重无法站立。在这个危急时刻,其中一个甲士突然倒戈,猝不及防地从身后下手,一口气杀死十数名甲士,然后一把背起受伤的赵盾,杀出重围。

原来,在五年前,赵盾曾在首阳山打猎,路上碰到一个叫灵辄的人饿倒在道边,赵盾问他怎么了,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赵盾给他食物,他却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想打包带回去,赵盾问他原因,灵辄回答说:“我在外打工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快到家了,请让我留这些食物给她吃。”赵盾感叹于灵辄的孝顺,就让他把剩下的食物都吃掉,另外准备了一筐饭和一些肉,放在袋子里给了他。后来灵辄回国后做了晋灵公的武士,念及赵盾昔日之恩,所以倒戈相救。事隔多年,赵盾当然已经忘了自己从前那个小小的“一饭之恩”了,所以两人逃出来后,赵盾问他道:“你是何人,为何救我?”灵辄回答说:“我就是路边的那个饿汉。”赵盾一时想不起来,便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却什么也没说,微微一笑,飘然而去。(《吕氏春秋·报更篇》说灵辄逃亡后“过关而死”,虽不知其可信度,却让此事更添几分悲壮。)

春秋时的人就是这样,轻生死重情义,麑如此,提弥明如此,灵辄也是如此。

赵盾即逃出生天,不敢再待在绛都,赶快收拾包袱逃命,好在晋灵公这个人也是顽童一个,见赵盾跑了也不去管赵氏一家,而是像村童没了老师一般,直接带着美女到桃园逍遥去了,结果被赵盾的堂弟赵穿派人冲进桃园,将他刺成了个刺猬。

死得好,这等“垃圾中的极品”、“社会的造粪机”要他做甚,留在世上只会浪费百姓的血汗,还不如早点送他上路!文公襄公一代枭雄,怎会生出如此子孙?

赵穿杀了灵公后,急迎赵盾归来主持大局,赵盾此时尚在晋国国境观望(由此可见灵公被弑一事绝无可能与赵盾无关),听说灵公已被弑便急忙回都主持大局,他率百官来到桃园,伏在灵公的尸体上,放声痛哭,哀声闻于园外。

这就有点假了,千方百计想除掉自己的政敌死了,倒像是死了亲人一般,赵盾是个好演员,好演员才能当一个好政客。

晋国百姓听到了如此哀切的哭声,都说:“相国忠爱如此,晋侯自取其祸,非相国之过也!”

赵盾等的就是这些话,政客的眼泪,可不是白流的!

当然,赵盾的这些伎俩可骗不过一些明眼人,晋太史董狐可不吃这一套,他在史简上直书道:“秋七月乙丑,赵盾弑其君于桃园。”

赵盾闻听此事,大惊失色,连忙解释道:“太史你误会我了,事发之时,我可是身在离绛城二百多里地的河东边境啊。我有不在现场的证明,你怎么能说是我弑的君呢,我冤枉啊我!”

董狐说:“错,我没有冤枉你,你身为晋国主政,出事之后逃亡却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也没有惩罚弑君凶手,现在你又说你和弑君之事毫无干系,谁信哪!”

春秋时史官地位超然,即使执政者权力再大,也无法干预他们,就算你杀了他们,继任的史官还是会照原先的写,这才是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良心!若是所有的史官都能像董狐一样据史直书而不加隐讳,就能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真实原貌完完整整地呈现给我们了,可是后世大多史官都是在为帝王将相做家谱,都是在为那些胜利者歌功颂德,而历史的真实原貌,都已经变得模糊不堪了。太史董狐作史,能不笔媚,不畏死,因而获得了孔子“良史”的美誉。宋文天祥的《正气歌》也有“董狐笔”之赞,名垂千古。

赵盾当然没办法对董狐怎么样,只好叹道:“哎呀!《诗经》上说:‘因为我的怀恋,给自己带来了忧伤。’恐怕说的就是我了,要是我不是心怀故国而没有走出国境,我就不用承担这个可恶的弑君罪名了,我真是衰呀!”

无论赵盾如何为自己开脱,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将他的虚伪照得一清二楚,不过政治本身就是一个讲究虚伪的行业,想要玩政治,就必须学会作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你要说赵盾是个好人吗?似乎不太准确;但你要说赵盾是个坏人,却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总之,赵盾是个争议人物,其实,要用好坏去判断一个历史人物,那是非常片面的,研究历史,可不能简单化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