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北朝分东西

达摩到中国来也是这个时候的事情。他是南印度香至国的王子,因担忧正法在边地衰落而来到中国。相较于过去的鸠摩罗什等外国佛僧取道西域——即丝路,达摩则是经海路由南方来到中国的。据传,达摩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终于悟道。南北朝时代,这位外来高僧好像曾经南北往来无阻。

梁武帝会见达摩大师,与之有质疑和应答之事,流传迄今。至于是否属实,则无从稽考。不过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则是事实。武帝曾经有过“舍身同泰寺”的举动,这是指他为了伺候佛,表示愿意为寺僧的奴隶一事。群臣为此大为惊恐,立即以巨款将皇帝由此寺赎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诗人杜牧题为《江南春》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南朝佛教的盛况。

梁武帝年近四十尚未生子,到受禅让的前一年才喜获麟儿,取名为统,这就是因编纂《文选》而著名的昭明太子。南朝文运之盛,由此可见。可惜的是,昭明太子于三十二岁就殒命。他的父亲武帝则活到八十六,这就未免过于长命了,在其治世的后半段,由于皇帝老迈糊涂,国政因而颇为紊乱。

不知道达摩见到的是几岁时的武帝,总之,由于两人相谈不甚欢愉,达摩因而前往北方。

佛教在北方的北魏也非常盛行。太武帝废佛之事已成过眼云烟,佛寺又在各地林立。杜牧诗中吟咏江南“南朝四百八十寺”,北朝则有佛寺二万的纪录。不知这个记述是否有些夸张,或者连同小祠也计算在内,总之,佛法兴隆是确实的事情。

昙曜开始建造云冈石佛是公元454年的事;洛阳龙门石窟开始挖掘是公元493年的事;永宁寺建立九层塔,则为公元516年之事。据说,九层塔高达九十丈。虽然当时的“丈”较现在为短(大约二点四公尺),但少说也有两百公尺以上的高度,何况上面还有十丈(二十四公尺)高的刹(相轮),因此,塔上铃响时,十里外的地方都听得到。

此时的北魏皇帝是孝明帝,由于年幼,由生母胡太后以摄政身份垂帘听政。胡太后是个性非常倔强的女人。她是宰相胡国珍的女儿,进宣武帝后宫时,后宫女子都对她说:

“只要生诸王或公主,千万不要生太子。”

为断绝祸根,所以要杀害皇太子的生母——这是北魏的规定。因此,后宫女人虽然身受宠爱,却都尽量避免生子,就算生了,她们也皆企盼生下女孩,倘若生下的是男孩,就祈愿不要被立为太子。而胡太后却回答:

“我的志趣和别人不同。为避免个人受祸而使国家没有后继者,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

“这个女人有些古怪。”

后宫女人遂都以怪人看待她。

胡太后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怀孕时,有人叫她打胎,她却摇头,并以坚决的口气道:

“我一定要生!而且要生男孩!”

她的态度几近执著。执著的结果,她果然生了个男孩,就是拓跋诩,也就是孝明帝。拓跋诩被立为太子,而生母胡氏却没有遵照北魏的规定被杀。

为什么呢?

宣武帝的生母高氏当然在宣武帝被立为太子时被杀,宣武帝的父亲孝文帝的生母李氏也被杀,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的生母李氏同样被杀。历代皇帝都因自己要就帝位而丧失母亲,此事乃长年积怨,何况北魏王室的汉化已达相当程度。他们不只对汉之文明倾倒,连王室血统都几乎汉化,以上述皇帝的生母为例,她们全是汉族女性。史家依据遗传原则计算的结果,宣武帝体内的鲜卑族之血只有三十二分之一而已。

“这种规定简直要不得!”

宣武帝遂废除杀死太子生母的规定。宣武帝于十五年后的公元515年去世。太子即位,其生母胡氏则成为皇太后。

北魏于献文、孝文两帝时,曾经有过由冯太后行垂帘听政之事,但是献文帝的生母李氏已被杀,因此,冯太后只是义母。而这一次,胡太后则是孝明帝的亲生母亲。

儿子即位的翌年,胡太后就兴建了壮丽的永宁寺。她今日的地位是赌命获得的,因此,当然会希望尽可能地发挥这个地位所带来的权力。胡太后时代,北魏很快将建国以来的积蓄挥霍殆尽,其奢侈的程度可谓前所未闻,据说,来到洛阳的西域僧侣曾经瞠目叹道:

“这不正是极乐世界吗!”

连厩舍的马草桶都用纯银打制,浪费程度可见一斑。提起奢侈,以晋武帝时代食用人乳饲养猪肉的王济和与王恺竞赛奢侈的石崇最为有名。据说,王恺制四十里紫丝布幕,石崇就制五十里锦布,用来铺在自己的步道之上。“石崇”在当时是奢侈的代名词。而胡太后却说:

“我不稀罕石崇的奢侈程度。我只为不能让石崇看到我的奢侈情形而感到遗憾。”

胡太后不是宣武帝的正室。宣武帝的正后系高氏,而高氏的皇后地位也是用生命换来的。她的姨母是宣武帝的生母,这位姨母却也因此被杀。之后,外甥女成了姨母所生的宣武帝之正室,姨母的胞兄高肇也被重用,更成为左右朝政的实力者。

胡太后于儿子即位的翌月就杀死高肇,进而连高氏也一并杀掉。但她却被迫与妹婿元义和太监刘腾等人展开权力斗争。敢公然放言与一般女人志趣不同的胡太后,虽然一度遭到软禁,却于五年后夺回政权。

孝明帝也对这位个性猛烈的母亲不敢领教,并有意对她做适当的安排,结果反而被杀。胡太后是否真的志趣与一般女人不同不得而知,但她的政治手腕确实胜人一筹。连杀害亲生儿子的事都做得出来,由这一点观之,这个女人不可不谓性格异常。在力促三岁的幼儿即位后,她更企图依然以太后身份掌握实权。然而,北魏国力此时已逐渐没落了。

孝明帝之所以被亲生母亲杀害,是因为他偷偷与一个名叫尔朱荣的山西实力者有所联系的缘故。

由于胡太后的施政不得人心,北魏多次发生由军方发动的“羽林之变”、“六镇之乱”等叛乱活动。那是非常彻底的文尊武卑的社会,军人受到极端的蔑视。虽然这是汉化过程的片面现象,但军人当然会对此极为不满,敉平六镇之乱的,正是奚族领民酋长尔朱荣。他的身份是车骑将军兼大都督,被视为与三公同一等级,不过由于拥有兵力,因此,实力远超过在国都的宰相。

对孝明帝而言,要排除母亲的障碍,依靠这个人是唯一途径。尔朱荣接到皇帝的密诏,就率领大军前往洛阳,此时担任先锋的,是一个叫高欢的人。

尔朱荣轻易击破胡太后派出的军队后,进入洛阳。胡太后以落发为尼求饶,尔朱荣却不从,他把胡太后和她所立的三岁幼帝一并沉入黄河。

尔朱荣召集百官喝道:

“天下丧乱,先帝被毒杀,责任全在于朝臣!你们未能抑制胡太后的肆虐,也未能辅弼国政;所以,丞相以下的百官全都罪该万死!”

山西莽汉尔朱荣说干就干,真的把两千朝臣杀个精光。他立孝文帝的侄子元子攸为皇帝,是为孝庄帝。北魏王室的汉化现象此时更进一层,孝明帝体内的鲜卑族血统,仅余六十四分之一。皇族不再以拓跋为姓,而依据汉族的观念,改姓为“元”了。

主要朝臣全都被杀后,朝廷当然成为尔朱荣一个人的天下。

当时在河北造反的葛荣,企图率领大军攻打邺,尔朱荣立即派侯景为先锋,将之击破。尔朱荣的势力已是如日中天,他更把自己的女儿硬塞给孝庄帝,立为皇后。这是公元528年的事。

成为万乘天子的孝庄帝却怏怏不乐,因为他一点实权都没有,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尔朱荣手中;后宫之中,又有尔朱皇后的跋扈,她还盛气凌人、毫不客气地对孝庄帝说:

“你能成为皇帝,完全是依靠我父亲的支持。你是我家所立的天子啊!”

由于尔朱一族的兵力,各地叛乱得以一一镇压。每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孝庄帝反而面有忧色地道:

“平定全国后,尔朱荣一定会长居洛阳吧?到时候,朕不是连呼吸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由于造反频起,所以尔朱荣必须连连出征,不在洛阳。连他不在时都受这么大的压力,一旦他在洛阳长住,情形不是更不堪想象吗?

——不赶快想办法,就这个帝位有什么意义呢!

公元530年,孝庄帝企图暗杀太原王尔朱荣。尔朱荣当然知道皇帝对他的不满,也深知其人个性,因而在警戒上绝没有松懈。皇帝想杀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尔朱皇后刚好在这个时候怀孕。

皇太子诞生!——这一天,身为皇太子外祖父的尔朱荣,当然会进宫表示祝贺之意。孝庄帝备妥伏兵事宜,等待尔朱荣自投罗网。

“尔朱荣刚刚通过宫门进来。”

听到朝臣温子升的报告时,对尔朱荣畏惧万分的孝庄帝,脸色霍然变白。

“陛下脸色变白了,这会引起尔朱荣疑心的。”温子升道。

“那该如何是好呢?”

“喝酒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温子升劝孝庄帝喝一些酒。

结果事情并不如预料中的难,暗杀尔朱荣之事轻易成功。只带儿子尔朱菩提等三十人的尔朱荣,在伏兵的袭击之下,悉数被杀。

然而孝庄帝并没有就杀死太原王以后的事情预做准备,他认为,只要杀死尔朱荣,就会有勤皇之士崛起,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乐观。结果,太原王的族人尔朱兆和尔朱世隆等人为了报复,由山西率领大军,向洛阳一路攻打过来。孝庄帝军队大败,孝庄帝遭俘,并且在晋阳佛寺被勒死。

尔朱皇后果真生了个皇子,不过这个婴儿却遭到扑杀。攻入洛阳的士兵对孝庄帝后宫的贵妃以及内亲王加以强暴,同时将主要朝臣杀光。

尔朱一族立孝庄帝的堂弟元恭为皇帝,是为节闵帝。

虽然孝庄帝的政变过于迂阔,但是尔朱军阀是在尔朱荣控制下的独裁团体,因此,认为只要杀死他就已大功告成,此一想法实在不应该受到苛责。尔朱荣被杀后,军阀虽然为了复仇而大团结,但在复仇这个大目的达成后,团结之心随即松懈。

属于尔朱军阀的高欢,早就看出这一点。他遂决意自立,并宣言讨伐尔朱一族,同时占领邺城。尔朱一族为了夺回邺,派兵前往攻打,却被高欢击败。高欢于是进入洛阳,废节闵帝改立孝文帝之孙为孝武帝。

孝武帝不是甘于做傀儡的人。只要排除高欢,自己就能自由,而且能行使天子大权。

正当这个时候,武川镇的宇文泰平定了陕西的造反军居住在长安,由于此人拥有大军,孝武帝倘若有意排除高欢,非仰赖长安宇文泰的力量不可。

高欢似乎察觉到孝武帝的意图,因而计划将国都由接近长安的洛阳移到较东方的邺。

知道迁都计划的孝武帝,已感觉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因而向长安求救。高欢却在这之前率领军队由晋阳出发,前往洛阳。孝武帝在千钧一发的情形下由洛阳逃出,前往投靠在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另立孝文帝的曾孙为新帝,是为孝静帝。之后,高欢将国都迁移至邺。反观到长安之后的孝武帝,与宇文泰格格不入。最后,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其堂弟南阳王宝炬,是为文帝。

北魏王朝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魏以邺为国都,由孝静帝君临;西魏则以长安为国都,以文帝为尊。然而二帝都只是傀儡。

东魏真的主子是高欢,而西魏则为宇文泰,这已是毋庸赘言之事。北魏的分裂发生于公元5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