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消失于乌江
项羽一干人举兵之地是项梁曾经亡命到过的吴。这是现今苏州、上海一带的江南之地。垓下则在现在安徽省灵璧县的东南方。因此,从垓下脱逃回到老地方,必须往东南方向走。项羽趁黑夜,一路往东南方急驰。垓下东边有一条唐河,项羽大概是沿着这条河南下的。
汉军总部一直到黎明才发现项羽业已脱逃。刘邦立刻授五千骑兵予骑将灌婴,予以追击。
项羽一行人原本有八百骑。虽然这是经过精选的,但由于不停奔跑,筋疲力尽的马匹遂逐一落后。渡过淮河时,项羽身边只剩下百骑左右。
汉军骑兵穷追不舍。
项羽马不停蹄地一路往南方奔驰,但来到阴陵县附近时竟然迷路。
阴陵县属于九江郡。九江郡都为寿春,后来一段时期以阴陵为郡都。这个地方在现今安徽省定远县之西北方,与垓下的直线距离大约一百多公里。
“要到江(扬子江),应该怎么走?”项羽的骑兵问了一名当地农夫。
“前面向左边走。”这名农夫回答。
照农夫指示往左边走后,来到沼泽地带。由于无法前进,所以折返回来,往东行进。这一耽搁,缩短了与汉骑兵队的距离。
项羽一行人终于来到东城县。依据《汉书·地理志》之注解,这个地方在现今定远县的东南方。
来到东城县时,跟随项羽的仅余二十八骑。
汉军五千骑兵追击前来。纵使其中部分在途中脱队,追赶上来的至少也有半数。以数千对二十八的战斗,还能称为战斗吗?
项羽停下马,对二十八骑兵道:“举兵迄今已八年,其间与敌军交锋达七十余回,与我为敌者无一不被击败。我从来不知何谓败北,我的军队始终是常胜军团,我也得以霸者身份君临天下。而最后却陷于如此苦境,这是天不我予,并非我不会打仗。我已决心一死了之,最后的愿望是要让汉军知道我的厉害。我将为你们击溃汉军包围,并且砍倒敌军旗帜。我会以此证明是天不我予,而不是我无能力!”
项羽把一切归罪于“天”。
他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准备往四处逃走。汉军追上来后,立即包围了这个小军团。
“我来为你们取得敌将的首级!”项羽在马背上大叫。他和部下约定在突破敌人包围后,于山之东边的三个地点会合,然后以疾风般的速度冲向汉军。
由于来势汹汹,汉军一时之间仓皇四散,等于为他开了一条路。项羽冲上前去,一刀砍下一名汉将。
汉军骑兵队干将杨喜从后面追上时,项羽突然掉转马头,大喝一声:“奴才,想干什么!”
此时的项羽眼珠充满血丝,貌如凶煞。
“哇……”
杨喜由于畏惧过度,所以发出既不像惊叫又不似呐喊的声音。畏缩的不只是骑在马背上的杨喜,连他的坐骑都吓得浑身发抖,踮起后脚立即掉头,没命地往前蹿去。项羽这时候气势的凶猛,由此可见一斑。
项羽一行分别来到约定处,而汉军却不知道为首的项羽在其中哪一处。因此将部队一分为三,分别包围了三个集团。
被包围的二十余骑楚兵立即以横扫千军之势,攻杀汉兵约百骑。项羽也亲手杀了一名汉将。在这场混战中,项羽一方只丧失了二骑。
“我说得没错吧!”项羽说。
自己的力量绝对不弱——他自始至终坚持这一点。连胜七十战的自己,绝对没有力量薄弱的道理。落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天意使然。
“是的,大王说得一点没错!”部下全都跪地,毕恭毕敬地说。
项羽于是准备渡过东方的乌江。
《史记》如此记载。
乌江是长江北岸之地,现在是无为县之下的一“村”,刚好位于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
因此,这个地方距离项羽一行人奋战的东城县尚有相当的路程,起码有一百公里远。汉军骑兵的追击丝毫不放松。在精选的八百骑中,没有脱队而跟随项羽到此地的二十多骑,诚然称得上是以一当千的勇士。来到东城时,为数尚有二十八骑,由于在该地丧失两骑,所以此刻的数目是二十六骑。
渡过长江就是项羽的故乡。再南下二十多公里就到今日的南京市。
乌江亭(驿站)长迎接项羽一行人后,立刻为他们安排渡往对岸的船只。来到这里,附近一带都是自家人。
“江东虽然不大,也是方千里(五六百公里)人口数十万之地。屈就而为此地之王,不是也行吗?快请渡江吧!您请放心,这一带只我一人有船,即使汉军赶到,他们也无法渡江的。”
项羽笑着回答说:“既然天不我予,渡不渡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是于八年前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往西的,而现在却没有一个人生还。就算得到江东父老的同情而答应让我为王,我还有脸见他们吗?……不,就算他们什么都不说,我还能不愧对他们吗?这是办不到的。”
项羽以温和表情笑着。愤怒时暴跳如雷,愉快时呵呵大笑,是项羽的作风。因此,温和地微笑对项羽来说是难得一见的现象。
果然,一行泪水从他的右眼滑过脸颊,流到下颚。虽然如此,他的嘴边仍泛着笑意。
片刻后,项羽正色对乌江亭长道:“对你这么一位长者,我为自己不能有所报答而遗憾,就请接受我这匹爱马骓吧!这匹马跟我已有五年,曾经有过日行千里之事。我不忍心让这样的名驹白白被杀,请你接受吧!”
“大王……”亭长由于感慨万千,一时不晓得该怎么说。
项羽于是回头,大声对部下说:“你们也都下马吧!这会儿我们来一次白刃战!战到精疲力尽后慷慨赴义,这才是男儿本色!”
这个声音虽大,却一点没有项羽平时的命令口气。
二十六名部下全都从马背上下来。
他们都是由东城拼命赶到这里来的。八百精骑中仅有的生还者——这一点,证明他们都是勇武之士,而所以能够如此,所骑骏马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因此,不忍心看到坐骑被杀,他们的心情和项羽没有两样。
骑着骏马的勇士们——这个集团在由东城到乌江约一百公里方圆间,就把汉军骑兵队老远抛在外面了。
但和拼命逃亡的他们一样,追赶的汉军也十分卖力。这是毕生难得一次的立功机会,取得项羽首级的人将可得到黄金千两和一万户土地领主之地位,这样的悬赏还不足以使人为之拼命吗?
项羽和亭长交谈完毕,从马背上下来的一行人,为了迎接即将展开的战斗,做了片刻歇息。不久,前方扬起灰尘,接着传来马蹄声。
项羽和二十六名勇士各自手搭剑柄,屏住气息,等待汉军骑兵队到来。
这是一场白刃战。
《史记》记载:项羽挥剑,一个人就杀死了数百名汉兵。项羽再怎么神勇,这个数目也未免令人难以置信,不过,项羽在乌江畔的勇猛奋战,似乎是确实的。
项羽浴血奋战时,身上受了十余处创伤,却毫无怯色。正使出浑身力气连连砍杀敌人时,他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
“咦!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哦,你是马童!”项羽吼叫着说。
这是项羽过去的部属,现在已成为汉军骑司马,名叫吕马童。
出仕于楚,而后来投向汉的人为数不少。楚与汉过去属于同一阵营,因此,人员交流并不稀罕。以后来成为汉丞相的陈平为例,“鸿门宴”时他是项羽的家臣。
“啊……”
对吕马童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场面。他刻意回避项羽的视线而转头,对在后面的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王!”
“马童!”项羽大声吼叫道,“念在我们是旧识,我现在给你立功机会吧!听说汉对我的首级以黄金千两和一万户领地为奖赏,我现在把我的首级送给你,你好好接下吧!”
项羽以威猛气势,站立在马童的面前。
突然间,他把执于右手血淋淋的剑,对准自己的喉咙,左手贴在剑锋背后,头先向后仰,然后猛然往前一倾。
伏于剑。
这是当时的人自决的规矩。
项羽遵照规矩自刎了。
圆瞪大眼的首级滚落到前面,而后躯体倒塌,覆盖在首级之上。
“哇……”众汉兵同时发出野兽般的吼声。
顷刻间,汉军骑兵从四方扑向项羽遗骸。
千两黄金就在眼前!
眼前地上躺着的就是万户领地!
争夺项羽遗骸的汉兵,随即同室操戈起来。这是一场既凄惨又丑恶的争斗!
攻来打去,你踢我撞,一场人人为私欲斗得你死我活的场面。
被吕马童告知的王翳,首先抢走项羽的首级。依据《史记》记载,众人争夺尸体的场面是这样的: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之尸体),相杀者数十人。
遭践踏的项羽尸体,最后被撕成四块。在这个情形之下,纵使有无比神力的勇士,也无法保护项羽巨大躯体免遭如此下场。
被撕成四块,是因为众人死命地抓住项羽的双手和双脚,彼此猛拉的结果。争夺尸体的人们当然都是浑身鲜血,这时候的他们全和野兽一样,没有人会在意。
连同首级在内,项羽的身躯等于被分成五段。居首功者当然是捡到首级的王翳,他因而被封为杜衍侯。杜衍是某地地名。
分抢到部分尸体的是曾经为项羽部下的吕马童,被项羽一喝而人马皆悚的杨喜,以及吕胜、阳武四人。后来,这四个人分别受封为中水侯、赤泉侯、涅阳侯和吴防侯。
跟随项羽的二十六名骑兵,悉数在乌江畔被砍死。
一千零五十年后的九世纪中叶,唐代诗人杜牧于游览乌江古战场之际,以“题乌江亭”为题,作了一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意是:胜败乃兵家常事,结果如何甚难预测;战败,就要忍受一时之耻辱,这样才是真正的男儿。何况江东子弟颇多俊才,当时要是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或许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项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力量,而不愿意相信江东子弟之“才俊”。在他感觉“我力已尽”的瞬间里,一切已告结束。甚至在这个时候,他还在喊着:“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卷土重来”之语出自杜牧此诗,特此附及。